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產後> 專業傳承親密互動 國泰產後致力推廣親子共讀

專業傳承親密互動 國泰產後致力推廣親子共讀

醫界推廣親子共讀已有一段時日,但直至民國109年才納入產後護理之家評鑑條文,於110年開始列入評鑑項目。不過,國泰產後護理之家超前部署多年,以用心打造的「小樹森林」,提供一方靜謐天地,讓媽媽寶寶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如今,更在產前即帶領準父母走入親子共讀的世界,為迎接寶寶做最好的準備!

根據研究,寶寶3歲前的腦部發展就完成80%,而親子共讀有益寶寶大腦、語言和情緒發展。美國兒科醫學會早在103年就將「主動建議家長儘早唸故事書給寶寶聽」納入兒童醫療照護政策之一;這幾年,臺灣兒科醫學會也積極推廣親子共讀,國健署先後將宣導親子共讀納入母嬰親善醫院與產後護理之家的評鑑項目。

然而,國泰台北會館產後護理之家護理長王瓊琦指出,早在101年成立時,即對於親子共讀有所著墨。



0歲開始親子共讀.好處多多

王瓊琦護理長表示,將「視覺黑白卡」放置在寶寶床邊,不只可刺激寶寶的視覺發育,也讓寶寶在清醒時有著屬於自己的閱讀時間;精心打造「小樹森林」空間,讓帶著大寶(6歲以下)入住的產婦,在此讀故事書、玩玩具,「畢竟大寶還在黏媽媽的年紀,需要媽媽滿足他的需求,利用共讀共玩,讓大寶享受媽媽獨屬於自己的親子時光」。


至於第一胎的媽媽也很適合置身於「小樹森林」,翻翻可愛的繪本,讓溫馨感療癒初為人母的緊張不安,「也為小寶寶開啟親子共讀時光預做準備」。

她說,0~3歲是寶寶腦部快速發育的階段,從0歲開始親子共讀,具有許多好處,不僅有助於促進腦部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培養其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增進親子互動的親密感,「胎兒期約5、6個月時,聽力系統就發展成熟,多與胎兒對話,可讓孩子熟悉媽媽的聲音;出生後,父母透過說故事、唱兒歌,讓寶寶對爸媽產生親暱的感覺,對於穩定情緒、建立安全感有著莫大的助益」。


用心推廣.從產婦回饋中感受效果

如今,政府將宣導親子共讀納入產後護理之家的評鑑項目中,也讓理念的推動更有章法,王瓊琦護理長指出,首先是對同仁進行一系列的教育訓練,使之建立共識與執行時的一致性,並具有能力與技巧對產婦分享所學。

她表示,當孕媽咪完成預訂後,會在妊娠36週時安排準媽媽、準爸爸進行專屬的「一對一產前諮詢課程」,由護理人員解說親子共讀,鼓勵準父母在孕期,即展開與腹中胎兒進行對話、說故事及聊天。

入住機構後,除了在寶寶的床邊置放『視覺黑白卡』外,也會依照媽媽入住天數與媽媽進行討論,安排參與「親子共讀課程」,再一次了解其重要性及做法。護理師也會依照寶寶的發展選擇適合的故事書,教導雙親念故事的技巧,利用寶寶清醒的時間進行親子共讀──抱著寶寶並凝視寶寶的眼睛,用溫柔親切的語調說著故事內容。「不要覺得寶寶聽不懂喔!寶寶對爸爸媽媽的語調、肢體動作,會充滿好奇感,同時,因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將流露出盡是滿足愉悅的表情」。


隨著寶寶清醒的時間愈來愈多,若是媽媽也願意延長親子同室的時間,將可讓親子共讀的機會大為增加,「即使對於這段時間的親子共讀,並不要求成果或結果,我們依然可從產婦的回饋感受到,所做的一切有相當價值」。

她說,特別是原本對人母生活倍感壓力的產婦,分享自己在讀故事給孩子聽的過程中,默默地感受到壓力被緩解了。還有產婦說,退住返家後,即使獨自面對孩子的哭鬧,也不覺慌張,「有能力辨認孩子的情緒,並給予適當的安撫」。

王瓊琦護理長說,在月子期與孩子互動的時間多,並透過親子共讀,更容易增加了親子之間的熟悉感與親密感,雖然孩子回到家必須重新適應陌生環境,但藉由聞味聽聲的本能,知道他所熟悉的媽媽就在身邊,較不易哭鬧,也容易安撫,「無形中,提升媽媽對於有能力照顧好孩子的自信心」。
 

護理人員從寶寶專注的神情感受到成就

對於護理人員而言,推動親子共讀並非原本的專業技能,甚至是額外的工作,然而,在培訓種子人員時,有一半的成員是自願加入,王瓊琦護理長分享,「這些育有幼兒的同仁,在受訓後,將所學應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紛紛表示孩子愈來愈能靜下來、坐下來,專心做一件事」。的確,藉由親子共讀,讓孩子學習如何閱讀,再透過閱讀,喚起內心的學習欲望──靠自己專注學習的能力。




而在工作中執行親子共讀,讓嬰兒房護理師享受到更加有趣的工作氛圍,她表示,「會依寶寶的狀況或氣質,選擇合適的繪本念給寶寶聽,有時,不一定是念故事,碰到一整個白班或夜班不睡的寶寶,護理師會改唱兒歌陪伴不想睡的寶寶。看著寶寶各式各樣的表情,覺得很有趣,原來寶寶有這麼多的表情啊」。

王瓊琦護理長表示,最讓護理師感到有成就的是,「我們會把與寶寶的互動拍照,做為製作寶寶『成長日記』的素材,每次看著捕捉到寶寶因聆聽故事而流露專注神情的照片,讓我們對於親子共讀的推廣成效更有信心」,其實寶寶的眼睛會說話,如果能有不中斷的陪伴與互動,相信一定能看懂寶寶想要對你說的千言萬語。


成為父母育兒路上的好夥伴

瓊琦護理長指出,為了讓入住的產婦順利踏上育兒之路,勝任人母一職,在「媽媽教室」的課程規劃,包含一對一的個人課程與團體課程,一對一課程主要是針對洗澡、換尿布等技巧的指導;團體課程則是以嬰兒的發展成長為主,如:媽咪如何應對孩子的需求、安撫技巧、添加副食品、返家照護各式狀況的處理、親子共讀、作息調整、返回職場的哺乳方式,「除了講師授課傳授育兒心法,也會請生二胎的產婦分享經驗,讓產婦更有能力與自信面對育兒生活」。

她補充,「返家後,若遇到問題,可隨時打電話到嬰兒房尋求協助」,期望透過專業護理師適時的協助,幫媽媽解決各式育兒問題,早日與寶寶一起適應「我們一家人的生活」。

(因應國泰健康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內部營運,各會館人員都將會進行輪調,詳情請以國泰產後護理之家官網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