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行,不代表你的孩子也不行,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讓他們成長為有愛的大人
我們常聽到大人氣急敗壞地對著孩子說:「不要哭!有什麼好哭的?」、「哭什麼哭?吵死了!」、「動不動就哭,你不會好好說話嗎?」是的!哭鬧的聲音會讓人莫名的煩躁與不安,因為人類原始的機制便是如此。
孩子呱呱落地時,體驗生命的最初感覺就是放聲大哭,用哭聲表達他所有的欲望與需求,大人為了降低煩躁感,想盡各種方式停止孩子哭鬧。
會傾聽孩子聲音的父母,可以從哭聲理解到孩子的需求,並且盡力滿足他,孩子舒服了,大人也清靜了;不會傾聽孩子聲音的父母,只覺得自己被打擾了,對於哭鬧的孩子感到厭煩,要嘛離開現場眼不見為淨,要嘛用更大的怒吼壓過孩子的哭鬧聲。(延伸閱讀:孩子哭鬧發脾氣,爸媽氣到失控?歸納孩子6大情緒行為原因,每一種都能解決不用罵)
▲ 圖片授權/盧新之諮商心理師
接納孩子的喜怒哀樂
我總在想:孩子為什麼不能哭呢?開心會笑、難過會哭,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嗎?為什麼只能接受孩子正向的一面,而不能容許孩子負向的一面呢?
原來,許多父母自己沒有好好被接納過,就成了父母啊!
父母不能容許孩子哭鬧,是因為原生家庭沒有給他一個包容的環境,讓他可以展現各個面向的自己。當他難過時會被說「不准哭」,當他生氣時會被罵「不准鬧」,他的情緒只能自己面對與承擔,喜悅可以展現,傷心卻只能埋藏。
然而,一個沒有人引導的孩子,怎麼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呢?這樣壓抑的孩子成了大人,自己的情緒都處理不好,又怎麼有能力應付孩子的情緒?(延伸閱讀:別跟孩子鬥氣!教你這樣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
同理.讓孩子成長為有愛的人
當個大人不容易,心理也許還是個孩子卻被迫成了大人。當孩子的更不容易,面對可以主宰自己生活的大人,必須依照大人的喜好標準生存長大。我深深體會到,如果我們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只當個孩子,讓他放心地展現自己的喜怒哀樂,那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了。
「當我的感受被你感受到時,我就感覺到愛了!」這是一個普遍的道理。
孩子哭泣時,請靜下心來傾聽他的眼淚想訴說什麼;孩子生氣時,請沉住氣來理解他的拳頭想表達什麼。
無論是還沒長大的大人,抑或是已然成熟的大人,我們小時候不行的,不代表我們的孩子不行。讓孩子生活在愛的環境裡,孩子便會成為一個有愛的人。
💁本文由【盧新之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心之所向盧新之諮商心理師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