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母親群像> 【母親群像】不快樂的媽媽,又怎麼能愛孩子呢? 《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寫出母愛難言的暗黑

【母親群像】不快樂的媽媽,又怎麼能愛孩子呢? 《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寫出母愛難言的暗黑

當母親,很甜蜜,但也很沉重。誰不想要當一個很棒的媽媽呢?   作家四絃的新書《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寫出母愛僅是人性的一環,有陰晴圓缺,亦有雜質、私欲。母愛不是只有一種。婆媳妯娌問題、先生是否支持,跟母親成為一個怎麼樣的母親,絕對有關係。

      你是怎麼樣的母親呢?身為母親,你大概也很厭煩了,好像路人都要用同一把尺來丈量,畫出母親同一種規格化的樣子吧!母親的樣子其實有百百種:有的一心只為孩子、一生只為孩子活;也有的努力在育兒與自我中找平衡;有的母親更想要做自己,不想放棄自己當女人的欲望與權利;當然也有把孩子當成一切、想要規劃孩子的未來,操縱孩子每一個決定。甚至,也有可能忽視孩子情感或物質需求的母親,親手把自己的孩子推向深淵的母親。

    一直以來,<母親群像>報導的對象,都是在這個世界上,形形色色的母親。但這次我們採訪的對象,不是媽媽,她卻一個把媽媽最晦澀難言的心思,寫進骨子了。

    作家四絃的新書《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四部短篇,就是女人從女孩變成母親的故事。看完這本書,很驚訝四絃竟然不是一個媽媽這句話是誇獎,因為,當她在〈授乳〉裡寫著:那些跟先生小孩擠一張床,翻身就可能會跌下床的情境;那與小嬸同時懷孕,卻始終被婆婆嫌棄的心境;在婆家始終覺得自己是外人,連母乳都不是自己的……竟然能寫得如此鉅細靡遺。讓我們想起那些在「靠北婆婆」等私密社團裡,才能聽到的私密心事,她甚至揭露了媽媽們不敢承認的黑暗心思。

    從旁觀者的角度寫媽媽,她比媽媽都還要誠實。


「媽媽,妳為什麼不愛我?」成為她一輩子痛苦糾結

    故事的一開始,是因為一個被母親傷透心的女孩。

   四絃說:「其實一開始起心動念想寫這個故事,是因為我一個很好的朋友過世了,在她與這位友人認識、到她過世的這段時間,四弦都不停地接收到她與母親之間的矛盾的情感。一開始,她也像一般人一樣,覺得怎麼有人會這樣詆毀自己的母親?也試圖告訴她:會不會是妳誤會了?並且像一般人一樣,展開始正義魔人式勸說,妳要感謝妳媽將妳生下、百善孝為先……

    「最後提起母親的事,我們兩個人總是不歡而散,她永遠都會撂下一句:那是因為妳媽很愛妳,所以妳才無法理解我的痛苦。然而,世人對她的不諒解,又把她推向了另一種痛苦之中。」

    在朋友離開人世後,四絃想,那些詆毀媽媽的言語,或許是她的求救訊號。她開始不自覺去關注其他人與母親之間的關聯,才漸漸發現,存有這樣矛盾的人,還真不少!她們有的是難以啟齒,或是因為家醜不外揚,而像恥辱一般隱瞞著。他們甚至擔心,若把這些心中的疑問說出口,會引人側目,甚至會被冠上不孝的罪名。

    那四絃與母親的關係呢?她回溯自己的年少時期,才發現,原來她是一個在母愛中窒息的一個孩子。只是當時的她沒有選擇正面衝撞,下意識拉開了與母親的距離,才沒有讓彼此情感惡化,可以相敬如賓的相處著。

    但,但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至少她的朋友就不是,困在母親為她建構的隱形牢籠中,直到死去都還在困惑著為什麼母親無法愛她?

