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陷入奶量迷思!6招輕鬆度過寶寶厭奶期
厭奶期是每個寶寶成長中的正常過程,臺安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李良怡提到,多數寶寶都有經歷過此階段,媽媽會因為糾結奶量而感到焦慮,她提醒,觀察寶寶的大小便及生理狀態,就能判斷是否為正常現象。
3〜5個月大多會發生厭奶期
厭奶期何時會發生?李良怡護理長表示,大多會在寶寶3〜5個月大時,更早還有2個多月大就出現。
如果是瓶餵,爸媽能明顯查覺到喝的奶量變少,會開始擔心營養不夠,強迫寶寶多喝一點,進而影響寶寶的進食情緒;而採用親餵的寶寶,則是會覺得喝奶時間變短,只吸一會兒就不喝了,但是在活動力一樣好的情況下,媽媽比較不會覺得寶寶正處於厭奶期。
等到寶寶滿4個月大開始,若開始表現對於大人的食物感興趣,爸媽就可以適時添加副食品,李良怡護理長提醒,母乳於初生嬰兒頭6個月能提供所需全部的營養,但是最晚不要超過6個月,必須適時讓多種副食品加入寶寶的飲食中。
副食品的添加建議
寶寶開始不愛喝奶,爸媽也不要再強迫,在適當的時機點加入副食品輔助,當要開始嘗試奶類以外的食物,無論在種類及餵食過程,都有爸媽須留意的地方!
.從易消化的食物開始
如:蔬果類、五穀類等,避開像是蝦子、花生、巧克力、草莓、奇異果等易敏食物。不額外添加過多的調味料,可保持原味,或清淡的調味也可嘗試。
.採取少量多樣的方式
將副食品壓爛便於吞嚥,並以湯匙餵食,不要加入奶瓶,藉此訓練寶寶養成吃固體食物的習慣,以及大人的進食的方式。
.一開始接觸到新食物,寶寶可能會出現奇怪反應,或是吐出來,這都屬於正常現象
但當寶寶開始哭鬧及躁動時,爸媽就不要再強迫餵食,以免寶寶對吃副食品產生反感,經過多次嘗試,發現寶寶不愛這類食物,可暫停約一、兩週後再試。
生理性厭奶v.s.病理性厭奶
造成寶寶厭奶的原因有很多種,爸媽可從日常中觀察,看看是否屬於正常的生理性厭奶,還是因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厭奶。
.生理性厭奶
正常的厭奶原因,李良怡護理長提到,2〜4個月大的寶寶頸部的肌肉張力、視力與聽力愈來愈好,對於環境很感興趣,喜歡與人們互動,因為有這些刺激的吸引,分散寶寶喝奶的注意力,進而不專心喝奶。
此外,也可能因為寶寶長牙了不舒服、奶嘴頭的孔洞大小不習慣等,抑或是寶寶對奶類以外的食物產生興趣,爸媽可以試著用湯匙餵餵看副食品,只要進食時機正確,就能嘗試,也能避免寶寶餓肚子。
.病理性厭奶
撇除掉正常因素,有些寶寶會因為身體上的不舒服,而不喜歡喝奶。李良怡護理長說明,除了不愛喝奶外,還會合併其他症狀,如腹瀉、嘔吐、皮膚不舒服等,活動力也會明顯下降許多,嚴重的話,可能是咽喉炎、中耳炎等疾病所致。
而常聽到的鵝口瘡,也使得寶寶口腔不適不想吃。她提醒,當發現寶寶吃得少,小便顏色變深,或是出現以上症狀,就需要專業醫師介入協助。
6招解決厭奶期困擾
4個月大的寶寶,如果發生厭奶期,爸媽可補充副食品以維持寶寶每日該有的進食量,但如果是小於4個月大的寶寶,爸媽可能會比較煩惱。
無論是發生在哪個階段,都可採取以下方法,幫助寶寶度過厭奶期
.餵奶環境要安靜
當喝奶的環境有太多的刺激,寶寶的注意力被分散,就會不專心喝奶,同時爸媽也不要邊喝邊逗玩,大人的情緒穩定,寶寶也會跟著穩定,較有意願想要喝奶。
.拋開c.c.數的迷思
李良怡護理長強調,這階段的爸媽都會擔心寶寶喝不夠而營養不良,最後都會變成「強迫性餵食」,時間久了,寶寶漸漸會害怕「吃」這件事,建議爸媽不要強迫每餐一定要喝完多少c.c.數的奶量,可以等孩子餓了再吃,否則餵奶時間無限被拉長,不只折磨到寶寶,爸媽也會覺得痛苦無比。
.避開活動力旺盛、樂在互動的時候餵奶
可以試著在寶寶有點想睡時餵奶,通常厭奶期寶寶會喝得比較好。
.檢查奶嘴孔洞及配方奶種類
有時奶瓶上的孔洞過小,會讓寶寶吸吮不順暢而不想喝奶,爸媽可試著將奶瓶倒過來,觀察孔洞的流速。如果是喝配方奶的寶寶,也能嘗試更換其他品牌的奶粉,同時留意換奶後的適應情況。
.改變餵食方式
年齡漸漸大的孩子,由於嘗試過用餐具吃副食品,或是長牙喜歡磨東西等,爸媽可以改變餵奶方式,像是使用湯匙、學習杯喝奶等,解決厭奶問題。
.增加白天的活動量
寶寶的感官逐漸發展成熟,開始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李良怡護理長建議,平時多與寶寶進行親子活動,例如按摩、親子共讀、走走逛逛等,消耗體力,寶寶自然就會容易感到飢餓,並把握「少量多餐」原則,寶寶就能開心喝奶。
如何觀察是否正常成長?
雖然厭奶屬於正常階段,但不少爸媽仍會擔心,奶喝得太少,寶寶的成長狀況會不會受影響?觀察寶寶的公斤數及生長曲線就能大略知道。
李良怡護理長提到,計算每日奶量,以寶寶每公斤不要低於100c.c.為主,舉例來說,6公斤的寶寶,一天至少喝到600c.c.的奶量即可。添加副食品之後,只要寶寶活動力佳,每天約有6片沉甸甸的尿布,都在正常範圍內。
觀察兒童健康手冊上「生長曲線」第3~97個百分位(最高及最低的兩條紅線之間)都屬於正常範圍,厭奶期間寶寶體重的生長曲線能維持在之前的百分位或略微下降都不必擔心,但若下降兩個區間,就需要找尋專業醫師幫忙看看了。
李良怡護理長表示,厭奶期可視為寶寶長大的代表,爸媽心情一定要放輕鬆,「爸媽才是照顧自己孩子的專家,健康比體重數字來的更重要!」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