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新老師八字不合?5個「不」讓親師溝通不踩雷!

新的學年開始快一個月了。家長、孩子跟老師間的磨合,有人漸入佳境,有人還在摸索,或許,還有人正在掙扎,要怎麼跟老師、學校溝通,甚至猶豫是不是要轉班。
孩子跟老師是否合得來,很難判斷。尤其是中低年級的孩子,難以清楚地表達他們的情緒。家長得細心地觀察孩子對學校的描述,有沒有不正常的頭痛、肚子痛、不想或是害怕上學等焦慮症狀,在在都是挑戰。
家長什麼時候該出手介入?
在發現自己或孩子跟老師看似「八字不合」時,家長更是戰戰兢兢,或不知怎麼處理。《華爾街日報》生活版面引述擅長家庭諮商的臨床心理學家摩爾(Eileen Kennedy-Moore)的建議,父母先不要急著要求讓孩子轉班或轉學,因為這會對孩子釋放「這對你太難了」、「你沒有能力應付」等訊息,畢竟人生就是面對各種不同的人,孩子也應該理解這一點。(推薦文章:《熔爐》台版《無聲》電影揭露台南啟聰學校百件性侵案,老師漠視太殘忍,孩子喊不出的痛令人心疼!)
世上的確有不適任老師,但多數情況可能只是遇到嚴格或不好相處的老師。美國非營利組織「卓越學校」(GreatSchools)的執行編輯洛伊德(Carol Lloyd)指出,在這種情況下,反而可以讓孩子學習面對挑戰與解決問題。她的女兒念小學時,就曾遇過會大聲斥責且侮辱學生的老師。當時她決定先不要干預,而且鼓勵女兒學習與了解老師的要求。結果女兒真的跟老師相安無事地度過一年,也不覺得被傷害到。
還有一種情況是,家長間有關於老師負面的傳聞,或是對老師的第一印象不佳。這些先入為主的經驗,讓家長、孩子在面對老師時,心中先有了疙瘩。這時就需要家長多觀察一陣子孩子跟老師的真實互動,眼見為憑。
但如果發現孩子抱怨的問題,過了一段時間還是無解,那就是家長考慮出手的時候了。
6訣竅、5個「不」,與老師溝通更順利
此時家長要做的事情是:
1. 藉著參加學校的活動、或是再仔細讀老師給的說明,了解老師的期待與目標,再給彼此機會;
2. 問清楚孩子究竟是什麼原因不喜歡老師或被處罰。情緒爆發時,常常從最委屈的那一點切入,但背後可能有十幾個過程,導致這樣的結果。
3. 想想有沒有可能是孩子誤解了。也許老師只是開了孩子不理解的玩笑,或是希望鼓勵學生接受挑戰,但卻被孩子認為是不願意幫忙。如果是這樣,可以跟老師聊聊,了解他的目標,討論怎麼幫助孩子。
4. 用開放一點的心態跟老師討論方法,看看有沒有可能可以跟這個老師合作。
5. 家長要跟老師或學校溝通時,請先釋放正面的訊息,表達理解剛開學,學校很多事要上軌道。接著要具體描述孩子遇到的狀況,你看出的問題,以及追查出的根源。
6. 家長也要留意,孩子正看著爸媽,學習怎麼解決問題。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則,樹立積極主動溝通、願意合作的態度,成為孩子的榜樣。(推薦文章:教孩子前爸媽也要先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專家們提醒,家長們更要避免5個常見的地雷:
1. 不要因為聽別人說過老師怎麼樣,就先入為主、受到影響。
2.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批評老師。
3. 不要沒跟老師溝通就直接找校長。
4. 不要威脅老師或學校的長官。
5. 不要隨意在公開的地方講八卦、或在社群媒體批評老師。
(延伸閱讀:Line親師群組,有沒有必要?)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孩子跟新老師八字不合?5個「不」讓親師溝通不踩雷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