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哺乳> 流產後可能會泌乳!當乳房漲奶,媽媽感受為寶寶分泌的母乳,彷彿與孩子還存在著連結

流產後可能會泌乳!當乳房漲奶,媽媽感受為寶寶分泌的母乳,彷彿與孩子還存在著連結

流產後可能會泌乳,通常要懷孕十六週以上才會發生,但也有過十六週以下的例子。


流產後的泌乳,彷彿是與寶寶還存在著連結

  流產後可能會泌乳,通常要懷孕十六週以上才會發生,但我也聽過十六週以下的例子。我個人只有第一次流產後遇到這種情況,醫院也沒有事先提醒我,所以我整個人很驚訝,還有點討厭。醫院大多不會告知晚期流產的婦女,她們的乳房有可能會漲奶,以及面對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如果跟醫生討論這件事,醫生也只會開藥抑制,但這種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艾瑪一開始就很正面看待自己的母乳:「我覺得這是為蘿絲而分泌的母乳,彷彿我跟她還存在著連結。簡恩以前買過手動集乳器,真搞不懂她怎麼敢買這種東西。我把母乳擠在試管嬰兒工具包所留下的器皿中,本來只是為了止痛,但後來我決定繼續擠一陣子。我醒著的每一刻都在想著蘿絲,每隔三小時就擠一次奶,讓我養成某種生活規律。我把一些母乳跟她的骨灰一起埋葬,還有一些母乳冰在冷凍庫。」

  不過,艾瑪不好意思跟別人說她還在擠奶。她曾經跟別人深談自己的創傷,發現氣氛變得很尷尬:「我打電話跟朋友提到這件事,她突然一言不發,可見她覺得我很怪。沒有人在乎我的心支離破碎,更別說我的身體要如何面對。」我懂,我知道艾瑪為什麼如此孤獨。

  大家通常不想知道流產時和流產後所流出的體液和人體組織,尤其是那種自己獨自在家面對,滿懷哀傷、恐懼和震驚的經驗。事實上,至今仍被迫隱瞞和噤聲,不只是流產的身體經驗,月經、產後創傷和更年期也都是禁忌話題。

(延伸閱讀:《未來媽媽》收視率走高!郭書瑤、劉品言、張甯金句不斷, 「寶寶不是揮手跟媽媽說哈囉,而是說再見⋯⋯」

捐贈母乳,有機會幫助母親走出喪子之痛

  捐出流產後分泌的母乳開始成為新的選擇,但仍不是英國一般建議的作法,可是我很期待新的指導方針會支持這種想法。

  母乳銀行大多是從有寶寶的母親募集母乳,以餵養醫院裡早產或生病的寶寶,或者支援母乳不足的母親。

  我寫這本書的時候,英國有十六個政府管理的母乳銀行,美國則有二十二個。但這些機構對於晚期流產婦女的母乳捐贈,各自採取不同的作法,而且我也聽說有人在網路社群刊登捐贈訊息。這種現代的奶媽機制,對於失去孩子的母親,還有獲得母乳的孩子都是雙贏。

  美國費城一家報紙報導一則動人的故事,母親艾美(Amy)靠著捐贈母乳,走出她的喪子之痛。她兒子布萊森在懷孕第二十週時過世了,她以為自己太早流產並不會泌乳,壓根沒想過會有奶水。她就跟艾瑪一樣,剛開始擠奶是為了緩解不適。



一邊懷念寶寶,一邊擠奶,平靜地跟孩子道別

  艾美聊到她繼續擠奶的原因令人動容,一來是要記住擠奶帶給她的「平靜」,再來是「跟布萊森的濃烈親密感……一邊懷念布萊森,一邊擠奶,我覺得好有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有他的意義,我兒子的生命也不例外,我決定要擁抱他生命的意義。

  艾美自己做功課,調查母乳捐贈的管道,持續擠奶八個月之久,為許多脆弱的寶寶提供了三百四十七升的母乳:這是多麼偉大的奉獻和惻隱之心啊!

