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深夜me time> 如何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抓穩這2招心法準沒錯!

如何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抓穩這2招心法準沒錯!

最近常常看到,在家長過度保護中長大的孩子,問題層出不窮。

    每當看到暴力、霸凌、殺人等青少年犯罪新聞時,都令人感到十分遺憾。明明應該好好長大的孩子,為何會做出這種舉動?原因是因為他們的心裡很脆弱,內心脆弱的孩子,很容易受誘惑而誤入歧途。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呢?有兩種方法:

1.學會等待。

2.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

    在《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Don’t Eat the Marshmallow……Yet! The Secret to SweetSuccess in Work and Life)這本書中,提到能夠忍耐不急著吃棉花糖的孩子,長大後比較容易成功的理論,提出學會等待,是非常重要的事。然而,每次想起這個理論時,我心裡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這麼重要的事,只有孩子需要學習?」

    若是身為大人的父母,先以身作則示範給孩子看,孩子自然也會知道這麼做是對的,才能控制住自己不去吃眼前的棉花糖,不是嗎?想要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父母也必須擁有內在強大的力量。身教重於言教,正面的身教,才是最有效的教養方式。如果想讓自己內在力量強大,必須要學會以下這兩件事:

1.學會獨立自主

    「來一場尋找自己的旅行吧!」最近只要在前面加上人文學,就會變得特別火紅,像是在旅行前面,加上「人文」關鍵字,似乎就成為了催化劑。「來一場尋找自己的人文之旅吧!」如果不理解這句話為什麼有問題,可以試著思考以下四個問題:

為什麼尋找自己要按照別人安排好的規劃走?

為什麼尋找自己要跟別人一起去?

為什麼尋找自己一定要去歐洲或美國?

如果在國外找不到,那是要去外太空旅行嗎?

    像康德(Kant)、尼采(Nietzsche)這些偉大的哲學家,他們一輩子都不曾遠離自己的家鄉,他們只是在居住的地方附近散步,就能領悟到足以撼動世界的哲學思想。我在《思考就是本錢》這本書裡也曾提過,當一個人在「此時此地」找不到自己時,不管在哪裡,都找不到「真正的自己」。當然,我們不是康德,也不是尼采,但我想表達的是,必須要理解真正的自我探索究竟是什麼。

    真正的自我探索,必須靜下心來和自己對話,而不是拋開「過去的自己」,或是離開自己居住的國家,遠走他鄉。如果希望讓孩子內心強大,試著把上面提到的4個問題轉換一下,答案自然會出現。

  • 讓孩子自己設定旅行計畫。
  • 盡可能讓孩子練習獨立自主。
  • 在公園也能找到自己的內在力量。
  • 如果在公園找不到,即使去了歐洲也找不到。

    通常一般家庭出遊時,父母會安排好旅遊行程,並做好各種事先準備。父母會有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也認為孩子應該會喜歡。但就像前面提到的,這樣的旅行方式,孩子不會有所學習成長。試著放手讓孩子規劃看看吧!可以讓孩子負責控管當天的旅費,或是讓孩子自己決定當天上午的行程,也可以讓孩子練習每天寫短篇旅遊日記,這些都是不錯的方法。

 

2.學會等待、學會思考

    印度靈性導師,同時也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作家―詩人泰戈爾,他在學校念書時,並非成績優異的學生。我在《寫給爸媽們的人文學課》一書中也提過,泰戈爾在11歲時,曾和父親一起到喜馬拉雅山,展開為期4個月的旅行。在那之後,他曾寫下當時的心情和感受。旅人必須遍叩每一扇遠方的門,才能回到他自己的門;旅人必須遨遊所有外面的世界,最後才能到達他內心的聖殿。

    誠如先前強調的兩種方法:「學會等待」、「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可以鍛鍊孩子強大的內在。泰戈爾正是透過這兩種方法,獲得內在強大的力量。而學會等待、學會思考這兩件事,必須從身為大人的父母開始做起。生活在步調快速的社會中,我們變得越來越沒耐心,不願意聽別人把話說完、無法一步一腳印從初學者慢慢學習、沒耐心等待內心受傷的人療傷……。社會上所有的暴力衝突、仇恨厭惡和嫉妒心理,都是因為無法耐心等待,沒有留給自己靜下心來思考的時間。試著和孩子一起,把以下句子抄下來,在日常生活中練習等待,讓自己有思考的時間。

 

世界上內心最強大的人,

是能夠和自己獨處,

長時間靜靜坐著,把心安住在當下的人。

如果無法停下腳步,

去欣賞路邊盛開的一朵小花,

即使眼前的風景再壯闊,

也一樣不懂得欣賞。

當一個人內心有多強大,

格局就有多大。



書名/《一天一篇人文閱讀,養出心智強大的孩子》
作者/金鍾沅
出版社/采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