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親子> 親子教養> 離異後從不缺席兒子重要時刻,用行動表達「爸爸一直都在」!離別讓孩子感到焦慮,卻也變得更獨立

離異後從不缺席兒子重要時刻,用行動表達「爸爸一直都在」!離別讓孩子感到焦慮,卻也變得更獨立

學習離別是我們從小一定會遇到的課題,小時候,跟自己的親人分開;長大後,開始會面對同學、同事,甚至好友的離去。大部分的人都可能會再見面,但少數人卻再也見不著了。

    最近送走了一位在診所草創期就一起奮鬥的老員工,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也不是刻意的強說愁,但就是有種一言難盡的感傷。當歡送會的主持人邀請我說幾句話發表感想時,我拒絕了!並不是沒有話想說,而是想說的話太多了,一時間竟不知道要從何說起,這就是離別!

7個月大開始.孩子對分離的恐懼漸趨強烈

    學習離別是我們從小一定會遇到的課題,小時候,是跟自己的父母、親人分開;長大後,開始會面對同學、同事,甚至好友的離去。大部分的人都可能會再見面,只是短暫的分別,但少數人卻可能再也見不著了!

    面對不同程度的失落及傷感,在每一個情境都要學習恰如其分的調適,這樣在人生中才能留下滿滿的親情,也才會有回憶不盡的友情跟愛情,更不會出現一些無法彌補的陰影與傷害。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孩子大概在7~8個月大時,就會發展出對分離的恐懼與不安,因為那時大部分的需求還需要仰賴別人照顧,自己並沒有處理及面對危機的能力,所以依附感強,一旦沒有了靠山,便會開始焦慮,並試著用哭鬧來尋回那份穩定的擁抱。

    到了2~3歲左右,隨著孩童認知能力的成熟,這樣的焦慮會變得更強烈。因為他們這時已經有了探索的能力,也知道物質是恆定的,不會消失,但如果在孩子的認知中,這些不會消失的人事物經由主動爭取而不可得,或是必須等待很長的時間才能再感受到時,這樣的焦慮就會被放大。

    有時候,父母親常覺得很奇怪,我又沒有跑很遠,不過是在廚房煮個飯,孩子也聽得到我的聲音,到底是在哭什麼?有需要黏那麼緊嗎?一分鐘都分不開?這正好也應證了一句描述愛情的話,「我擔心的不是距離,我擔心的是那個未知數。」


有品質陪伴提高孩子安全感

    有天,大兒子指著教會裡的一對姐妹對我說,她們也跟他一樣,從小父母就離異,但她們從父母分開的那天起,就再也沒有見過她們的爸爸了!我便藉機反問他:「那你對這件事有什麼感覺?」他說:「我不一樣啊!我覺得你都在,只是沒跟我住一起而已。」然後就笑笑的走開了!坦白說,這在我心中一直是個常讓我徹夜難眠的遺憾。

    大約在大兒子1歲半到2歲時,也就恰好是孩子分離焦慮最嚴重的時期,我跟他的媽媽離異分居,週末時,他會回來與我同住,當每次要送他回去時,他都是聲嘶力竭的哭泣,也因為這樣的感覺,讓他不太敢痛快的玩樂,因爲害怕等一下別離之後,又會失去屬於他的快樂。雖然他知道下星期還可以再見面,但仍然會有種種不安的表現與情緒。

    為了提高他的安全感,我從不缺席他生命中的每一個重要時刻;學校的露營、運動會、每一個他會出席的表演、報名去學校講故事等,讓他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別人介紹:「這是我爸爸!」同時,我也非常遵守對他的承諾與約定,讓他有個人生的導師,在每一個階段能學習為自己定下目標,知道如何探索世界,保持他的好奇心。

    還有我也很努力在做另一件事,就是儘量做到有品質的陪伴,也就是因為這樣,才有了很多我跟他單獨相處的時間跟活動,這一切的努力都是不希望在他成長過程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離別讓兒子恐懼.卻也更珍惜當下擁有的

    另一方面,我也感覺在這樣兩難的情境下,照顧者的心態是很重要的,我很欣慰自己當時的決定,並沒有因為這樣選擇走出他的生活。當然,我也知道,這中間還是有很多柴米油鹽的細節,若不是每天跟他朝夕相處,是不能體會的,這也是我的遺憾所在。所以如果仔細觀察大兒子,仍然會感覺到他是個有那麼一點缺乏安全感、喜歡有伴、喜歡別人的擁抱以滿足自己的大男孩。

    離別的確讓他產生了恐懼與焦慮,但也讓他變得獨立且有想法,更耐得住性子等待,也更能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如果日後他也有機會為生命中的離別情節發表感想,我希望將會是正向而美好的。感謝上帝在他生命中扮演了另一個父親的角色,讓他感受愛與引導,使他不致迷失方向。奉主耶穌基督之名禱告,阿門!

延伸閱讀:兩性間的「愛之語」,也能用在孩子身上!防疫居家生活,和孩子一起學習愛的語言

延伸閱讀:專屬感會帶來幸福感!打造孩子的「爸媽獨享時光」,讓每個孩子都感覺被愛,手足之間不爭寵

復健科醫師 曾清祥
我是個三寶爸,也是個復健科醫師!有個快到青少年叛逆期的大兒子,也有兩個年幼無知的幼稚園小兒子和女兒,每天面對不同的敎養方式和層出不窮的問題,扮演著不同的生活角色。想要知道我們吵吵鬧鬧的生活故事嗎?讓我慢慢來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