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產檢新制上路!15~40週孕中後期公費、自費產檢重點整理
懷孕來到中後期,除了例行性檢查,有幾項特別的公費補助檢查,也會在此時進行。
公費產檢
超音波檢查
建議週數:20週、32~36週
除原先建議於20週進行的超音波檢查外,新制分別於前期及後期各增加了一次公費超音波檢查,以評估胎心音、胎位、胎兒大小、胎盤位置及羊水量。
妊娠糖尿病篩檢
建議週數:24~28週
「妊娠糖尿病」指的是懷孕期間才出現的糖尿病,可能造成胎兒畸形、過大,提升難產與子癇前症機率。從今年7月開始,為了讓每位孕婦能及早發現並降低生產風險,也將妊娠糖尿病篩檢納入公費給付項目。
許多孕婦一想到妊娠糖尿病篩檢,總停留在「喝糖水」的印象,此篩檢主要藉由飲用高濃度的葡萄糖水,間隔一定時間再抽血量測血糖值是否超標。篩檢方式又分為兩種:一階段篩檢與二階段篩檢,判斷標準也有所不同。
貧血檢查
建議週數:28週
原先僅於孕初期補助一次的貧血檢查,新制上路後,在孕中期多補助了一次,提供孕媽咪,更能確保孕婦身體狀況與及胎兒健康。
梅毒血清檢查
建議週數:32週
除了第一次公費產檢會檢查外,為防止孕媽咪在懷孕期間感染,後期還會再次抽血檢驗,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就需馬上著手治療。
乙型鏈球菌篩檢
建議週數:35~37週
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張瑜芹說明,「乙型鏈球菌」其實是自然界及人體中,極常見的細菌,對免疫力正常的大人而言,通常不足以構成健康威脅,但若是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的新生兒,在經過產道時,不幸感染到乙型鏈球菌,則可能引發新生兒肺炎、腦炎,甚至留下嚴重後遺症,為了即將誕生的寶寶,是十分重要的檢查項目。
檢查乙型鏈球菌時,醫師會使用專用棉棒,採檢孕婦陰道及肛門口的分泌物進行分析,以確認是否感染乙型鏈球菌。
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
建議週數:15~20週
經期較不規律的媽咪,有時發現懷孕已經超過13+6週,錯過「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時間,就需直接採用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此階段的唐氏症篩檢只需抽血檢驗,從血液中的4個指標:胎兒甲型蛋白(AFP)、人類絨毛性腺激素(β-hCG)、游離雌三醇(uE3)、抑制素A(Inhibin-A)濃度,並與年齡、體重、懷孕週數等要素,綜合評估出風險值。
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的準確度約落在80%左右,雖與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相比,準確度稍低,但對於判斷胎兒染色體異常率仍有一定效果,因此,建議錯過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的孕婦都能做此項篩檢。若檢測結果為高風險值,還需透過羊膜穿刺來做進一步確認。
羊膜穿刺
建議週數:16~20週
若是高齡產婦、唐氏症篩檢高風險群,或曾有胎兒基因異常病史的孕媽咪,建議進行羊膜穿刺來做較準確的評估。醫師會在超音波的導引下,將針扎入羊水腔,抽取羊水進行細胞培養,以檢測胎兒是否可能患有唐氏症、透納氏症、愛德華氏症等多項染色體疾病。
孕婦對羊膜穿刺的疑慮,不外乎疼痛感及施行風險。張瑜芹醫師補充,抽取羊水的針比起一般抽血的針更為細長,且腹部的神經不如手臂密集,對於疼痛程度應是大多數孕婦都能接受的。
另一方面,羊水穿刺屬於侵入性檢查,雖然機率不高,仍無法完全避免感染、破水及早期子宮收縮等風險,但經過統計,對於妊娠高危險群而言,無法及時發現胎兒染色體異常,其實比進行羊膜穿刺需承擔的風險更高,孕媽咪可參考唐氏症篩檢結果,與產檢醫師討論施行必要性。
針對34歲以上孕婦、本人或配偶或家族有罹患遺傳性疾病、孕婦血清篩檢疑似染色體異常的機率大於1/270,以及超音波篩檢顯示胎兒可能有異常、家族有遺傳性疾病等特定對象,都能申請國健署的5,000元補助,由自行負擔的費用中直接扣除。本身為低收入戶、居住於醫療資源不足地區的孕婦,還可另減免3,500元。
羊水基因晶片
建議週數:16~20週
若經濟能力允許,有意進行羊膜穿刺的孕婦,可考慮加做「羊水基因晶片篩檢」,只要多抽取一點羊水,就能檢驗更多基因異常疾病,除了補足羊膜穿刺的未盡之處、提高基因檢測準確度外,也不會增加額外風險。
傳統的羊膜穿刺染色體檢查,主要是將染色體一條一條排列,在光學顯微鏡下,檢視染色體的數目及結構是否有異常;而晶片檢查則是將染色體打散成更小的基因片段,由電腦分析小片段基因缺失、擴增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大片段的基因異常,像是多一條、少一條染色體,還是有賴傳統染色體檢查,兩者各有不同功能,無法相互取代。
高層次超音波
建議週數:20~24週
基本的超音波檢查,包含頭圍、腹圍、腿長、體重及胎位等項目,而高層次超音波檢查會更仔細地分析器官狀況,如:腦部結構是否對稱發展、小腦大小、有無側腦室擴張、水腦,以及五官是否出現唇顎裂、眼距過寬、小耳症,還有心臟、脊椎、四肢等全身器官,雖檢查時間較長,但為了讓胎兒接受更完整且精確的發育評估,建議每位孕媽咪都能考慮自費受檢。
高層次超音波和3D、4D超音波有何差異?
不管是平時產檢的超音波,或高層次超音波,皆是以平面影像呈現,3D超音波則是將胎兒的五官及身體「立體化」,而4D超音波是在3D的基礎上,增加「時間」維度,顯示出來的就會是一段動態影片。一般來說,3D與4D超音波並非醫學診斷上的依據,大多是為了留下珍貴紀念。
早產風險評估
建議週數:24週後
24週前出生的胎兒,因肺部幾乎還未發育,存活率非常低,所以,中後期的早產風險評估大部分會在懷孕24週後進行,通常當醫師懷疑孕媽咪是否因破水造成羊水較少,或孕婦出現子宮收縮等徵兆時,可能會建議以早產檢驗試劑採檢陰道分泌物,試劑的結果類似驗孕棒試紙,顯示為一條線為陰性,而兩條線即代表有早產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