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得主:「東亞教育制度浪費時間!」一席話點出台灣、日、韓、中教育的共通弊病
【編聊邊看,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科學家近年來屢次獲獎,但日本的教育現狀以及整個東亞教育體系卻被詬病。一篇文章寫下了2014 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中村修二,分析了當前東亞教育制度的來源、現狀以及所存在的問題以下是部分內容節選。
現在幾乎所有的學生學習都是為了考試,這樣反而阻礙他們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對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他認為這樣是浪費生命,年輕人應該學習不同的事情。(推薦文章: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打破5種不正確的教養觀念)
他本身接受的是非典型教育
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中村修二,本身就是一位非典型的科學家,出身普通漁民,考試能力平平,不像一般的科學家考上一流大學,只考上日本三流學校德島大學,但他實作、自學能力非常強,他讀的大學沒有物理系,對物理深刻的理解,都是靠自學而來,這樣的人,在日本甚至整個亞洲,都被認為非主流,他對於教育制度的批評也是言出有因。
考試入學讓孩子花一堆時間在補習班上
東亞制度從以前儒家和科舉的傳統考試制度,到現在的大學的考試入學,都讓許多孩子在求學階段,除了在學校以外還有補不完的習,到頭來,老師、學生、家長都深受其苦。
各國標準教育模式源自於 18 世紀普魯士
現代各國的標準教育模式,是我們已經以為天經地義的幾個基本要素:
早上七八點鐘走進學校,在長達 40~60分鐘的課程中全程坐著聽課,在課堂上,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穿插在課程之間的有午餐以及體育課的時間,放學後,學生回家做作業
在標準化課程表的禁錮下,原本浩瀚而美不勝收的人類思想領域,被切割成一塊塊 便於管理的「學科」,同樣,原本行雲流水、融會貫通的概念,被分成了一個個單獨的課程單元。
現在並不需要順從紀律的勞動階層,這樣的模式,源自於 18世紀的普魯士人,當時是為了服從國王,大量複製易於管理的國民,想當然,這樣的體制應用在教育上,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害無益,現在的社會,已經不再需要順從紀律的勞動階層而是需要創造力、能夠自我引導的人才,把以前那套教育方式放到現在,用同一套SOP教導孩子(推薦文章:蒙特梭利、華德福外,「瑞吉歐教育法」排名全球前十最佳學前教育4大特色,注重人與人的溝通,鼓勵孩子自由探索世界!)
反而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限制了孩子們的獨立思考與創意。
考試只是一項工具但他有很大的侷限
雖然考試是能夠評估能力的重要工具,但必須知道它有很大的侷限,在選擇人才的時候,它可能會錯估一個人真正的實力。
中村修二認為,這樣的教育體制,只適用於思想陳舊的教育機構或公職人員,只要考過了某種考試,馬上就可以從事一些工作,但現在的行業需要的是可塑性強的人才
當前社會的考試制度,反而會淹沒創意、勇於嘗試的特質,另一方面,社會中高階層的人,大多都是高學歷者,他們最適應這樣的考試制度,在這個體制下成長,並擁有現在的成就,通過自身的經驗,他們花大把的錢在孩子的教育上,保證自己的下一代,能在這個考試制度中脫穎而出,像是以前的種姓制度,提升自己在社會地位的優勢,再傳給下一代。
這樣的制度不只埋沒了人才,整個社會在這個制度底下運作,變得越來越僵硬、陳舊教育一直是很多社會問題的根本,明明亟需改革,卻一再被忽視
若不從教育下手要如何要求國家進步呢?
(延伸閱讀:棄台大,領私校獎金 360 萬 遭酸短視近利!評評理,是你的話要 錢 還是要 學歷?)
(延伸閱讀:「全班票選最醜同學!」 3大常見 老師荒唐行徑,小心你家孩子遭殃了,家長卻一輩子不知情...)
💁♀本文由【CMoney】授權
文/諾貝爾獎得主:「東亞教育制度浪費時間!」一席話點出台灣、日、韓、中教育的 共通弊病
更多文章請見 CMoney,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