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幼抽不到,四寶爸父曬私幼「學費帳單山」1公分100萬!除了經濟,社會給予女性低支持也是生育率低主因!
最近說到台灣母嬰界最紅的話題是什麼?無疑是台灣出生率被預測為全世界第一的新聞!少子化議題,讓各界非常關注,並試著從多方面向去探討為什麼台灣人不敢生孩子。有位四寶爸在臉書《爆怨2公社》發文表示,自己並不知道生育率為何下降的「具體原因」,但回首自己的孩子因抽不到公立,而去就讀私立後,所得到的學費單,算一算價格,他想也許這可能是很大的原因知一!(推薦文章:2021 年育兒補助、生育津貼,育兒津貼總整理!)
學費3公分高,平均下來1公分大概值100萬
四寶爸說,當他看到少子化新聞提到,小孩讀幼兒園的學費一年就要20多萬元時,他回想到自己4個孩子讀幼兒園的情形,小孩滿3歲就要去抽公幼,但因為資格不夠優先,因此沒有抽到,他和太太討論後決定讓孩子念私立幼兒園。
2015年第1個小孩入學時,學費1年約25萬元,第2年就調漲到28萬元,4個小孩的學費收據整理起來約有3公分高,價格平均算下來,1公分約1百萬元。當時日子一家六口過得不算辛苦,但也絕非優渥,還好現在小孩都畢業也都是念公立國小,原PO除了感嘆自己撐過來了,也提到「政府應該要增加公幼名額」。
雙薪家族無後援,孩子放學無處去
此貼文讓不少網友感同身受,紛紛表示「除了增加公幼,也要有延托和娃娃車,不然雙薪無後援的家庭一樣無法報」、「剛剛去公幼報名,學校只招收14名小朋友,9:00開始報名,我10點去看報名單就已經厚厚一疊了…我家的兩小子估計今年又希望渺茫」、「每年抽公幼的緊張程度,就很像看驗孕棒結果出來的那一瞬間」、「還好我的已經畢業了 (1年20萬的默默飄過)」。
經濟是問題,刻板印象更是
而這些高房價、高學費、高物資、低薪水等,看得到的問題,當然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但看不到的隱形觀念,也影響著我們社會。兒科醫師楊為傑對此有感而發,在臉書發文提到雖然房價、經濟絕對是少子化的元兇,但低生育率還有更嚴重的問題。(推薦文章:談生育率低,醫師:傳統文化讓生育環境雪上加霜,有誰問過女人「真正的」想法?)
社會對待女性並不公允,給予太多不必要的傳統
他分享到《中央社》在訪談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雁馨的報導,非常符合他所看到的現象。該訪問指出「台灣生育率超低的關鍵是結婚率下降」,年輕人不結婚除了個人考量,還有許多人是因為找不到對象,或是不想背負傳統婚姻帶來枷鎖,一般傳統會認為,結婚和生育是連帶關係,這或許也是讓多人抗拒踏入婚姻的原因。
鄭雁馨也認為公衛與醫學宣導,讓社會大眾將年齡問題推給女方,例如我們會說高齡產婦,卻極少有人會注意男方的年齡,「越來越多流行病學報告指出,大齡男性在高齡生育時對母親與胎兒的負面影響」是人們容易忽略的事,而她提到的社會氛圍不友善,正是楊為傑醫師在診間注意到的問題,「很多女性,受到傳統價值觀的箝制、壓抑,真的很辛苦」。
醫師的文章的底下,也有許多曾受過不友善社會期待的女性回覆表示「女性會被認為將來請婚假/產假/育嬰假就先被排除,已婚女性又比未婚女性更難轉職。只能說要當媽媽需要很強大!」、「當了媽媽之後才知道育兒有多不容易」、「想要小孩要有好公司、好長輩、好薪水…」、「太同意楊醫師了,傳統觀念真的是讓我們太壓抑了,小孩有問題都是媽媽的問題,太不公平。」
(延伸閱讀:CIA預測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律師直指:媽媽育兒困境擺在那,爸爸有「幫忙」就不錯?房價再低也不敢生)
(延伸閱讀:最齊全的孕產資源這裡找!歡迎光臨「明日戶政所」,共同促進友善生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