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懷孕出遊的食衣住行多注意,隨身攜帶媽媽手冊,臨時就醫可迅速掌握母胎狀況

懷孕出遊的食衣住行多注意,隨身攜帶媽媽手冊,臨時就醫可迅速掌握母胎狀況

(2022.01更新)懷孕後,的確無法像孕前那般自由地趴趴走,但無論如何,總還是想在「卸貨」前來趟旅行,因為疫情的關係,暫時無法安排海外旅遊,然而,即使在島內旅遊,也還是得注意一些事,畢竟懷孕時的你跟常人狀態不一樣,而且不是只有你一人要注意安全……


  受到疫情來攪局,許多國家實施邊境管制,讓一般人幾乎無法像以前一樣,自由自在地悠遊在各個國家從事休閒旅行。幸運的是,台灣防疫有成,目前除了強制戴口罩外,大家依然可如常地生活。既然無法搭機到海外旅行,留在國內玩也不錯,只是身為孕媽咪的你,在很多地方必須要小心留意,才能確保母胎平安!

 

懷孕時的遠距離活動.隨身攜帶媽媽手冊

   生了寶寶後,出遊計畫往往必須暫時打住,因此,不少孕媽咪總會在產前利用時間來趟旅行,為即將到來的忙碌先行充電。三軍總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黃馨慧指出,「特別是快過年了,不少平日在外縣市居住、工作的孕媽咪,利用年假回老家,偶爾因為不適而在當地就醫,建議懷孕30幾週的孕媽咪,若有機會進行跨縣市的移動,請務必隨身攜帶媽媽手冊,以避免臨時在外地生產必須額外做重複的檢查,如:愛滋病毒、梅毒的篩檢」。

  她表示,孕婦的狀況確實無法與常人相比,之前在南投服務時,碰過懷孕8、9個月的孕婦回老家過年,因為不適而就醫。當時,她替孕婦做了檢查,確定還沒有子宮收縮的產兆,但當事者已虛驚一場。

  黃馨慧醫師還舉了同學的例子,懷第一胎時,從26週開始臥床安胎直到生產;第二胎好不容易撐到24週,覺得狀況比上一胎好,於是計畫到日本旅遊。誰知回程時,才下飛機,就因不適而到醫院檢查,沒想到又直接住院安胎到生。幸運的是,返國後才發生這樣的情況。

  黃馨慧醫師補充,通常接受人工生殖而懷孕的孕媽咪,往往在4、5個月狀況穩定後,也會想要外出旅遊,「若在旅途中,因出血而就近跑急診時,請主動告知醫師『這一胎是人工生殖受孕的』,好讓看診醫師更有準備,溝通時,以多一點的同理心讓孕媽咪感到放心」。

  她解釋,接受人工生殖而懷孕的孕媽咪,會比一般人充滿更多對懷孕的喜悅與期待,當然,懷抱的喜悅與期待有多少,臨時緊急就醫的擔心就有多少,因此,主動將自身受孕狀況告知醫師,也是讓醫師在溝通檢查結果時,拿捏如何提供訊息,方能使孕媽咪有更多的安全感。




 

懷孕中期適合出遊.仍狀況特殊應多留意

  就懷孕生理解剖學來說,懷孕中期(14~28週時)較初期與後期更為適合安排旅遊活動,黃馨慧醫師表示,「懷孕初期容易有孕吐狀況,初期與後期則因為子宮會壓到膀胱而容易頻尿,這都會讓孕媽咪感到不適,但進入中期後,孕吐有所改善,胎兒雖有長大卻不重,且子宮往肚子長,不致壓到膀胱,行動還頗為自在」,因此,在沒有特殊情況下,如:孕期併發症(出血或早期子宮收縮等)、高危險妊娠,不少孕媽咪多會利用這段時間來趟旅行,釋放緊繃的心情。

  她補充,「若是接受人生生殖(尤其是試管嬰兒)而受孕的孕媽咪,在10週前,有些人還要補充黃體素、雌激素,來提供胎兒發育所需的荷爾蒙,為了服藥方便,多半等到中期才有心情安排出遊活動」。

  縱然懷孕中期相對適合從事旅遊活動,不過,孕媽咪的狀況終究不比常人,因懷孕造成的身形變化,行動會愈來愈不靈活,加上反應變慢,容易增加發生危險的機會,因此,出門在外,許多事仍需要多加留意才好。

 

生第二胎以上.產前出遊更要小心

  第一胎出現規律陣痛到生產,總是有一段時間,如果出遊地點與生產醫院距離不太遠,通常在未破水的狀況下,只有子宮開始規則收縮時,大概還來得及趕回預定生產的醫院。若為第二胎,狀況就不一樣了,黃馨慧醫師表示,「第二胎的產程比第一胎的進展速度來得快,若覺得規則陣痛就可準備到醫院報到,第三胎更快,因為胎次愈多,骨盆及韌帶等組織已被撐開過,產程進展速度比第一胎相對快很多。懷孕後期不是不能玩,而是出遊時必須要更加小心」。

 

注意食衣住行大小事

  針對出門在外的食衣住行大小事,黃馨慧醫師提醒該注意的要點如下:

食.不生食與不吃含酒類料理

  所有生食的料理,最好都能避免,「吃生食容易有感染的風險,一旦感染,輕則拉肚子,重則可能引發早產、流產,或在分娩時感染胎兒,造成新生兒侵襲性感染」。她補充,各地都有特產吸引觀光客,「孕媽咪若無法確定食物的衛生狀況時,最好就不要吃」,像冰淇淋、刨冰、生乳酪及採用生蛋黃為原料製成的糕點,都屬於未完全消毒的食物,應儘量避免。

