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醫師來闢謠,新冠疫苗常見三大迷思
16歲劉小弟一家四口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緊張,三餐盡量避免外食,在緊張的疫情中,看著新聞以及網路上五花八門的資訊,劉小弟忍不住詢問爸媽:「如果可以的話,我們該不該接種疫苗呀?」
爸爸怒氣沖沖地回答:「怎麼能打呢?看看新聞上那些打完人的後果,有人打完還有血栓呢!平白無故地打針,本來沒病說不定打完還變成有新冠肺炎。」一旁的媽媽則憂心忡忡地回答:「但是如果大家都堅持不打的話,會不會到時我們疫情擴散到一發不可收拾,而且我聽隔壁的張太太說接種新冠疫苗其實不會得到新冠肺炎呢!」(推薦文章:6/9莫德納公費疫苗開打!醫:孕婦和AZ疫苗第一劑嚴重過敏患者,建議優先施打,混打無嚴重副作用)
劉小妹則淚眼汪汪地說:「什麼時候才可以去上課呢?好久沒看到同學們了。」
看著新聞上宣布的確診人數,四個人再度陷入擔憂。
烏日林新醫院小兒科廖立勤醫師表示,在經過過去幾個禮拜的生活後,我們應該已經深刻地了解到全球的疫情依舊嚴峻,即使台灣也無法獨善其身。以長遠來說,是否注射新冠疫苗,幾乎是全部人民必然面對且必須努力的防疫措施。即便目前有許多疫苗問世,包括了國外的牛津 AZ 疫苗、莫德納、輝瑞BNT或是國內正在研發中的高端、聯亞疫苗,目前的疫苗仍無法100%保證不會感染新冠肺炎,因此配戴口罩,勤洗手仍為必要行為。
-
施打新冠疫苗恐有後遺症?
施打新冠疫苗為人所詬病的血栓不良事件,究竟是否間接指出不該注射疫苗?其實目前限打的情形只出現在某些歐洲國家,且歐盟也將血栓事件列為極罕見副作用,在面對效益與風險的取捨下,仍建議繼續接種疫苗,唯獨正在使用某些化學治療藥物、賀爾蒙治療或是避孕藥的族群,接種前後建議諮詢醫師後暫緩治療。
-
新冠疫苗的研發是否過於倉促?
雖新冠疫苗於近兩年內才開始發展,但對於所有的研發與測試皆遵守嚴謹的審查及檢驗程序,而接種疫苗產生的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疼痛、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畏寒、發燒,這些其實是疫苗發揮效果的證明,並不等同於不良反應。(推薦文章:30萬劑AZ、莫德納疫苗,婦產科醫學會呼籲:孕產婦接種mRNA為優先!)
-
新冠疫苗會感染新冠肺炎嗎?
答案是否定的。與流感疫苗一樣,目前無論是哪間廠商製作出的疫苗,其中的成分皆不包含活性病毒,這也代表著施打疫苗本身並不會造成病毒感染,但接種後兩週後才會產生免疫力,因此在這過程中仍有感染的風險,防疫措施依舊不可少!
💁♂本文由【烏日林新醫院】授權
撰文:小兒科廖立勤醫師
主治項目: 一般兒科疾病、新生兒健康檢查、預防注射
學經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小兒心臟科研究醫師
臺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總醫師
臺灣兒科學會專科醫師
更多文章請見 烏日林新醫院 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烏日林新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