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問良醫> 防疫專區> 【曾郡秋專欄】建立生活儀式感 !為解封收心,找回工作與家庭關係界線

【曾郡秋專欄】建立生活儀式感 !為解封收心,找回工作與家庭關係界線

對很多人來說,自五月中起,台灣進入三級警戒狀態,除了生活大受影響之外,有太多事情跟著改變,其中之一就是,居家辦公與孩子放了暑假卻無處可去。

    疫情給人許多無形的壓力,無論是人與人之間相處多少會有摩擦、因為居家辦公或是因為孩子暑假無處可去,使得家庭裡有太多界線因此而瓦解,原本上課上班都有固定時間和空間,但現在都消失了。

三級警戒
(圖/shutterstock)

生活界線模糊,來回穿梭在工作與日常間

    一早起來,你可能會刷牙、好整以暇地選上自己最喜歡穿的那套衣服、化妝、張羅家人早餐、喝咖啡,滑手機⋯⋯從生活模式變成工作模式,這些種種事態成為某一種儀式感,你知道下一分鐘你會先送小孩去安親班或暑期課輔班,然後搭捷運或公車去上班。

    但現在,因為家庭生活和工作全部都混在一起,你可能醒來還穿著睡衣,沒化妝也沒換外出服,直接就開始工作;也可能一邊張羅家人早餐,順便罵罵小孩,然後也沒有在固定場域裡辦公,常常捧著電腦坐在沙發上,邊辦公邊打理孩子的事情。更糟糕的是,你發現辦公很難專心,因為常常會被家人打斷,他們總是會隨時問你一些問題。

    心理師葉北辰表示,隨著疫情的升級狀態,人們逐漸失去了生活界線,除了上述狀況,以前你上班不會午睡,現在可能你會偷偷睡一下;以前你上班不用天天煮三餐,現在你可能要不停切換模式從煮婦變成上班女郎;以前你只要面對上司和同事,還可以和同事吃午餐時抱怨一下聊一下公司八卦,現在你的同事就是你的家人生活瑣事真的會讓人在工作的效率變差,面對家庭關係時就更容易感到壓力。

三級警戒
(圖/shutterstock)

為解封做準備,找回生活儀式感

    透過時間、空間的重新建立,可以找回遺失的生活儀式感。葉北辰舉例,比如過去上班時間是09:00~18:00, 那麼,你在家中也同樣就在這段時間工作,並儘量穿上正式的服裝。如果不想著裝正式,至少「不要穿著睡衣」或是起床後要把衣服換掉。

    至於辦公的地點,一定要找個固定的地方,不要一直窩在沙發或坐在餐桌旁工作,因為你在沙發上或餐桌旁工作,就會讓工作、上班這兩種狀態無法切換。

    另一個部分是居家上班容易被孩子或其它親人干擾,比如老公突然闖進來說要去倒垃圾,小孩說找不到某個明明放好的東西這時候,你需要好好溝通,告訴他們:你正在處理公事。

    如果在處理公事的狀態不方便講話,你甚至可以自己做色號舉牌,比如紅牌是絕對不可以打擾、黃牌是重要的可以講、綠牌是什麼都可以講。把這些牌號所代表的意思先和家人溝通好,進入工作狀態時,若不方便說話,就可以用這個方法表達自己的狀況。

三級警戒
(圖/shutterstock)

混亂的日子終將歸於平靜

    然而,建立更清楚的界線也很重要,不要把公事放進全然屬於家卻不屬於辦公的空間裡,比如在家裡,吃飯就是吃飯,不要滑手機辦公,也不要拿著電腦和家人吃飯,這些都很重要。「有的人會說,疫情就像照妖鏡。」葉北辰如此是說。如果家庭本來就很和諧,溝通無礙,疫情間發生的阻礙就小。反之亦然,你原本搞不定的,就會開始有一些衝突。

    透過重新建立家庭與工作間的界線,找回儀式感,就會找回關係裡的分寸,衝突就會減少。


延伸閱讀
【曾郡秋專欄】與婆家同在屋簷下.只能「媳」事寧人嗎?

【曾郡秋專欄】疫情下數位學習.發現家長與師生間三角「新」關係


曾郡秋
曾郡秋
一名媽媽,京秋文化有限公司負責人及台灣好色計劃主持人。

看更多曾郡秋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