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兒子的親密伴讀中,找到了「陪伴」的定義
伴讀伴讀,對於小童來說,重點該放在於「伴」而不是「讀」。
但也不是說從來沒有讀故事書給孩子聽的家長就是壞爸爸媽媽啦。
的確,3歲以下的幼童連字都不會認看啥書?其實每一階段,有每一階段讀書本的樂趣與目的,不是真的要你家小孩正正經經的看書,不如說幼齡孩子的強項是在破壞書還比較實際。伴讀,該是拉近親子關係的一種橋梁。
為父覺得共讀繪本是漸進式的發展,父母應適時的調整引導與陪讀的方式。
舉例我們最常點閱的《在爸爸的背上》,它裡邊的故事其實連注音都沒有,它的目的也不是要讓小孩讀字。出版社採用超厚紙板印刷,翻個1000次應該都還很耐操,就算整本被拿起來啃也不會輕易毀壞。
初期就把繪本當作是圖像豐富的圖卡來看,故事主軸與細節一點都不重要,想跳頁看就跳頁看。重點可以放在頁面上的小東西、配角、顏色、形狀,不用故意把注意力拉回故事上面,有聽真的也不太懂。孩子自己會專注自己有興趣的畫面,所以一開始小童都在找那隻每頁都出現的紅色瓢蟲(最佳配角獎)。這時候他在學習觀察細節,與故事發展無太大關連。
隨著人生經歷開始累積,小童可以開始與故事做連結,而且讀久了,孩子已經對繪本的敘事型態很了解。這時候家長可以發揮自己的方式講故事,重點是口語與敘事能力的培養。小童現在看到《在爸爸的背上》裡邊的小無尾熊在他爸背上偷尿尿,他就會說小無尾熊bad bad(因為他做壞事我都罵他bad寶寶)。
最終發展就是對唬爛的家長提出質疑,因為越來越聰明的小童可能發現怎麼每次故事都不太一樣,或者跟其他照顧者唸的版本不一致。這時候孩子就可以慢慢從文盲解封了,因為他意識到文字這種東西。期待很快就可以教他看國文字,那是另一篇可以讓為父亂講的象形字虛構故事(誤)。
如果能在閱讀不同階段,給予孩子最切合需求的引導,相信你的時間投資不會白白浪費。日後一定連本帶利的還給你!
(推薦閱讀:親子共讀關鍵在於陪伴,別擔心寶寶聽不懂!每天10分鐘促進學習能力、親子關係更緊密!)
(推薦閱讀:親子共讀沒想像中難!對話式共讀如何促進大腦發育、增加理解力?這影片讓你一看就懂!)
𝕊𝕖𝕟森爸×𝔸𝕪𝕕𝕖𝕟阿吉寶
| 酒客➟旅人➟單親爸 | 雜家派教養
世上有一件事,不論重複做多少遍
都不會有得心應手的一天… 那就是「育兒」
🧏♀️本文由【𝕊𝕖𝕟森爸×𝔸𝕪𝕕𝕖𝕟阿吉寶】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風格媽咪評鑑團 #媽咪評鑑 #親子KOL #單親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