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女,我很抱歉」,在重男輕女的家庭曾受過的委屈,我學會換個角度看,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回想關於我出生的故事,聽說生父看到我是女娃,便在出生後第三天跟媽媽說:「做完月子準備離婚!」我聽到這段過去的當下沒有太多情緒,但埋下的心結其實已經悄悄發酵,影響未來的我。
出生是女性彷彿是原罪,解釋了許多小時候不明白的事情:「阿公阿嬤為什麼對我說,雞腿不能吃,要留給哥哥吃?」、「為什麼女生要幫忙做家事,男生不用?」、「長輩為什麼會說查某囡仔,書讀那麼高要做什麼?」
身為女性的自卑深深烙印在心底
曾在一次家族系統排列團體中,帶領者要求我對扮演生父的角色說出感謝,印象很深刻,當時的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是默默掉淚。他詢問我想對生父說什麼?我激動地說:「因為我是女的,所以你不要我嗎?」。
帶領者再次請我只對生父賦予我生命這件事致謝,我依然拒絕了,「謝謝」兩個字如同被封印的咒語,怎樣都說不出口。我以為的沒影響,其實影響深遠。
「生而為女,我很抱歉」的自卑與委屈,使我不斷奮力掙扎,想擺脫男女框架的束縛。從小好強的個性,也不過是想證明「我是女的,也可以很好!」。而人生便是愈抗拒愈持續,性別平等議題在成長過程中頻頻出現,不斷往心裡碰撞,讓我不得不去面對。
換個角度看事物.學會感謝也更喜歡自己
自己很幸運接觸了心理學,透過諮商、督導與自我探索,有機會一次次挖掘心中的黑洞,解開僵化的執著,重新灌輸「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存在本身即有價值」等重要觀念。頓時才發現過去的我太著重於「不被生父歡迎的女嬰」版本,忽略了「被媽媽呵護的寶貝」版本。
即便身處於重男輕女的大家族中,沒有生父的照顧,但媽媽給我的是滿滿的愛,滋養我健康快樂地成長。
如今,農民曆上三十五歲的我,再次去咀嚼這段出生的故事,有了更寬廣的視野去看待當時的情境。媽媽有媽媽的故事,爸爸有爸爸的故事,那些都不是我的,我有我獨特的人生故事。如果再次遇到生父,我想,我已能對他說出:「謝謝您賦予我生命,有您我才能體驗到生命中的美好」。
當看待事情的角度轉變,心態也隨著慢慢轉變,才會發現以往視而不見的亮點一直都在閃閃發光,等著人們去發掘。今天,我又老一歲,喜歡現在的自己!成熟,但還有活力;沉穩,但還有熱忱。
我是我故事的主角、編劇與導演,我的故事由我改寫。親愛的你,又如何訴說屬於你的生命故事呢?
💁本文由【盧新之諮商心理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心之所向盧新之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