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口腔潰瘍為哪樁?不論物理性傷害或感染所致,都要小心照護,避免不吃不喝而脫水
嬰幼兒跟大人一樣,也會有口腔破洞的時候!兒科醫師徐文政表示,剛出生的新生兒可能因為呼吸狀況不好,需要護理人員以導管抽吸口腔內的羊水或胎便,在抽吸時造成物理性傷害,讓寶寶的口腔有一些小潰瘍,「請父母放心,這樣的傷口或破皮通常會自行癒合」。
物理性傷害不擔心
徐文政醫師指出,像這樣的物理性傷害也會發生在寶寶大一點時,「喝奶較為用力或是喝得很急的時候,可能因奶嘴頭比較長,碰觸到寶寶的口腔或軟顎,就造成破皮;甚至媽媽在幫寶寶清潔口腔時,稍微大力一點,也容易讓寶寶口腔出現潰瘍」。
另外,奶水溫度過高可能讓寶寶燙傷、副食品質地較硬容易刮傷寶寶的口腔黏膜,都是讓寶寶口腔破皮的可能原因,他提醒,「泡奶與處理副食品食材的質地,都要小心」。
感染造成要小心
比起物理性傷害,更要提高警覺的是感染造成的口腔潰瘍!徐文政醫師表示,感染源可能是黴菌或病毒,說明如下:
黴菌
由於口腔處於溫暖潮濕狀態,是黴菌喜歡的藏身之處,當寶寶免疫力不佳、未做好清潔時,很容易引起黴菌感染。徐文政醫師指出,好發於新生兒的「鵝口瘡」是感染念珠菌所致,而念珠菌就是常見的黴菌致病原。通常是在寶寶的口頰、齒齦及舌頭部位,有白色似奶塊的斑點或斑塊。他強調,「如果感染程度嚴重,也是會破皮的」。
治療方式:使用抗黴菌藥物塗抹在口腔內,即可讓鵝口瘡逐漸消掉,「不過,用藥最好持續使用至少一至兩週,才能徹底根除病菌」。
病毒
徐文政醫師指出,若口腔潰瘍由病毒感染所引起,最常見的有腸病毒(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疱疹病毒(疱疹性齒齦口腔炎)。病毒感染常常會造成發燒,造成食欲不佳、活動力降低等症狀,但潰瘍位置不同,可做為鑑別診斷的依據。
.腸病毒
潰瘍位置:腸病毒感染口腔潰瘍的典型位置在懸壅垂兩側之軟顎。嚴重的話,也會散布在口腔內各處,延伸至舌頭、兩頰口腔黏膜和口腔前段,黏膜愈破愈多。
腸病毒有六十幾型,好發於嬰幼兒身上的腸病毒感染,多會有發燒症狀,可能持續3~5天,其中,臨床表現有口腔潰瘍的兩種疾病:一是只有口腔潰瘍,手腳沒有紅疹的「疱疹性咽峽炎」;二是口腔潰瘍之外,連手、腳、膝蓋或臀部也出現疹子,稱為「手口足病」。
徐文政醫師說,「因口腔黏膜潰瘍破掉讓孩子覺得疼痛,所以,不敢張嘴、不想喝奶,特別是燙的食物更是不想吃。有時,連口水都不敢吞,而會一直流口水。腸病毒感染的病程約為7~10天,隨著傷口逐漸縮口,潰瘍症狀改善,食欲就會慢慢增加」。要提醒的是,若發燒超過5天,且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動力變差、肌躍型抽搐、嚴重嘔吐、呼吸困難、走路不穩等現象,「可能是即將併發腸病毒重症的警訊,務必儘快就醫」。
治療方式:目前沒有殺死腸病毒的特效藥,採取症狀治療,潰瘍處會自行癒合。
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嘴巴未必會破
徐文政醫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若感染腸病毒,症狀可能不典型,未必會有口腔潰瘍或四肢出現紅疹水泡的症狀。不過,新生兒若有嘴破的情形,不能不聯想到是否為感染腸病毒?畢竟新生兒缺乏免疫力,容易有重症,必須更為謹慎判斷」。