    「於是我想要寫關於母親與孩子之間,那些孩子或多或少都有感覺到,但很少人會說出來的糾結。母親這個角色對一個人的影響非常巨大且長遠,母親的傷,可能會遺留在孩子身上的。 」 

    剛開始寫這本書時,四絃只是想要找一些情節驗證「母愛並非天生」這個命題,她不停挖掘生命中的所聞、所見、所感受,寫著寫著,卻發現第一部的主角杏芬,越來越像自己的母親。「我的母親就是那個飽受生育壓力,在異姓家庭中找不到定位而戰戰兢兢的女性,我出生在一個非常龐大的傳統家庭裡,這家庭裡有大量的母親、大量的妯娌、大量的姑嫂與大量的婆婆,她們每個人可能同時肩負好幾個角色,我可以很負責任的說,我這38年的人生都在田調婆媳姑嫂妯娌之間各形各色的問題。」

    於是,這些書裡的臉孔漸漸清晰。


婆媳妯娌問題,跟母親成為一個怎麼樣的母親,絕對有關係

    「怎麼樣的母親,很有可能以前就是被這麼樣對待的。即使她們都知道被這樣對待讓人很不舒適,但最後她還是會用以往父母對待自己的模式,再來對待自己的子女,雖然有點悲觀,但我們似乎都在複製相同的模式。

     當四絃看著自己的母親,她看到的是在家庭階級制度下的壓抑。當她的媽媽接收到上層壓力越大的時候,四弦也可以清楚感覺到那種緊張感,正在勒緊她的神經。她要學會乖乖地不要整出什麼麻煩,才不會讓媽媽有爆炸的機會。

    婆媳妯娌問題,跟母親成為一個怎麼樣的母親,絕對有關係。

    因此當這本書出版試閱第一部<授乳>,有讀者質疑:為什麼明明大部分著墨在婆媳妯娌問題,書名卻會叫做《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時,她不禁想要隔著螢幕大喊:「難道沒有人發現一個家庭的支持系統完不完善、和不和諧、家人的態度,都可以間接、甚至直接影響到一個母親如何對待養育孩子嗎?大家真的覺得,育兒就是母親一個人一肩就可以扛起的事情嗎?真的要期待一個母親在精神、肉體或經濟上都匱乏的狀態下,還可以像個聖人一樣育兒嗎?這個社會期待母親當個寵辱不驚、堅忍不拔、屹立不搖的超人,這不會有點強人所難嗎?


不快樂的母親,愛自己都很難了,又怎麼能愛她的孩子呢? 

    「這個社會,賦予已婚女人太多的責任:要會生孩子、照顧家庭、支持老公、侍奉公婆,最好還會賺錢貼補家用,有時甚至就是這個家的經濟支柱,但支援卻很少很少,像是功德隨喜,有人幫妳就要下跪謝恩,沒有,你就自己認命吧。」

    她希望這本書可以當作一個不會洩漏秘密的樹洞,聽聽媽媽的心裡話。媽媽們都辛苦了,但是一定要記得先照顧自己,才有餘力能夠照顧孩子。

    「這世界上一定有跟我朋友一樣的孩子,用微弱的聲音在求救,可能還要被指責,每天在求而不得的母愛之中煎熬著。只要有少部分的人聽見了她用一生提出、卻沒人能回答的質疑,用一秒鐘的人生去懷疑一次就好:我們一直深信不疑的母性,真有那麼可靠嗎?而母親的無助,有人能理解嗎?」

    在矛盾的母子女關係中,只要有人願意理解背後的故事,說不定真的可以產生很小很小的改變,在這個循環內試圖鑿出一個小洞,那個洞或許會透出微小的光芒,說不定真的有人會伸手探探那個循環之外,也許真的有另一個更好的世界。生兒育女,是一道愛的練習題。願不管是母親或女兒的我們,都能愛著,與被愛著。


作家四絃新書《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鏡文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