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爸媽想給亂跑的2歲兒教訓,故意在大賣場躲起來,男童哭著找媽媽,網心疼吼:測試過了頭!別用「嚇」教孩子

爸媽想給亂跑的2歲兒教訓,故意在大賣場躲起來,男童哭著找媽媽,網心疼吼:測試過了頭!別用「嚇」教孩子

看著孩子在大賣場哭到發抖、喘不過氣,用洪荒之力哭喊著:「我要找媽媽!」爸媽竟然還能隔著很遠的距離冷眼旁觀,讓人不禁想問,這種測試是在求孩子心理陰影面積嗎?


2歲男童找不到媽媽大哭

  為什麼那麼多爸媽喜歡故意嚇孩子,難道不知道他有多害怕?經營網路團購事業的媽媽愛比妞(Abbie Tam)在臉書分享,全家人一起逛大買場,逛到一半被一陣宏亮的哭聲吸引,她母性大發的前往關切,看到一個未滿2歲的小孩疑似找不到媽媽,她秉持著「不會有這種白目家長的信念」在一旁守著孩子、繼續觀察,發現「那小孩真的找不到他媽媽」!

  現場很多人看但沒出手,愛比妞心想:「沒關係!讓專業的牡羊座來!」於是她彎下身,用溫柔的聲音對男童說:「弟弟找不到媽媽嗎?」

  男童一聽,馬上用洪荒之力哭喊:「我要找媽媽!」她看到孩子已經哭到發抖、快要喘不過氣,心疼極了,趕緊呼喚賣場人員,並示意要帶孩子去服務台。(延伸閱讀:寶寶哭哭有原因.父母保持耐心不暴走

後來才知道是孩子亂跑,爸媽故意給他的「機會教育」

  但服務台與他們的距離有點遙遠,愛比妞陪著男童走了一段路之後,發現有一對爸媽推著一台載著嬰兒的娃娃車,「一副看好戲的看著我帶著他們的小孩!」她這時才突然意會:「這對爸媽就是要給這個可能到處亂跑的小孩一個教訓,故意讓他找不到爸媽,想說可以機會教育從中學到什麼鬼……」

  她突然感到既心疼又生氣:「想說你們有事嗎!才2歲不到而已,不是12歲欸,隨便就這樣丟小孩走不管,亂走也是你們沒牽好讓他亂走的欸!而且距離這麼遙遠,以為社會都很安全是不是!」她感嘆說:「自以為機會教育,結果可能造成孩子的無限陰影!」



  網友看完都忍不住搖頭,「這對爸媽有什麼毛病啊」、「才2歲這測試過頭了沒意義」、「好扯喔!都不怕小孩被陌生人帶走」、「還好有妳~不然到底要哭多久」等。

  網友也分享自身經驗,曾遇到媽媽在試衣間試衣服,讓約3歲女兒在賣場內等,結果女兒找不到媽媽,在賣場內四處哭著找,最後網友帶著女童在賣場人員幫忙下找到媽媽後,沒想到媽媽居然說:「妳又亂跑了……!」



孩子在5歲前無法分辨真實與虛構,不要嚇孩子,以免對孩子性格造成3大傷害

  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廖笙光(光光老師)表示,孩子在5歲以前,無法分辨「真實」與「虛構」,而會將看到的一切,都覺得是真實發生的。

  所以,不要用「嚇」去教孩子,恐嚇是父母束手無策的表現,和孩子相處要「說之以理」,而不是「威之以嚇」。(延伸閱讀:兒子進入叛逆期,捉弄妹妹、打架樣樣來!黃小柔傷透腦筋,兩方法處理孩子的失控情緒

  台北市家庭生活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呂麗絲表示,幼童階段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父母不當的話語和行為對孩子影響極大,也依孩子本身的性格不同可能造成下列影響:

1.敏感度高易賴皮

  敏感度高的孩子,容易察覺父母說的話只是恐嚇,明白真相後會不取信於大人,也不再害怕或聽進大人的話語,因他認為大人只是說說而已,反倒易變成較賴皮、頑皮的孩子。

2.缺乏安全感易創傷

  若是父母的恐嚇過於嚴厲,會對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造成創傷。像是「不聽話就把你賣掉」就容易讓孩子感到不安,隨時擔心會失去父母,也容易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雖然會因此而聽話,卻也讓孩子變成易恐慌、害怕、缺乏安全感的個性。

3.順從者易討好

  較順從的孩子會因此儘量聽令於父母、討好父母,好讓自己留在父母身邊,但卻失去判斷事情的能力,只是一味的害怕分離。

「再哭就把你丟掉」這句話不要說

  呂麗絲強調,不論父母是否已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只要說出這句話就會讓孩子沒有歸屬感,就連發洩自己的情緒也可能被父母丟棄,甚至有被落井下石的感覺。

  父母的正確做法,應該先了解孩子哭的原因,先轉移或給予支持,若孩子不願意談,則允許他發洩情緒,等他哭完後再好好討論。若父母真的受不了孩子的哭聲,也可直接表達自己的感覺,像是「你一直哭會讓我覺得心煩,我不知道你需要什麼,你要不要跟我說」,父母不妨先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以引導孩子說出原因。

  下次孩子不聽話時,可別只會恐嚇孩子,要正視孩子不聽話或鬧脾氣的原因,並和他進行有效的溝通,也就是父母要聽孩子說話,並學會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覺和想法,讓他練習思考,一味的恐嚇只會傷了孩子的心!

(推薦閱讀:2歲兒被長輩捉弄讓媽媽理智線爆炸!網友爆小時被捉弄,長大人格受影響,別拿小孩開玩笑

(推薦閱讀:壓力也會出現在寶寶身上!尖叫、哭鬧都是壓力宣洩,需靠爸媽的耐心及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