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2021產檢新制上路!4~14週孕初期公費、自費產檢重點整理

2021產檢新制上路!4~14週孕初期公費、自費產檢重點整理

自7月起,隨著產檢新制上路,公費產檢從原本的10次提高為14次,同時還增加了2次超音波檢查及妊娠糖尿病、貧血檢查。不管是正在備孕或懷孕中的準媽媽,不妨提早認識常見公費、自費產檢項目及內容,有助制定屬於自己的孕期計畫。

    當女性察覺該來的月經遲遲未到,自行驗孕時,大約已是懷孕4週後。確認懷孕後,建議等1~2週後再到醫療院所進行基本檢查,才能透過超音波檢查到胚囊,並確認胚囊形狀、著床位置,以及判斷懷孕週數、預產期。

公費產檢

第一次產檢

    懷孕初期,因胚胎及子宮的狀態還未穩定,菡生婦幼診所副院長林文傑表示,通常到懷孕第7週左右,聽到胎兒心跳聲,就會發放孕婦健康手冊,媽媽領到孕婦健康手冊後,即可開始使用第一次公費產檢。

    第一次公費產檢時,會幫孕婦做較詳盡的檢查,之後的產檢就只需按照例行性項目檢查。(延伸閱讀:發現懷孕多久該去婦產科?孕婦可以注射疫苗嗎?6個懷孕媽咪最常見的狀況,一次分析給你聽

病史詢問

    醫師需了解孕婦是否有家族遺傳疾病、過去懷孕、生產與流產經驗、是否動過子宮與子宮頸手術,或此胎為試管嬰兒,應將先前曾至生殖醫療機構就診等資訊,也應明確告知產檢醫師。

    此外,因懷孕期間的用藥需更加留意,無論是用於試管嬰兒療程、治療習慣性流產、抗焦慮、安眠藥、甲狀腺治療或中藥等,只要準媽媽有正在服用的藥劑,最好主動告知婦產科醫師,並由原看診醫師視情況調整劑量或改為孕婦可服用的藥物。

    林文傑醫師提醒,孕期有任何不適症狀都應及時和醫師說明,產檢也最好能由同一位醫師進行,當醫師全盤了解該孕婦的身體狀況、病史,才能協助做最準確的評估。

基礎身體檢查

    身高體重、血壓、甲狀腺、胎位、乳房等檢查。

血液及尿液檢查

    血型、B型肝炎、愛滋病毒、梅毒、地中海型貧血等,皆為抽血檢查的項目;而尿液則能由尿蛋白、尿糖數值,檢視尿液發炎反應,做為妊娠高血壓及妊娠糖尿病的判斷依據之一。

超音波檢查

    檢視胚胎狀態與著床位置。懷孕初期,有時以腹部超音波無法看得清楚,就可能輔以陰道超音波,將探頭放到離子宮、輸卵管更近的地方,以正確判斷胚胎大小,也能進一步發現內生殖器的異常。

必要時進行內診

    孕期出血的原因很多,針對部分不明出血原因,醫師可能會採內診,檢視有無子宮瘜肉、子宮頸糜爛或陰道發炎等情形。

子宮抹片檢查

    為排除子宮頸問題,有時,醫師也會建議於懷孕前期接受子宮抹片檢查。目前國健署提供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公費檢查,符合資格的準媽媽可善加利用此次機會接受檢查。

例行性檢查

    第二次公費產檢開始,只需進行問診、體重、血壓量測、驗尿及胎兒心跳等例行性檢查項目,依據週數可與其他公費及自費篩檢一起進行。

自費產檢

葉酸代謝MTHFR基因檢測

建議週數:12週前

    葉酸是胎兒神經管發育的重要維生素,若缺乏葉酸,可能造成胎兒腦部及中樞神經病變,而人體就是透過「MTHFR酵素」,將攝取的葉酸轉換為可吸收的形式,此項篩檢目的為檢測孕婦是否有「MTHFR葉酸代謝基因」異常問題,導致葉酸吸收能力下降。

    經檢驗發現葉酸代謝能力較差的媽媽也毋需過於擔心,只要適量補充葉酸,通常並無大礙,後期還能搭配高層次超音波,確認胎兒的腦部及脊髓正常發育。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檢測

建議週數:12週前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隱性遺傳的疾病,帶因者本身雖不會發病,但當夫妻雙方都是帶因者時,胎兒就有1/4機會罹患重症。發病年齡從新生兒時期到成年後皆有可能,患者的肌肉會變得軟弱無力、萎縮,且漸進式退化,影響到走路、吞嚥、呼吸等日常動作。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基因檢測能藉抽血篩檢出帶因者,建議夫妻雙方皆能考慮此篩檢,日後若有遺傳諮詢的需求,也能儘早做安排。

X染色體脆折症基因檢測

建議週數:12週前

    在胎兒基因異常中,X染色體脆折症是僅次於唐氏症的常見智能障礙疾病,主要是因X染色體的某一片段基因擴增,導致寶寶出生後出現不同程度的發展遲緩、自閉及智能障礙等狀況。

    由於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當一條X染色體發生問題,仍有一條正常的X染色體,因此有機會為無症狀或症狀輕微;而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症狀可能較為明顯且嚴重。若夫妻具有X染色體脆折症家族史,建議可於初期安排此項檢測。

第一孕期血糖篩檢(空腹血糖糖化血色素)

