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玩具收好才能看電視!」VS.「玩具整理好就可以看電視囉~」,哪一句對孩子比較有用?
說話假裝沒聽到、左耳進右耳出,每天和孩子上演耐心大戰,麻麻想要語氣溫柔也很難,不經意的命令式口氣,真的有用嗎?
練習使用正向語言,讓孩子聽進去
前陣子疫情影響,讓家長多了不少和孩子的相處時光,加上緊接著而來的暑假,每日24小時疲勞轟炸,爸媽們真的累了。育兒專家羅寶鴻反向思考,反而趁著這段時間,更注意和孩子練習使用「正向語言」。(推薦文章:親子教養好關係!你需要的是溫和堅定對待孩子,而不是跟著生氣)
羅寶鴻表示,我們跟孩子溝通的管道,最常使用的就是語言;孩子感受我們在不在乎他、有沒有關愛他,主要也是透過語言。我們語言若是負向的,日積月累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在乎、不重要、沒價值,漸漸出現各種偏差行為。
我每天都注意自己跟孩子說的話
其中,負面的語言包含責備句、否定句、威脅句、命令句和質問句;而正向的語言則有:肯定句、鼓勵句、詢問句(啟發式問句)、禮貌句和關懷句。羅寶鴻也在臉書粉專上分享最近與孩子日常生活對話,看看其中的差別及效果。
A、看到孩子的東西掉地上
將:「怎麼東西掉地上都不會撿起來呢?」(質問句)
改為:「你的筆地掉在地上了耶?怎麼辦?」(詢問句)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去撿起來。
B、吃早餐以前孩子還沒照顧寵物
將:「請你先去把小鳥照顧好再吃早餐!」(命令句)
改為:「你知道吃早餐以前要先做什麼嗎?」(詢問句)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去替小鳥加飼料換水。
C、起床後,看他還沒做照顧自己的事...
將:「你又忘記起床後要做什麼事了對不對?」(質問句)
改為:「你知道起床之後要先做什麼嗎?」(詢問句)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馬上去做。
D、想跟爸爸玩,但客廳亂糟糟,當他說「爸鼻我你可以跟我玩嗎」時...
將:「先整理好客廳,你看這麼亂!還沒整理好我不跟你玩!」(命令句+責備句+威脅句)
改為:「好喔!客廳整理乾淨就可以玩囉!」(鼓勵句)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快快整理好然後跟我玩得很開心。
E、早上吃完早餐想要看iPad,但還沒寫作業...
將:「寫完作業才可以看!」(命令句)
改為:「寫完作業就可以看囉,加油!」
一開始他會「唉唷唉唷」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寫作業,寫完再看;後來他竟然「進化」了,有天開始一早起來照顧好小鳥後,就在吃早餐前先寫作業!我看到頗為驚訝,問他「你怎麼在寫作業?」他說:「因為我現在寫完等一下吃完早餐就可以看iPad啦~」(爸爸高興撒花)
F、要吃飯了但還在做自己的事時...
將:「不要再玩了!快點過來吃飯!」(命令句)
改為:「吃飯了!你怎麼還沒過來啊?」(詢問句)
通常結果是他會先跟我們說他「好喔...等一下... 我在...」,我們就會問他還要多久;他會說再三分鐘。大概過了三分鐘,我們再提醒他一次,他就會過來吃飯。
G、晚上洗澡睡覺時間到了還沒去洗澡...
「好囉!時間到了要洗澡囉!!!」(一天下來大人已經累了沒電了,無法再正向... 這時只好回歸以前小時候大人常用的話),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快快去洗澡,不會超過15分鐘。(這個地方我會再加油)
↑育兒專家羅寶鴻貼在家裡已2年的大字報,用來提醒自己
睡前三件事,增加孩子的歸屬/價值感
每日睡前,和孩子進行「睡前三件事!」也就是在孩子睡覺前講的三件事既是肯定句、又是鼓勵句和關懷句,不但能增加彼此愛的連結,更能幫助孩子增長歸屬感與價值感。
羅寶鴻認為:「我們畢竟是人不是神,一天下來有時候也會有情緒,會忍不住說一些負向語言。所以『睡前三件事』正是給想要使用正向教養,幫助孩子養成正向人格的父母最寶貴的禮物了。若在睡覺前還跟孩子『討論』他今天做錯什麼,明天有什麼地方要改進了,這叫『睡前三個教訓』,會讓孩子做惡夢的阿!」
「很多家長都跟我回饋這個方式使用一段時間後,孩子都變得比較聽話、貼心。所以用心做這件事,配合平時多使用正向語言,孩子一定會越來越進步的!大家一起努力!」(推薦文章:讓親子衝突不再是家常便飯,先連結孩子感受)
小編捫心自問,發現真的很常無形中對孩子使用命令、責備或威脅式語氣,儘管不是有意,但孩子講不聽又不做,吵吵鬧鬧心不甘情不願,根本考驗EQ。等等就來試試看,用詢問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希望也能成功「進化」!
💁♀本文由【羅寶鴻 老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羅寶鴻 老師
(延伸閱讀:6歲女兒一句「爸爸好凶」點醒了澤爸!要接納有情緒的孩子,先接納有情緒的自己)
(延伸閱讀:愛的教育變溺愛?愛的教育並非一昧縱容,而是需設立框架,讓孩子懂得遵守原則!)
