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分改變後還能做自己嗎?適度的放鬆、釋放,才是將妳推往好媽媽的道路!

曾幾何時,我們也是個充滿夢想和天馬行空的小女孩,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與期待。然而,為什麼這些美好,在成為「媽媽」這個角色後,就離自己越來越遠,要找到快樂也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呢?
在被孩子、工作追著跑的時候,多給予一些與自己相處的時間,與自己對話。也許,在一句句的心靈對談中,妳會發現心中的那個小女孩,始終都在。
學著多重視自己
Point 1:沒有人是天生完美的

如同我們的父母一樣,對自己的孩子總會充滿著期待,並盡心盡力給予最好的呵護與照顧。但在這之前,得先認清「沒有人是 100% 完美的」,在育兒的過程中難免犯錯,接受自己的不足,將錯誤學習起來避免下次再犯,不需要因為一次的錯誤陷入懊悔中,不放過自己。(推薦文章:徐佳瑩當媽後首次復工,訪問、唱歌、說故事緊張又累爆:「向所有職業婦女致敬!」)
Point 2:有情緒沒有錯

身為而人,誰沒有情緒?在育兒、教導孩子的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各種大小事,使得情緒受到影響,卻為了表現出「大人應該有的樣子」,而一次又一次地隱忍。適時放鬆情緒,並多和另一半溝通,若有不當的情緒反應也要和孩子說明或道歉,偶爾允許情緒的起伏,是沒有關係的。
Point 3:安排固定時間和自己獨處

每天利用 10 分鐘、20 分鐘的時間和自己對話,或是定期留點時間給自己,做一些想要做的事情,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有時候太過緊繃,很有可能會把自己榨乾,進而衍生出各種心理上的問題,如:憂鬱症、焦慮或失眠等。
Point 4:妳依舊還是妳自己

背負著所有人的期待,妳將大家的期望全部攔在身上,希望孩子在養育中,能成為那個大家眼中的好孩子。然而,無論如何都不要忘記,妳還是原本那個自己,沒有任何人可以要求妳去改變!好好地表現自我,即便身兼了多重身分,也要在迷惘中找出屬於自己的能力與權利。(推薦文章:媽媽投入太多而不甘心?問題不在於付出,而是委屈!你的投入是否值得,別讓別人決定)
如何正確地宣洩壞情緒?
Method 1:多去了解自己內心的狀態

勇於認識自己,接納那些在他人眼中「不好」的缺點。當明白目前內在狀態不佳時,最好的方法就是休息,而且是「不帶自責」地休息,許多人認為停下來就輸了、或者有違自己的良心,但越是這樣,反而越無法深入了解自己的內心狀態,徹底放鬆一點都不可恥!
Method 2:適時將自己抽離

當負面心情來襲時,可以試著將自己拉出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事情,並試著與自己對話,進而找到解決事情的方法。也許這個方法沒有想像中容易,但多試幾次後,未來再面對壞情緒的時候,就有一個更客觀、更理性的角色,能夠適時拉自己一把。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
文/身分改變後還能做自己嗎?適度的放鬆、釋放,才是將妳推往好媽媽的道路!
更多文章請見女力學,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