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保母逼喝尿、倒吊虐打到5歲女童顱內出血昏迷!她沒一塊皮膚完好,媽媽卻渾然不知,孩子不懂表達,父母要保持5警覺

5歲女童被保母虐到顱內出血,媽媽最後一刻才知道
宜蘭一對保母夫妻虐童手法令人髮指!許姓媽媽離婚後從基隆搬到宜蘭居住,又因工作繁忙,今年2月起以每月2萬多元保母費把女兒托給曾姓保母及許姓丈夫24小時照顧,沒想到這對保母夫妻卻是惡魔,蘇姓女童被照顧不到1個月,就被虐打到全身是傷、頭顱重創,3月5日晚上口吐白沫昏迷,緊急在羅東聖母醫院進行2次開顱手術,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
許姓媽媽表示,她對保母凌虐女兒一事渾然不知,直到3月6日凌晨接到保母的電話,前往醫院探視及至派出所做筆錄後,才知道女兒這1個月來居然過著如此慘無人道的生活。
保母夫妻常常不給女兒吃飯、不乖不聽話就打,甚至逼迫喝尿、抓住雙腳倒立搖晃,把女兒頭髮扯下一大把丟到垃圾桶,蘇姓女童短短一個月從一個白胖可愛的孩子瘦到肋骨突出,全身傷痕累累、皮膚沒一處是完好,媽媽看到後心都快碎了,痛罵保母手段殘忍是魔鬼:「希望司法重判!」
據了解,曾姓保母沒有保母證照,自己也有一個5歲女兒,還曾用line傳女童吃飯照片、一起去夜市出遊照給許姓媽媽看,製造用心照顧的假象讓媽媽放心托育,以致她在外縣市工作一忙碌便忽略探望,甚至2、3天有空才視訊。宜蘭地院認定保母夫妻涉傷害、凌虐妨害幼童發育等罪,3月7日裁定收押禁見。
24小時托嬰的父母,一定要更加倍小心,不要太過相信保母的一面之詞,再忙都要隨時注意孩子的狀況。
(延伸閱讀:保母虐嬰好可怕!尋找專業保母四心法)
孩子不懂表達,父母要保持5警覺
保母一定不會對父母講真話,加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常常無法區分整個事件是真實還是想像,爸媽一定要隨時觀察。6歲以下孩子面對恐懼的情緒,常常會在行為上體現,如果父母能保有以下5個警覺心,便能發現孩子的異常。
1.突然睡眠變差
例如:害怕黑暗,容易驚醒,反覆做一些內容模糊的惡夢,甚至醒後尖叫大哭,害怕一個人留在房間。
2.變得非常黏媽媽
原本愛出門的寶寶突然變得黏人,不願意跟媽媽分開,抗拒去保母家。即使在熟悉、舒適和安全的環境中,孩子也無法放鬆,總是緊張,警惕著周圍的變化。
3.開朗的寶寶變得疏離和冷漠
這一點剛好和上面的相反,有些黏人寶寶反而會變得冷漠疏離。過去和爸媽很親密,現在突然變了,常常發呆不說話,也不再和小朋友玩,或是忽然間對很多事都失去了興趣。
4.本來已經會的能力忽然退化
例如:忽然尿床、不會自己上廁所,或是又出現以前吃手指的習慣等。
5.觸及某個情景會讓孩子情緒異常
當看到、聽到、聞到與受虐時類似的環境和場景,喚起他類似的感覺時,孩子經常在情緒上表現不安、難過低落或爆發衝動。
(延伸閱讀:衛福部將公開判決有罪托育人員名單!公開虐待兒童的人,除了保障家長與孩子,更是對良心托育老師公平)
兒福聯盟給父母和政府的3建議
兒福聯盟長期從事居家式托育服服務訓練,提出以下3個觀察建議:
1.登記有證照保母不代表安全無虞
家長若孩子送托保母照顧,可以主動向保母所屬居家托育服務中心聯繫,告知幼兒送托哪位保母,以利居服中心協助家長掌握保母實際收托狀況。
2.選擇24小時全日托育的家長,須留意保母收托數及時常抽空探望孩子
家長若萬不得已必須將孩子24小時送托,要特別注意保母的挑選,政府針對24小時全日托的保母總托育人數,更是嚴格規定最多僅能收托2人,保母自己6歲以下的孩子也算在托育人數內,這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地方。除此之外即使選擇24小時全日托,更需要時常抽空去保母家探望孩子,除了可維繫親子關係也可確認孩子的送托狀況。
3.對於家庭支持資源薄弱的單親、弱勢育兒家長,政府應提供更多的關照
最令人心疼的是,單親媽媽為維持生活兼兩份工作,在獨自扶養孩子的狀況下,只能將孩子送托保母24小時照顧,只能隔好幾個星期有排休時才有空將孩子接回家照顧,平常只能透過視訊了解孩子的照顧狀況,才讓有問題的保母有機可趁,讓稚嫩幼兒處在受虐的威脅中!政府應積極針對家庭支持資源薄弱的家長,提供更多的支持與協助,提高對保母的訪視與督導頻率,協助家長探視與關心孩子的托育狀況,以免憾事不斷發生。
政府、家長共同合作把關孩子的托育品質,才能有效阻止虐待事件發生,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安全安心的成長環境!
(推薦閱讀:媽媽細心一舉動,揭發台中托嬰中心女托育員涉對5月大女嬰施暴!莫輕忽孩子受虐10警訊)
(推薦閱讀:「母親沒給錢,給他喝湯就好。」3歲男童內臟破裂、腦出血。「父母失職、保姆無良」將男童推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