前陣子疫情影響,讓家長多了不少和孩子的相處時光,加上緊接著而來的暑假,每日24小時疲勞轟炸,爸媽們真的累了。育兒專家羅寶鴻反向思考,反而趁著這段時間,更注意和孩子練習使用「正向語言」。(推薦文章:親子教養好關係!你需要的是溫和堅定對待孩子,而不是跟著生氣)
羅寶鴻表示,我們跟孩子溝通的管道,最常使用的就是語言;孩子感受我們在不在乎他、有沒有關愛他,主要也是透過語言。我們語言若是負向的,日積月累很容易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在乎、不重要、沒價值,漸漸出現各種偏差行為。
我每天都注意自己跟孩子說的話
其中,負面的語言包含責備句、否定句、威脅句、命令句和質問句;而正向的語言則有:肯定句、鼓勵句、詢問句(啟發式問句)、禮貌句和關懷句。羅寶鴻也在臉書粉專上分享最近與孩子日常生活對話,看看其中的差別及效果。
A、看到孩子的東西掉地上
將:「怎麼東西掉地上都不會撿起來呢?」(質問句)
改為:「你的筆地掉在地上了耶?怎麼辦?」(詢問句)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去撿起來。
B、吃早餐以前孩子還沒照顧寵物
將:「請你先去把小鳥照顧好再吃早餐!」(命令句)
改為:「你知道吃早餐以前要先做什麼嗎?」(詢問句)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去替小鳥加飼料換水。
C、起床後,看他還沒做照顧自己的事...
將:「你又忘記起床後要做什麼事了對不對?」(質問句)
改為:「你知道起床之後要先做什麼嗎?」(詢問句)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馬上去做。
D、想跟爸爸玩,但客廳亂糟糟,當他說「爸鼻我你可以跟我玩嗎」時...
將:「先整理好客廳,你看這麼亂!還沒整理好我不跟你玩!」(命令句+責備句+威脅句)
改為:「好喔!客廳整理乾淨就可以玩囉!」(鼓勵句)
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快快整理好然後跟我玩得很開心。
E、早上吃完早餐想要看iPad,但還沒寫作業...
將:「寫完作業才可以看!」(命令句)
改為:「寫完作業就可以看囉,加油!」
一開始他會「唉唷唉唷」心不甘情不願地去寫作業,寫完再看;後來他竟然「進化」了,有天開始一早起來照顧好小鳥後,就在吃早餐前先寫作業!我看到頗為驚訝,問他「你怎麼在寫作業?」他說:「因為我現在寫完等一下吃完早餐就可以看iPad啦~」(爸爸高興撒花)
F、要吃飯了但還在做自己的事時...
將:「不要再玩了!快點過來吃飯!」(命令句)
改為:「吃飯了!你怎麼還沒過來啊?」(詢問句)
通常結果是他會先跟我們說他「好喔...等一下... 我在...」,我們就會問他還要多久;他會說再三分鐘。大概過了三分鐘,我們再提醒他一次,他就會過來吃飯。
G、晚上洗澡睡覺時間到了還沒去洗澡...
「好囉!時間到了要洗澡囉!!!」(一天下來大人已經累了沒電了,無法再正向... 這時只好回歸以前小時候大人常用的話),通常結果就是他會快快去洗澡,不會超過15分鐘。(這個地方我會再加油)
↑育兒專家羅寶鴻貼在家裡已2年的大字報,用來提醒自己
睡前三件事,增加孩子的歸屬/價值感
每日睡前,和孩子進行「睡前三件事!」也就是在孩子睡覺前講的三件事既是肯定句、又是鼓勵句和關懷句,不但能增加彼此愛的連結,更能幫助孩子增長歸屬感與價值感。
羅寶鴻認為:「我們畢竟是人不是神,一天下來有時候也會有情緒,會忍不住說一些負向語言。所以『睡前三件事』正是給想要使用正向教養,幫助孩子養成正向人格的父母最寶貴的禮物了。若在睡覺前還跟孩子『討論』他今天做錯什麼,明天有什麼地方要改進了,這叫『睡前三個教訓』,會讓孩子做惡夢的阿!」
「很多家長都跟我回饋這個方式使用一段時間後,孩子都變得比較聽話、貼心。所以用心做這件事,配合平時多使用正向語言,孩子一定會越來越進步的!大家一起努力!」(推薦文章:讓親子衝突不再是家常便飯,先連結孩子感受)
小編捫心自問,發現真的很常無形中對孩子使用命令、責備或威脅式語氣,儘管不是有意,但孩子講不聽又不做,吵吵鬧鬧心不甘情不願,根本考驗EQ。等等就來試試看,用詢問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希望也能成功「進化」!
💁♀本文由【羅寶鴻 老師】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羅寶鴻 老師
(延伸閱讀:6歲女兒一句「爸爸好凶」點醒了澤爸!要接納有情緒的孩子,先接納有情緒的自己)
(延伸閱讀:愛的教育變溺愛?愛的教育並非一昧縱容,而是需設立框架,讓孩子懂得遵守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