  我兒子在懷孕第二十八週早產,有三個月的時間都是待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我是自己擠母乳餵他,所以我明白早產兒的父母親有多麼疲累、痛苦和辛苦。我知道有些人會懷疑,艾美這麼做會不會延長或加深她哀傷的時間,但她的感想剛好相反,我的經驗也證明女性通常知道,如何讓自己的失落感發揮最大的意義。

(延伸閱讀:竇智孔妻幃幃曾子宮外孕流產過,但危機就是轉機,做好準備的父母比什麼都重要

然而,對有些母親來說,流產後的乳汁是痛苦的流血

  我生完雙胞胎之後也有分泌奶水,但我的反應跟艾美和艾瑪不一樣。我當時無法面對大部分的現實,當然也會抗拒我的母乳。我認為這是在提醒我,寶寶已經無法再吸吮我的乳汁,以及我的身體有多麼令我失望。大衛依照我母親的建議,綑綁我的乳房,讓它停止泌乳。一有乳汁漏出來,我就馬上擦掉,就像擦掉我流的眼淚和血。

  艾瑞兒‧列維(Ariel Levy)在她的回憶錄《不適用的規則》(The Rules Do Not Apply)談到她晚期流產的兒子,也是把她的乳汁比喻成痛苦的「流血」。我其實是過了好幾個禮拜,才開始對自己的身體感到驕傲。我的身體終究完成了母親的職責,所以我並不算失敗

  艾瑪結束擠奶後,過了幾個月,我們坐下來聊一聊,她說自己正在心底騰出更多空間,以便再度懷孕。我知道她和簡恩獨自承受這一切,反而加深了哀傷的情緒,蘿絲永遠會是她們生命的一部分,但蘿絲在其他人的生命並沒有留下痕跡,這才是她們最難以承受的哀傷。沒有人想看蘿絲的照片,或者好奇蘿絲埋葬在哪裡,甚至她們在醫院怎麼度過的,這一切都只有艾瑪和簡恩獨自承受。我初次見到艾瑪時,蘿絲已經過世一年,艾瑪的心裡充滿揮之不去的罪惡感,也氣憤大家對蘿絲視而不見,她好希望別人也知道蘿絲曾經存在過。



不管醫生怎麼說,流產媽媽仍覺得是自己做錯事

  艾瑪正如大部分的流產婦女,不清楚蘿絲提早死亡的原因,於是把過錯都怪到自己身上。驗屍報告等很久才出來,最後也沒有提供具體的答案。「我們只知道胎盤有感染的跡象,但沒有人知道是因為我的子宮頸自己打開,還是我的子宮頸因為感染而打開。驗屍報告並沒有解答什麼問題,醫生跟我們討論驗屍報告時,還急著把話題轉移到下一次懷孕。但無論他怎麼說服我,我仍然懷疑是自己做錯事。

  晚期流產比早期流產更容易調查出原因,但仍無法做到滴水不漏。大部分驗屍報告只是排除不可能的原因罷了,並沒有提供多餘的解釋。一些會導致晚期流產的原因,也可能導致早期流產,例如:抗磷脂抗體症候群(這種免疫系統失調可能提高產生血栓的風險),也可能導致死產。寶寶可能是染色體出問題(例如:唐氏症)或遺傳問題,又或者有生長問題例如:脊柱裂或心臟缺損)如果子宮的形狀異常,或者子宮頸特別虛弱,都可能跟感染一樣,會影響寶寶及其周圍的羊水。艾瑪、簡恩和其他無數人都期待,未來的研究可以提供更明確的答案。

  流產帶給艾瑪的感受會持續很久,也會隨著時間改變。只不過到了懷孕晚期,艾瑪更加確信蘿絲會平安誕生,以及她會實現「準媽媽」的身分,因此晚期流產的臨床治療跟早期流產不同,所帶來的震驚程度更大。

(推薦閱讀:勿用胎兒「保」不住,烏烏醫師盼用詞精準:即使立意良善,也不該用她人的傷痛捍衛自己的信仰!

(推薦閱讀:《未來媽媽》郭書瑤肚皮近照「佈滿血紅瘀青」,這每一針都是對未來那位與自己有緣分的孩子,道不盡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