  另外,含酒類的料理也應避免食用,她指出,「雖然經過煮沸讓部分酒精揮發,但不能忽略殘留的酒精量對胎兒發育所產生的影響力」。


 

衣.穿舒適

  多數人懷孕時會選擇穿著寬鬆的衣物,但不免也有些孕媽咪在週數還不大且自覺腿部沒什麼變化,仍舊穿著孕前較為貼身的長褲,黃馨慧醫師說,「做超音波檢查時,看到肚皮上有一道道的勒痕,就會建議孕媽咪改穿不致讓肚子有勒痕的褲子」。同時,她提醒,適時使用托腹帶,避免肚子的重量增加了脊椎的負擔,進而造成腰痠背痛的情形。

  她指出,台灣南北氣溫差異大,若有遠行,應事先了解當地氣溫變化,準備適合的衣物穿搭;有時日夜溫差大,更需要適時增減衣物。

 

住.交通方便

  不論去哪,最好選擇在交通方便的地方遊玩或住宿,避免萬一有什麼狀況發生時,就醫時,還要花時間在交通上。台灣地方看似不大,但不少偏鄉距離市區仍有相當的距離,更不用說到有接生業務的醫療院所可能更遠,而且有些山路連導航系統也無用武之地。

  黃馨慧醫師建議,懷孕時選擇到哪裡玩之前,不只考慮當地的交通是否方便,最好也能了解一下當地的就醫資源,是否能滿足懷孕婦女的需求,如:萬一發生早產,除了接生外,對於早產寶寶能提供多少照護,「尤其週數愈小的寶寶,需要的新生兒加護病房就不是每家醫院都有的設備」。

 

行.適時休息

  如果只是短程距離,對孕媽咪來說,可能影響不大,若是長程的話,黃馨慧醫師提醒,「路途上要適時休息,下車走動以伸展下肢,避免長時間維持同樣的姿勢讓血液循環不良,而造成靜脈血栓的形成;還有上廁所也很重要,若長時間憋尿容易引起泌尿道感染,而引發提早宮縮、早產等現象」。

  另外,車程行進間務必綁上安全帶,她提醒,「綁安全帶時,安全帶的上端要跨越過肩膀而不要摩擦頸部,一條從胸前中間位置繞過,另一條應固定在肚子下緣處,貼近骨盆和大腿部位,而不是綁在隆起的肚子上」。


 

活動時的提醒

  黃馨慧醫師表示,「懷孕時的生理狀況不同於常人,從事的活動與活動量應必須量力而為」,平常不太活動的孕媽咪,孕期更要謹慎小心;即使孕前有運動習慣的孕婦,建議依照自己身體情形調整運動強度。

  她以自身為例,懷孕6、7個月時,去清境農場走了一趟百岳,「雖然平日不常運動,但懷孕時正在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每天在醫院病房、手術房走來走去,一天下來也是有相當的活動量,加上那條登山步道平緩好走,走起來並不吃力」。她強調,「出遊時,容易一時興起,想參與特殊的活動,但務必請先考慮自身狀況是否適合,千萬不要逞強」。如:泡溫泉不適合孕婦,除了溫度高的問題外,更擔心地面濕滑,容易滑倒;國旅很夯的澎湖,刺激的水上活動,就不適合孕媽咪進行。

  黃馨慧醫師補充,「置身山林間,要小心蟲蟲危機,曾有孕媽咪到山區遊玩,碰到毛毛蟲而導致接觸性皮膚炎,奇癢難耐,必須就醫開立類固醇藥膏塗抹患處及注射抗組織胺藥物」。她提醒,妊娠12週前應儘量避免使用類固醇藥膏,若有需要,務必請皮膚科醫師開藥,不要自行買藥膏」。

  她強調,「各地有各地的風險需要面對,所以,行前務必多做功課,評估自身狀況並多做準備」。




年假就醫必知二三事

  面對即將來到的新年假期,大家不免安排了返鄉或出遊的行程,對於孕媽咪,黃馨慧醫師有以下提醒:

  1. 不論身在何處,「請常常注意胎動,確保胎兒的狀況無虞」。
  2. 返鄉過年是人之常情,若預定生產醫院若與老家有相當的距離,請隨身攜帶媽媽手冊,甚至與預產期相距不遠的話,最好連待產包也一併帶著走,多一點準備才能應付突發狀況。
  3. 萬一真的因為任何緊急情況需要救護車送醫時,請注意「每區有責任歸屬醫院,救護車送醫以送到『就近及專責』的醫院處理為優先原則,不是任由家屬指定要送哪一家醫院」。
  4. 身處外地,當孕媽咪有規則陣痛而在當地就醫,「通常子宮頸開4公分以上、破水就建議留在該院生產,不要再移動了」,若產婦仍堅持回到預定生產醫院生產時,醫師可能會請孕媽咪或家屬簽署「自動離院同意書」。
  5. 如果發生早產,醫院會檢查胎兒的週數與產婦的狀況,進行整體狀況的評估,「還來得及,儘量將人送到適合的醫院生產,特別是週數愈小的胎兒,愈需要有能力照護早產兒的醫護團隊與設備;只有真的來不及時,才讓寶寶先生下來,確認狀況穩定,不致在路上發生嚴重的情況,再後送合作醫院接手後續照護」。
  6. 孕婦要返鄉過年,醫護人員也要返鄉過年,她提醒,「這時到醫院生產,有機會由值班醫師負責接生,而不是由平日的產檢醫師接生,請孕媽咪了解此一狀況」。事實上,並沒有「產檢醫師要負責接生」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