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懂得做父母的心意,你也就不年輕了。」琦君輕聲道出父母對子女深切的愛
一大清早,我從睡夢中被驚天動地的「狂喊狂叫」音樂吵醒,又聞到一股嗆喉鼻的香煙味。才想起寶貝的獨養兒子,已經從遠道歸來了。四個多月為他在海上的愁風愁雨,總算可以放下心頭一塊大石,燻煙味和接受叫囂熱門音樂的迫害,實在是心安理得了的。(推薦文章:暢銷書《薩提爾的親子對話技巧》親子完美溝通,就靠3不1要:不要只想解決、不要用自身觀點評價、不要給答案、要用提問)
我把語調放得極溫和地問他:「聽熱門一定要開得聲震山岳嗎?是不是你一大早心裡就空虛得發慌,非得把自己掩埋在噪音中呢?」
他一聲不響,拍嗒一下把錄音機關了。我笑笑說:「你別關,只不妨放低一點,我並不反對熱門音樂。我也希望了解你們年輕人的心理。」他哼了一聲說:「你既說它是噪音,就證明你永遠無法了解年輕人心理。如果你一旦真能了解下一代,那你就年輕了。」
與兒女成為朋友,是無數父母的願景
我啞口無言,為他沖好牛奶,烤好麵包。他大口地喝著,吃著。吃喝完了,打火機拍嗒一下,燃起一根香煙。我說:「也給我一根吧!」他咧了下牙,遞給我一根,母子對坐,默無一語。我在咀嚼著他剛才那句話:「如果你一旦能了解下一代,那你就年輕了。」心頭一陣悽然。我還能再年輕嗎?那意思是說,我還能做兒女的朋友,與兒女談心嗎?可是誰不曾年輕過,誰又不是父母的兒女呢?我當然不必留戀「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那個舊時代,可是要去適應「天下沒有不是的子女」的新時代,這種三明治的夾心人物,滋味確實不好受。
許多寫專欄的青少年問題專家們的文章裡,都在「教育」做父母的如何去了解子女,甚至「孝順」子女,他們可曾教育子女們如何準備他年自己做父母呢?不錯,他們收到的信件,往往是年輕人的訴苦與牢騷,他們也許不大聽到做父母者的心聲,因為父母們沒有那麼激動,也不相信他們解決得了問題。他們甚至可以想得到,執筆的先生女士們,本身也許正遇到同樣的困惱。「代溝」、「反抗期」等名詞,都被用濫了,歐風美雨的衝擊,是不是要把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中國傳統道理連根拔呢?其實這種看法或擔憂都是表面層的。東西方對事物價值觀念雖不同,但基本的人性是相同的,西方人講「愛」,中國人講「仁」,就包含了孝慈,也就是愛。
只是在表現的方式上不同而已。中國知識分子的父母,無不有開明的頭腦,接受新方式。所以,我認為青少年教育專家們,要灌輸道德觀念的對象是子女們而不是父母們。父母們已被整得夠慘了。教育措施之未能盡如人意,社會的奢靡之風與五花八門的引誘使人嘆息「難為父母」,如果說,萬方有罪,罪在父母,對於盡心力教育子女的父母說是不公平的。當然作奸犯科的青少年的父母是罪無可逭的,我指的是以理論的根據,振振有詞怪父母不了解他們的聰明可愛的孩子們。
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是「鴻溝」
我永遠不會忘記三年前在美國特地去訪問的一位黑人,他以充當樂隊喇叭手所得工資,獨力辦了一個青少年輔導所,稱之謂Half Way Home,因為他看到許多孩子們與父母一言不合或不如意,就逃家外出,茫茫然無所歸。有些孩子,流浪了一個時期,深感「金窩銀窩,抵不得自己家的草窩」。想回家而不敢。他於是設了一間簡陋的屋子,接待他們,開導他們,逃家的勸他們回去,想回家的送他們回家。因此稱此破屋為「半途的家」。他一年不知拯救多少迷途的羔羊。他貧窮而笑口常開,夥伴們稱他為「小小的人兒有顆大大的心」。
我問他兩代之間是否有「代溝」,他說「代溝」不是可怕的字眼,那是表示有進步,就如同樓梯的一級一級之間的距離。錯誤的是有些人過分強調他的不可消弭。他又咧開嘴大笑說:「我沒有受過什麼教育,我只記得父母愛我,所以我也愛孩子們。」他的話簡單明瞭。我於是又想到孔子的弭仁字,從二從人,兩人之間,不也是有溝嗎?而這個溝應當是如何溝通,而不是鴻溝的溝。
隔壁屋子又響起振耳欲聾的熱門音樂,我耐著性子對自己說:「這不是噪音,這是年輕人的心聲。」我回味著兒子剛才說的那句話:「你一旦了解年輕人,你也就年輕了。」我不由得調侃地自言自語道:「你一旦懂得做父母的心意,你也就不年輕了。」
書名/《讀書與生活》
作者/琦君
出版社/三名書局
(延伸閱讀:先做好父母,再當好朋友!孩子不脆弱,有玻璃心的是爸媽,他其實也懂:電他的人出於愛)
(延伸閱讀:我為什麼要聽你的?一句話擊碎媽媽心!嚴立婷碎念式教養,幽默不說教,孩子叛逆但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