他說,觀察潰瘍位置可做為輔助判斷的依據,因寶寶可能會發燒,也可能不會發燒,「主要看寶寶的活動力、喝奶狀況是否正常?一切正常的話,感染機率相對低,就再觀察」。
.疱疹病毒(第一型單純疱疹病毒 HSV-1)
潰瘍位置:主要在口腔前側,特別是嘴唇、舌頭和兩側口頰黏膜會出現潰瘍,牙齦紅腫及容易出血,嚴重時,整個口腔潰爛。
徐文政醫師指出,嬰幼兒感染疱疹病毒造成的「疱疹性齒齦口腔炎」,都是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而來,「九成的大人感染過疱疹病毒,平時躲在神經節內,當免疫力不佳時,就會發作,在嘴唇上長出水泡。當帶有病毒的大人親吻寶寶,就會將病毒傳染給寶寶」。
他說,寶寶體內沒有抗體,因此,發病症狀可能會較為嚴重,大約會發燒5~7天,並在口腔前側的舌頭、嘴角出現潰瘍,牙齦紅腫、出血。經過高峰期之後,疱疹會漸漸癒合,但要完全康復必須還要一到兩週。父母要注意的是,發病期間不要讓孩子吸吮手指或揉眼睛,避免讓疱疹病毒侵犯手指頭,甚至感染到眼睛的角膜。
治療方式:大多數病童可自行痊癒,多採取症狀治療。若有發生合併症或免疫缺乏不全之病童,可考慮使用抗病毒藥物。
腸病毒與疱疹病毒都造成口腔潰瘍.如何區分?
腸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峽炎」,和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齒齦口腔炎」,都會造成口腔潰瘍,徐文政醫師說,「臨床上可以從潰瘍發生的位置判斷,腸病毒的潰瘍多在口腔後方,疱疹病毒則在前方。疱疹病毒會造成齒齦紅腫甚至出血的症狀,腸病毒則較為少見。但兩者感染狀況都很嚴重的時候,原本後方的潰瘍往前蔓延、或是前面的向後發展,破成一大片時,臨床上也是有可能會難以區分。這時,可以透過接觸史,了解是何種病毒在作祟」。
口腔潰瘍的照護
徐文政醫師指出,「不論是什麼原因造成口腔潰瘍,最擔心的是寶寶不吃不喝,若是持續時間久,又加上發燒,很容易因此造成脫水,嚴重時,必須靠靜脈注射以補充營養」。潰瘍處受到溫度刺激,會讓寶寶感到疼痛而拒吃,但這對親餵的寶寶影響較小,因親餵母乳的溫度剛好,也可藉此增加寶寶的免疫力。若是其他進食方式就要注意:
.配方奶:給寶寶喝奶的溫度比平時再涼一點。
.副食品:食物放涼些,再讓寶寶吃,最好食物的軟度也再調整成更好吞嚥的程度。
.一般飲食:避免酸辣口味、食材口感較硬、溫度燙的食物。
若寶寶的食欲實在很差,什麼都無法引起食欲、拒絕進食的話,徐文政醫師說,「就讓後援投手登場吧,清涼、略帶甜味的液體、果凍、冰淇淋都可試一試」。
保護黏膜健康.預防口腔潰瘍
徐文政醫師表示,「口腔黏膜的健康狀況,其實是整體免疫力的寫照,若嘴巴經常有潰瘍的情況,代表免疫力不太好」。當黏膜破損或者不健全時,病毒細菌容易伺機入侵體內,導致疾病發生,所以,平日應保護口腔黏膜健康,不讓病菌有可趁之機。
他強調,「飲食的品質和免疫力息息相關,因此,養成均衡飲食的習慣很重要!尤其是攝取適量的維生素與礦物質,對於維護免疫力保持穩定的運作有至關重要的地位,不可輕忽」。徐文政醫師提醒,孩子滿一歲後,開始成人化的飲食,應避免油炸、具刺激性的重口味食物。
平日做好口腔清潔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幫寶寶清潔口腔時,不論是以紗布巾擦拭或用牙刷,請父母掌握力道,減少物理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