寶寶不愛說話、口齒不清都有解!學齡前語言發展里程碑&口語訓練訣竅
孩子在開口說話前,已經透過肢體、表情在與周圍的人溝通,爸媽別認為寶寶聽不懂就減少溝通,相反地,日常生活中多與寶寶互動、說說話,將有助寶寶更快速地接收到語言訊息,累積詞彙量。
遊戲中學習語言
學語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與周遭的大人面對面溝通,家長可帶孩子進行遊戲或有興趣的活動,並從中回應孩子的互動。針對還不會說話的孩子,先觀察他們能發出哪些聲音,再來根據孩子的手勢與肢體動作,延伸出對話。
假設孩子指著一顆球,爸媽可幫助孩子將需求以口語表達:「你想要一顆球嗎?」有助孩子更容易連結眼前的物品與詞意。
若是較年長的孩子,已經具備一些詞彙與短句的表達能力,這時爸媽不妨順著孩子的話說,從孩子的語句中衍生出更複雜詞彙或加入形容詞。
舉例來說,孩子可能會自己表示:「要穿衣服」,爸媽就能覆誦一遍孩子的話後,再進階問:「你要穿衣服是嗎?那要穿什麼樣的衣服呢?紅色還是藍色的?」讓孩子學習辨認不同顏色,並透過自己的嘴巴說出想要的。
孩子不愛說.三方法製造開口契機
孩子不愛開口說話,爸媽如何分辨孩子是「不想說」還是「不會說」?華庭妤語言治療師表示,可觀察孩子是否有嘗試透過其他肢體語言表達需求,若孩子沒有主動溝通的意圖,家長不妨在生活中創造溝通的機會,給孩子回應的契機。
推薦閱讀:「寶寶不太愛講話?」小兒科醫師:當心是發展遲緩前兆,應小心評估
透過以下三種方法,皆能引導孩子主動開口:
1.讓孩子看得到卻拿不到
像是把孩子愛吃的餅乾放在高處,這時孩子就必須要尋求爸媽協助。
2.故意給孩子不想要的東西
讓孩子學會拒絕,懂得說「不要」,並且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3.假裝不知道物品的位置
雖然很多時候孩子還不用開口,家長就猜到孩子想要的物品,但偶爾也能假裝不清楚東西放哪裡,或是不知道玩具的使用方法,來讓孩子帶領家長找出答案、給予評論。
逐漸降低疊字頻率
許多大人對寶寶說話時,總會不自覺使用疊字,像是「吃飯飯、看書書」,也會以較誇張的語調讓孩子容易理解,華庭妤語言治療師提到,這些說話方式可以稱做「媽媽語」,寶寶牙牙學語時,媽媽語更能夠吸引孩子注意力,也有助孩子迅速辨識出語句裡的關鍵字。
等到孩子年紀稍大,已經能自己說出簡單詞彙時,家長就能儘量減少媽媽語的使用頻率。因為學習母語的過程,大多數資訊都來自於聽到的內容,若家長對孩子說的話,一直都停留在疊字、簡單的字彙,缺乏完整句型架構,孩子的語言能力也會停留在基礎程度。
因此爸媽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平常若遇到孩子不懂的詞彙,可用「解釋」來代替「簡化」,讓孩子有機會拓展字彙量,學會更豐富的表達方式。
發音不標準如何矯正
一般來說,隨著年紀增長,孩子說話的清晰度會逐漸增加,3歲以下的孩子,口腔動作和音域能力都尚未發展成熟,若有發音不清楚的狀況,家長毋須太過擔心。
推薦閱讀:口齒不清沒關係? 談寶寶「構音異常」
3歲半到4歲左右,家長可透過多次示範來幫助孩子發出正確的發音;到了4歲,如果陌生人還無法聽懂孩子八成的語言,則可考慮諮詢語言治療師,發現孩子構音發展停滯的原因為何。
舌繫帶影響發音?
孩子講話大舌頭,長輩常建議要帶孩子去「剪舌根」,但發音不清的原因非常多,口腔動作不靈活、還未學到太多詞彙、聽力問題等,皆會導致孩子發音不標準。
華庭妤語言治療師表示,孩子的舌繫帶是否過緊,可從兩個動作來判斷,首先請孩子張開嘴巴,若舌頭伸出來時,呈現W型,且可能無法碰到口腔上壁,左右移動的幅度有限;第二是進食過程中,觀察孩子有無吞嚥困難的問題。
若符合以上兩點,就有舌繫帶過緊的可能,家長若有疑慮,建議尋求小兒科、耳鼻喉科、復健科醫師或語言治療師協助評估,根據孩子發音清晰度與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判斷舌繫帶手術的必要性。
應對總是「說不要」的孩子
孩子說不要,有時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不妨直接帶著孩子操作,或依照情境,幫孩子說出內心想法,孩子就知道以後遇到類似情況時,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爸媽也能改變問法,以選項來代替簡答問句,像是將「要不要吃飯?」改為「你要吃飯還是吃麵?」,減少孩子拒絕的機會。
0~6歲語言發展里程碑
延伸閱讀
.孩子好像「大舌頭」?讓語言治療師告訴你到底是怎麼回事!
.寶寶學說話這四點是關鍵,有效引導寶寶說話!
更多幼兒發展資訊,請上:明怡基金會X親子天下 解開幼兒成長密碼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