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孩子咬人、推人怎麼辦?先處理情緒,再處理衝突!

孩子咬人、推人怎麼辦?先處理情緒,再處理衝突!

學齡前的孩子與同儕發生衝突怎麼辦?這階段孩子的攻擊行為,背後通常有其他原因,可能是因為心理上的害怕、不知道如何用言語表達等。先理解孩子的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孩子咬人、推人怎麼辦?先處理情緒,再處理衝突

  花蓮縣幼兒園發生一樁疑似孩子衝突事件,檢察官家長因懷疑孩子在幼兒園被欺負,竟帶警察到學校為孩子討公道,並大聲質問班上小朋友「是誰欺負我家小孩?」嚇得孩子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幼兒園,常常發生學齡前孩子和別人起了衝突的事件,下課時間孩子們玩得開開心心,後一分鐘卻因一些小爭執,互相打了起來,家長可以怎麼看待孩子的衝突行為呢?

面對孩子的衝突,是父母過不去,還是孩子?

  孩子是故意的嗎?還是不小心的?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涂妙如表示,孩子0-3歲都還在探索這個環境,他可能不知道別人會受傷、還不清楚界線。在台灣、德國的雙語幼兒園有十多年任教經驗的幼教師莊琳君表示,面對孩子被「欺負」時,家長都會急著想為孩子討公道,《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作者莊琳君以專業角度建議,家長可以先冷靜下來,有時家長認為孩子間的「欺負」,並不是故意的。

  莊琳君分享在德國幼兒園任教的案例,有個1歲半的孩子會固定拉一個4歲大姐姐的頭髮,每次一拉,姐姐就會大聲尖叫,怎麼制止都沒有用,後來嚴重到幼兒園開會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狀況?莊琳君表示,對孩子來說,拉頭髮就像一個按鈕,只要一拉,姐姐就會尖叫,孩子覺得很有趣、或想引起他人注意,就會一直按那個按鈕來滿足需求。

推薦閱讀:弟姊妹間的爭吵每天都會在家庭上演!父母可以做到的6項教育,原來該大聲的是稱讚不是怒吼。

面對孩子咬人、推人,德國家長這樣做! 

  1-3歲的孩子正值身體發展,還在探索身體的階段,比如說,他們喜歡透過咬東西滿足需求。莊琳君表示,孩子每個行為背後都有明確的原因,咬人或推人的孩子,內心其實是非常不安的,所以會想透過咬人、推人的動作,來保護自己。

  莊琳君表示,德國家長較平常心看待孩子的衝突行為,若沒有危及到孩子安全,德國家長能將孩子的「衝突」,當作社交和人際上的練習。「常常比較糾結的是家長,其實小孩不那麼在意,因此如果家長反應太大,反而對孩子沒有好處,」而德國家長相信孩子有處理衝突能力,因此若沒危及生命安全,德國家長傾向不會過度介入小孩的肢體紛爭。

  莊琳君建議,若發生像孩子被咬的事件,家長能做的是,引導孩子把委屈說出來,比如詢問孩子「你很生氣嗎?」,陪孩子一起想辦法,告訴孩子在下次發生同樣情形時,可以告訴對方「你這樣做,讓我很不舒服!」,可是不要過度強調「這樣很痛對不對?」來強化衝突行為,給孩子時間、同理孩子的感受,讓孩子的情緒慢慢緩和下來,衝突也能迎刃而解。

衝突不一定是壞事,也是練習同理心的機會

  「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因情緒發展還沒穩定,正在學習怎麼將衝突轉換成口語表達,因此,常常會發生先『動手』再動口的狀況,」寶血幼兒園園長何翩翩指出,男生和女生在面對衝突時,都可能使用肢體攻擊的方式,解決衝突,只是男生在動作上,相對比較大、粗魯。 

  涂妙如表示,孩子會發生衝突,主要原因是「自我中心」和「肢體界線」沒有評估好,比如說,玩具被別人搶走,或是別人不小心碰到他,都可能造成衝突行為。隨著孩子年紀長大,慢慢學習如何換位思考、展現同理心,衝突情況也會逐漸減少。衝突並非是一件壞事,孩子也能從中學習怎麼互動和相處,以及社會互動的技巧。

解決孩子衝突3要點

一、了解衝突行為背後的原因

  肢體攻擊行為的背後,通常都會有其他原因。莊琳君分享,在幼兒園常常會發生小朋友互搶玩具的情形,當孩子語言能力還不到的時候,他就會用身體去反擊,有時孩子的反擊是為了保護自己,並不是故意攻擊別人。

  涂妙如說明,有時候孩子的衝突行為,並不是因為敵意,他只知道「我想這樣做」,但不知道這樣的行為,會造成別人不舒服的感受,因此,家長可以詢問孩子發生經過,來了解背後原因,而非馬上責怪孩子。

二、引導孩子說出來,排解情緒

  「瞭解孩子衝突行為之後,下一步要處理孩子情緒。」何翩翩指出,當衝突發生後,要先釐清誰的問題比較多,陪伴孩子把剛剛的情況,用比較中立的方式陳述出來,讓孩子重新再去思考一遍,知道下次遇到衝突時可以怎麼處理。中大班的孩子,會鼓勵孩子練習解決衝突,但若孩子情緒太激動,還是會先帶離現場。

  莊琳君也認同,要先引導孩子把情緒排解出來,然後別去強調那個攻擊行為,因為當孩子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會用很直接的方式,像是推別人、打別人等攻擊行為表現出來。

三、作出示範,鼓勵孩子練習因應衝突

  家長能引導孩子當發生衝突時,可以如何處理。像是孩子在公園時,要學習輪流排隊,家長可以先安撫小孩,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排很久,被插隊了一定很難過」,如果對方年紀比較小,也可以告訴孩子,年紀比較小的弟弟,他是不小心的,在真實情境中,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知道面對衝突並不是很困難的事。

當衝突發生時,老師、家長何時會介入?

  莊琳君指出,可以依孩子年紀大小,有沒有危及到孩子安全來判斷。比如說,大班孩子和小班孩子打架,要不要介入呢?「量級」差距大,當然要出面協助。而如果孩子都已經中大班,口語表達能力還不錯,可以讓他們練習自己處理,討論出雙方都可以的結果。

*掌握3要點,減少衝突發生

1.家長敏感度要夠:了解孩子在哪些情況下比較容易情緒失控。
2.瞭解孩子的特質:像是衝動型孩子、控制力比較差,可以讓孩子多運動,來穩定情緒。
3.提供穩定的環境:比如若沒有特別原因,不頻繁換老師、班級,能使孩子學習較穩定。

延伸閱讀
講道理之前,要先有同理與理解
父母必看!不讓孩子人際衝突的小火苗,燒成霸凌

 

 

👌本文由【親子天下】授權
  文/ 孩子咬人、推人怎麼辦?先處理情緒,再處理衝突!
  更多文章請見 親子天下,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親子天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