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共讀怎麼做?除了可以促進親子關係,更能刺激寶寶語言發展和閱讀能力,奠定未來基礎!

人腦就像電腦,要有輸入才會有輸出
最近推廣親子共讀的政令宣導終於慢慢地展開,但我相信還是會有很多家長心中有疑惑,光是處理嬰兒吃喝拉撒睡就已經心力交瘁了,還要唸故事書?小嬰兒剛出生還視力模糊是要讀什麼書?在我還沒去上羅東博愛醫院吳淑娟醫師的課之前也有同樣的問題,但了解後才真正發現繪本的魔力。其實人腦就像電腦,要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對於兒童的口語發展,越早刺激越能幫助發展,而且良好的親子互動能促進孩子語言發展進而促進智能、情緒、社會行為的發展。2011年哥倫比亞有一篇探討親子關係的快樂程度和小孩日後表現相關性的研究1,研究發現不論家庭收入高低,親子關係較快樂的孩子社交能力較好;不論雙親教育程度高低,親子關係較快樂的孩子日後也較少出現行為問題。(推薦文章:念故事時,孩子總是坐不住?牢記「親子共讀」重要觀念!)

親子共讀就是一個很好的寓教於樂的良好親子互動
不用限定時間,不用限定講的人一定要是誰,陪伴互動很重要。而共讀繪本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媒介,重質種大聲說,陪伴的家長可以發揮創意講出自己的style。當然有人會問那我開ipad,youtube有聲光動畫不是更好?甚至現在也有讀故事機,只是當孩子被3C吸引住的時候,家長真的在旁邊會導讀陪伴嗎?還是是自己在旁邊滑手機? 2019年有一篇發表在兒科重量級期刊Pediatrics的論文就在探討運用電子書或印刷書在親子互動上有無差異2,研究統計指出,雙親在使用印刷書時,幼兒表現較多和書本相關的字彙互動。酷炫的3C產品固然吸睛,有溫度的共讀翻閱才是王道。

只是市面上繪本種類多元到底要怎麼選擇適齡的童書和如何親子共讀呢? 其實第一是要先選家長喜歡願意讀的,不然買了也提不起勁唸給孩子聽,年齡越小的孩子,我們可以選擇圖大、簡單、色彩鮮明的繪本,例如布書、翻翻書等;隨著年紀增長會講話了,我們也可以開始選擇內文有韻文或簡單的故事幫孩子導讀,跟他們討論,對話式的共讀可以刺激語言發展,指讀與討論更能提升文字覺識。(推薦文章:親子共讀從0歲就能開始,別擔心寶寶聽不懂!0~3歲選書、說故事妙招趕緊筆記!)


早期的親子共讀,不僅可以促進親子關係,還可以刺激寶寶語言發展和閱讀能力,奠定未來的社會行為發展基礎,不限時間,拿起書來隨時隨地都可以開始吧!
💁♀本文由【余琬儒醫師 (魚丸醫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魚丸醫師的媽媽經
現任:兒童腸胃科醫師、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氣喘專科醫師、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種子講師
學歷:長庚醫學系畢業
經歷: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科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肝膽腸胃科總醫師暨研究員
桃園聖保祿醫院兒科主治醫師
專長:母乳哺育、兒童生長評估、過敏氣喘、一般兒科疾病暨腸胃肝膽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