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過度掌控都是孩子好?心理學家:干預太多不僅會阻擋學習力,更會讓他們缺乏內在的安全感!

過度掌控都是孩子好?心理學家:干預太多不僅會阻擋學習力,更會讓他們缺乏內在的安全感!

許多的父母以為,為孩子鋪好一切的路,讓他們順著父母的規劃長大,就會幸福。於是,從小時候要上鋼琴課還是舞蹈課,一直到大學的志願序,全都是爸爸媽媽決定的。

許多的父母以為,為孩子鋪好一切的路,讓他們順著父母的規劃長大,就會幸福。於是,從小時候要上鋼琴課還是舞蹈課,一直到大學的志願序,全都是爸爸媽媽決定的。

然而,在這樣子的環境下,教養出來的孩子,反而有可能會缺乏安全感,沒有辦法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依附關係。

失去自我的孩子,也很難信任別人

圖片來源:Psydetective-貓心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變得怎麼樣呢?試著想想,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沒有辦法依照自己想要的方向做決定,一切都被別人決定好,他們反而有可能會無法感覺到自己的感受。他們明明不喜歡下棋,卻要強迫被送去學圍棋;他們明明不喜歡法律,卻被強迫送進了法學院。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這些孩子有可能會變成逃避依附的小孩,因為他們沒辦法信任他人,他們覺得自己的感覺不重要,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自己就會遭到他人的控制,於是,他們為了避免自己被束縛住,反而會排斥跟別人太靠近。(推薦文章:孩子的性格與人格來自父母教養風格!10個教養守則建議

除此之外,他們也會難以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他們的感受總是被否認,沒有為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因為為自己做決定是不被允許的一件事情,因此,他們什麼事情都任由他人擺布,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所以也很難表達自己的感受。

失去自我的孩子,該怎麼找回安全感?

圖片來源:Psydetective-貓心

遇到這樣情況的孩子,我會很建議他們能在就學期間就多利用學校的諮商資源,讓輔導老師或心理師,帶領他們探索自己的感受。

他們要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困難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感受是什麼,所以和他們會談的老師,通常會準備一些情緒卡片,引導他們試著用最粗略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感受,然後再逐漸深化,把自己的感受說得更為精細一些,這個過程需要一段時間,但卻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推薦文章:媽媽與孩子關係緊張,可能是溝通的肢體與語言錯了!他不是不聽話,而是聽不到你說話

在能夠說出自己的感受之後,這些孩子可以慢慢地建立起自信,他們開始能夠區分「我父母希望的是什麼」以及「我希望的其實是什麼」,在親密關係裡面,他們也開始比較能和伴侶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再會遇到彼此爭執時,就逃避面對、躲回自己的小世界裡。

雖然了解自己的感受,到能夠表達自己的感受,再到能夠和別人平起平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協商自己要的是什麼,什麼是別人想要的,不再完全被別人所控制,需要一段時間,但是這樣練習的過程,可以逐漸為這些孩子建立起自信,漸漸能夠用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需求其實是什麼。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
  文/過度掌控都是孩子好?心理學家:干預太多不僅會阻擋學習力,更會讓他們缺乏內在的安全感
  更多文章請見女力學,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女子學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