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孩子沒3C就崩潰?別讓手機變親職外包工具!

孩子沒3C就崩潰?別讓手機變親職外包工具!

針對學齡前、國小和國中孩子因使用網路衍生的教養問題和情緒困擾,心理師、兒童心智科醫師提供以下解方建議,幫助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社群時代帶來的情緒風暴。
孩子沒3C就崩潰?別讓手機變親職外包工具

  「我最怕分組,常常是剩下的那一個,好像被排擠。」「我也不想一直用手機,但就是忍不住,爸媽管我又覺得更煩!」這些話,身為家長的你熟悉嗎?根據《親子天下》「2021社群世代心理安全感萬人調查」,近半兒少對自己沒自信、有1/3的孩子不敢踏出舒適圈,孩子的安全感正快速流失。身為網路原生世代的他們,對社群軟體的依賴前所未有,調查中也顯示,愈依賴社群,孩子的自我評價、耐挫力和情緒調節能力也愈低。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觀察,網路母語化讓孩子接收訊息多、見識廣,但隨著社交平台與通訊軟體大量普及,LINE、IG、臉書私訊等,把孩子們的人際關係從學校延伸到其他空間,家裡、臥室、補習班,只要能上網的地方,人際互動隨時能發生。這種綿密的包圍,讓孩子的注意力更聚焦在人際關係上,並且放大了對人際關係的評價,形成人際關係「過曝」的問題,可能影響到青少年的情緒問題,變得更加不安、焦慮,霸凌也更容易發生。

  然而,手機使用確實是現今親子衝突的大問題,諮商心理師陳雪如認為,幾歲給手機沒有標準,重點是孩子是否能負起責任,無論給或不給,建議父母跟孩子一起討論,孩子擁有手機之後,對生活帶來什麼影響?如果家長擔心孩子會過度沉迷網路,就把這份擔憂告訴孩子,並說明怎樣的狀況就是沉迷,讓孩子思考該怎麼做,才能避免父母擔心的情況發生。陳雪如觀察,對於這群出生在網路時代的孩子,爸媽要做的不是防堵,而是引導孩子學習正確使用手機,建議在家要堅定執行使用手機的規範。

  因此,我們整理出學齡前、國小和國中階段孩子常發生的3C和社群使用與情緒困擾,訪問心理師、兒童心智科醫師等專家給予解方建議,幫助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社群時代帶來的情緒風暴。

推薦閱讀:8歲童星伊萊不看3C和電視居然也近視!注意!幼兒園小班近視6.9%、大班高達9%

小孩沒3C就崩潰

學齡前困擾1:沒3C就崩潰

  全家外出用餐,2歲的兒子坐不住,雖然我知道用3C當保母不好,但看一下應該沒關係吧?果然兒子看得目不轉睛,20分鐘後,我想把手機收回,兒子竟暴怒大哭、吵著要繼續看,該怎麼辦才好?

心理分析師

  學齡前孩子尚在學習調適和管理情緒,遇到與自己期待不符的事情,會用哭鬧表達是很正常的。臨床心理師周彥君分析,對孩子來說,外出用餐時,大人的聊天絕對不好玩,看影片一定有趣多了,家長要先理解,如果我們期待孩子飯後能乖乖坐著,其實是不合理的期待。

  孩子坐不住的原因是無聊,不一定要靠看影片才能讓孩子覺得好玩,家長可想辦法透過各種方式,例如:準備方便攜帶的積木、貼紙出門,或帶孩子適時四處走走看看,減少坐定的時間。周彥君提醒,家長運用3C育兒時,當心勿讓手機成為「親職外包」的工具,尤其對學齡前孩子而言,需要更多來自人際互動的刺激,避免長時間看影片,僅單方面接收聲光刺激。

家長怎麼做

  周彥君認為,學齡前孩子喜歡有趣的事物,偶爾使用3C並無不妥,重要的是規範和管理,且家長隨時要提醒自己,孩子需要被關注和照顧。

  周彥君建議,給孩子使用手機不以時間為單位,而以「節目」為單位。在孩子尚未建立時間觀念以前,不了解20鐘和3分鐘的差異,以節目為單位,孩子能完整看完一集影片,不會在精采處被硬生生切斷,造成情緒劇烈衝擊。節目結束前,通常有固定的結尾詞或片尾曲,這時能提醒孩子時間快到了,如果大人還需要坐在原位聊天,希望孩子繼續安靜一下,也許可視情況再多給一個節目的時間,延長僅限一次,之後不再提供;保持具有彈性的原則,同時建立堅定明確的規範。

  若孩子情緒激動,家長先將孩子帶離現場,一起去挖掘有趣事物,如:看看餐廳的擺設、去上個廁所等。除了能離開手機這個明確的刺激物,同時能避免周遭他人對自己教養原則的干擾,或影響公共空間的其他人。此外,學齡前的孩子尚在練習情緒調整,家長留意不要用權威式語言壓迫孩子,維持溫柔且堅定的態度。

3C破壞親子時光

學齡前困擾2 : 3C破壞親子時光

  先生下班回來通常已是4歲女兒的睡覺時間,偏偏先生愛打手遊,女兒看到爸爸玩手機,也吵著要看、要玩,不願意去睡覺。我要老公別再玩,他卻抱怨連紓壓的自由都沒有,該怎麼溝通呢?

心理分析師

  周彥君分析,丈夫的工作每天早出晚歸,孩子每天能見到爸爸的時間只有睡前短短片刻。對孩子來說,好奇父母有興趣的事情是很自然的,因此跟父親每晚有互動時光也不是壞事。看到爸爸玩手機也跟著想要玩,背後的原因可能是「渴望與爸爸互動」、「想藉此參與爸爸的生活」,吵著玩手遊也許只是尋求親子互動的其一方法而已。

  家有學齡前孩子的父母務必要了解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擁有親子時間,能讓孩子在觀察彼此表情、溝通對話過程中,學習如何與他人互動。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對父母來說,比起工作、做家事、滑手機更重要,能增進孩子的愛與歸屬感。

家長怎麼做

  周彥君建議,家中若有早出晚歸的家長,或許能稍微妥協延後孩子的睡覺時間,運用這短短的時間,增進孩子與爸媽之間的互動。不僅對孩子來說,能獲得珍貴的相處時光,對家長來說,也是練習和孩子相處的機會。

  可以先跟丈夫達成共識,約定「下班回來之後親子一起玩10到30分鐘」,爸爸跟孩子分享他在玩什麼,將手機使用轉化為親子互動的媒介之一。更進一步慢慢將互動延伸到3C以外的其他活動,如:共讀故事書、聊天談心、一起玩玩具等。週間每天的親子互動時間雖然不多,但若週末能創造更多陪伴,一星期累積下來的時間也相當可觀。

  值得注意的是,焦點要放在與孩子有好的互動品質,勿使手機成為家庭壓力來源,變成夫妻爭吵原因。同時,大人也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使用3C的自我管理。對爸爸來說,約定時間一到,孩子就必須上床睡覺,自己的紓壓時間並無大幅減少,僅是延遲。若爸爸一定要在週間的親子時光用手機和孩子互動,周彥君強烈建議父母在週末時,透過其他休閒娛樂陪伴孩子,除了避免孩子養成依賴3C的習慣,也能促進家人間的連結。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學齡孩情緒困擾|孩子沒3C就崩潰?別讓手機變親職外包工具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