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清專欄】不是站在孩子面前的人,請尊重主要照顧者!堵住教養正義魔人的嘴,父母用3句話反擊
(教養沒有萬用公式,請給予主要照顧者多一點時間與空間。圖/shutterstock)
借戴資穎的霸氣,說出家長心聲
看完事件的因果脈絡後,對小戴說的這一句話很有感,也非常的欣賞,於是自己將這句話稍微做個修改,發到社群網路上,同樣獲得許多家長與我一樣的感受。
「站在孩子面前的是我,覺得我教得不好,可以不要看我怎麼教,謝謝。」碰到教養正義魔人,爸媽好崩潰
隨著社群網路的發達,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似乎變得更接近,但接近不代表親近,不表示我與你(妳)的關係就變得熟悉或是緊密,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對他人進行不負責任的批評與辱罵。
例如:家長只是在自己的網頁上分享與孩子的互動影片,就被不明就理的網民指責,認為不應該這樣子跟孩子說話,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這樣會造成孩子的行為偏差。
又例如,家長只是在社群群組裡描述自己處理孩子情緒行為的過程,就被網民批評方式不對,認為家長失格,會造成孩子潛在的傷害,應該要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才是對的。
甚至在現實生活中,都可能會遭遇一些正義魔人,直接指著您下指導語,告訴您要這麼教孩子才正確,要這麼跟孩子說話才適當。
對於這些鍵盤專家、偽專家、自認為自己是專家、只會處理簡單個案的專家、只會出一張嘴的專家等,您是不是也很想叫他們OUT!
(碰到教養正義魔人,爸媽好崩潰。圖/shutterstock)
父母需要學會的3句反擊話術
教養沒有萬用公式,也沒有所謂哪一種方法就是絕對有效,截至目前為主,全世界還沒有哪一項研究可以完全證實哪一種教養方式就是正確的,所以不要把您自以為的方式硬套用在別人身上,也不要緊抓著自己信奉的教養教條就認為別人也要跟著遵從,因為您的方式不見得就是對的!
有時遇到這些專家,很想這麼跟他們說:
1.每位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衍生的教養方式就要因孩子而有所改變
每位孩子都有專屬的氣質,氣質指的是一個人獨特的行為、動機和反應方式,因此塑造出每位孩子的個性也不相同,因應的教養策略自然也就會不一樣。
行為事件的發生都是動態,是涵蓋許多不同因素所串連的過程,孩子定然會因應不同的情境做出相對應的表現,增加事件處理的複雜度。
於是,我們很難用同一套理論去解釋孩子怎麼了,也很難用同一套教養方式套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
所以,您不能用當下自己看到的某個事件點,就自行決定孩子的個性,衍生的行為應該要怎麼教,而忽略孩子日常的生活表現,使得孩子的行為被誤解,導致後續的教養方向出現偏差。
2.每個家庭的狀況都不一樣,衍生的教養內容就要因家庭而有所調整
每個家庭的成員組成、社經地位、環境結構、宗教信仰都不一樣,因此塑造出每個家庭的教養觀念也不相同,執行的教養方式自然也就會不一樣。
許多教養發生的故事,並不僅限於親子之間的互動,可能還包含了隔代教養、三代同堂、手足競爭、單親家庭等衍生的不同內容,當主要照顧者要同時兼顧不同變項時,勢必會增加教養的難度。
於是,我們很難用外人的思維去衡量不同家庭的想法,也很難用外人的角度去評論不同家庭的做法。
所以,您不能用自以為是的觀點去斷定每一個家庭的狀況,認為他們應該要這麼教孩子,而忽略家庭中原本的規則與平衡,使得家庭失去了準則,導致後續不必要的教養衝突發生。
3.每位主要照顧者的成長背景都不一樣,衍生的教養技巧就要因背景而有所修改
每位主要照顧者的成長經歷、教育程度、思考模式、工作性質都不一樣,因此塑造出來的教養信念就不相同,採取的教養態度自然也就會不一樣。
一般親子互動的內容,大多以主要照顧者的教育傳授、親情的交流、以及經驗的傳承為主,由於每位主要照顧者學習到的教育技巧不同,展現出來的教養樣貌就會具有差異性與多樣性。
於是,我們很難用單一標準去決定每一位主要照顧者的教養方法,也很難用單一教條去要求主要照顧者的教養理念。
所以,您不能用自己主觀的經驗或是教育信仰,要求其他主要照顧者也要跟著這麼做,而忽略親子之間長期熟悉的互動方式,造成主要照顧者無所適從,或是做法被誤解,導致後續更多的教養矛盾產生。
教養孩子的過程,您不是當事者,所以不懂得家長當下的苦;您也不是照顧者,所以不知道家長當下的無奈;您更不是面對者,所以不曉得家長當下遇到的困難。
少一點批評,多一點肯定,您會看見家長的努力;少一點責備,多一點讚美,您會看見家長的用心;少一點撻伐,多一點尊重,您會看見家長的付出,當您拋開那些自以為是,您更會看見一直以來都不曾發現的其他教養好方法。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與孩子溝通的過程總是理智斷線?5個簡易步驟,走出無效教養循環
.爸媽每天碎念說教,只會讓小孩把耳朵摀起來!改成「3句溝通法」才有效
.別為沒有教養觀念的父母承擔責任!跟放任孩子錯誤行為的朋友同出遊,可能誤了自己孩子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我不是一位主流教育者,我只是一位喜歡跟著孩子一起學習的務實療育者,我是職能治療師,我擅長兒童發展、兒童教養、感覺統合、專注力學習、情緒行為管理、遊戲功能,以及社會人際互動技巧,我喜歡說說我怎麼與孩子們有效互動,只是我的方式都不是從書本理論而來,都是療育課程中,孩子們教會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