建議週數:12週前

    雖然幾乎每位孕婦到了中期,都會再進行妊娠糖尿病篩檢,但本身有糖尿病體質,經醫師判斷為妊娠糖尿病高危險群的孕婦,最好於初期就先進行空腹血糖(FPG)及糖化血色素(HbA1C)檢驗,空腹血糖能看出當下的血糖;糖化血色素則能反映檢查前3個月內的血糖控制情況,依據檢測結果,協助孕婦儘早開始飲食及血糖控制。

甲狀腺功能篩檢

建議週數:12週前

    林文傑醫師提到,甲狀腺功能異常的孕媽咪比例其實不低,且甲狀腺對孕產造成的影響十分廣泛,從排卵異常、流產、早產、子癇前症等,皆可能與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有關。若篩檢結果顯示有甲狀腺功能亢進問題,還會再進一步追蹤,判斷是否為懷孕造成的偽陽性,或孕婦具潛在甲狀腺問題,將視情況開立合適治療藥物。

TORCH篩檢

建議週數:12週前

    有些病原體可能於產前就存在孕婦體內,懷孕時會透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先天性感染,而TORCH篩檢主要針對弓漿蟲(Toxoplasmosis)、梅毒及水痘等其他病毒(Others)、德國麻疹(Rubella Virus)、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第二型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ⅡVirus)等先天性感染的病原體進行篩檢。

    除了梅毒及德國麻疹已包含在第一次產檢的公費項目中,其他三項皆需自費篩檢。由於貓是弓漿蟲的最終宿主,建議家中有養貓,或生活環境中會經常接觸到貓的孕媽咪,可考慮進行弓漿蟲篩檢。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NIPS/NIFTY)

建議週數:10週後

    懷孕10週以上的媽媽,想在初期先進行較準確的染色體檢查,或者對於侵入性檢查有所顧慮,可選擇採用「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以抽血方式,分析母血當中的胎兒游離DNA,篩檢出唐氏症、愛德華氏症、巴陶氏症、透納氏症和小胖威利症等染色體及基因異常或缺失的疾病。

    雖然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有不同名稱:NIPT、NIPS、NIFTY,但實際上的檢測內容大同小異,孕媽咪婦能根據預算及需求,選擇全面性的檢測,或者只針對常見的體染色體及性染色體異常進行篩檢,準確率比唐氏症篩檢來得高,但費用也高出許多。

    不過,NIPT的準確率高,幾乎可媲美羊膜穿刺,且為非侵入型檢查,因此是目前孕婦接受度頗高的染色體檢測,但NIPT仍為篩檢工具,若檢測結果呈陽性,還是必須進行羊膜穿刺來做出最終確認與診斷。

絨毛膜取樣

建議週數:10~12週

    若上一胎寶寶有遺傳缺陷狀況,或胎兒頸後透明帶大於2.5毫米,前期可採用絨毛膜採樣,提早進行染色體與基因檢測。另外,還能搭配於13~18週接受早期高層次超音波檢查,分別從染色體及器官構造,為胎兒做更進一步檢查。

    絨毛膜取樣時,醫師會透過超音波導引,將導管經由子宮頸或腹部,穿入胎盤組織內,吸取少量絨毛,進行基因遺傳疾病、地中海型貧血分析。絨毛膜取樣與羊膜穿刺皆屬侵入性檢查,兩者檢查項目差異不大,但因羊膜穿刺的風險更低,準確率也較高,若非必要,還是建議以羊膜穿刺為主。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建議週數:11~13+6

    又稱為「初唐」,包含抽血及超音波檢查,透過血液中游離型絨毛性腺激素(free b-hCG)、妊娠胎兒蛋白(PAPPA)兩項指標,搭配超音波檢查器官構造,並測量胎兒頸後透明帶厚度,林文傑醫師補充,依據經驗,胎兒頸後透明帶厚度超過2.5毫米,則患有心臟、基因疾病的機率較高。綜合以上測量結果後,由電腦計算出風險值。

    初唐的風險值可做為是否需進行後續檢查的判斷依據,機率低於11,000屬低風險值,1/270~1/1,000最好能透過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或NIPT再次檢查,當機率高於1/270,則須進一步採羊膜穿刺來診斷基因異常狀況。初唐可說是唐氏症篩檢的基本項目,建議孕媽咪都進行此項篩檢。

早產風險評估

建議週數:11~14週

    曾有早產、子宮頸手術經驗,或出血症狀,可先進行以超音波檢測的初期早產風險評估,測量子宮頸長度是否短於2.5公分,再經醫師評估施做「子宮頸環紮手術」的必要性。

子癇前症篩檢

建議週數:14週前

    血壓及血糖是造成高危險妊娠的最大原因,而「子癇前症」就是妊娠高血壓所引發,多半發生在20週後,除了孕媽咪出現高血壓、肝腎功能異常、全身水腫等症狀,也可能造成胎兒早產、生長延滯,嚴重者甚至危及母胎生命。

    該次懷孕為第一胎、多胞胎、高齡產婦、產前有糖尿病、高血壓及腎臟及血管疾病的孕婦,皆為子癇前症的高危險群。子癇前症篩檢可結合孕婦血液、血壓及超音波等要素,計算出罹患機率。

    林文傑醫師提到,若篩檢結果為高危險群,就會從懷孕初期開始,開立每日一劑阿斯匹靈,便可有效降低後期子癇前症發生率。

延伸閱讀:關於超音波,你必須知道的二三事!

延伸閱讀:疫情期間,孕婦該不該按時產檢、打疫苗?生產前先確認「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