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8大高危險妊娠】先天性心臟病懷孕風險分四級,孕期頭暈、心悸、胸悶都可能是輕微心臟病

【8大高危險妊娠】先天性心臟病懷孕風險分四級,孕期頭暈、心悸、胸悶都可能是輕微心臟病

隨著現代女性的婚育年齡逐年上升,高危險妊娠的比例也跟著提高,但除了年齡外,還有許多母體結構及胎兒的異常與疾病,都可能對母胎健康造成影響。提早認知到自身潛藏高危險妊娠因子,也有助採取預防措施,降低孕產風險。

  在懷孕期間,若母體或胎兒存在不利於懷胎及生產,以至於對健康產生影響的情況,都屬於「高危險妊娠」,當中又涵蓋母體本身已有的疾病、懷孕後產生的併發症,以及胎兒發育相關的因素,以下幾項皆為常見的高危險妊娠因子:


1.年齡過大或過小

  產婦年齡小於17歲或大於35歲時,除了增加早產率,也會提高妊娠高血壓、子癇前症、絨毛膜羊膜炎、子宮內膜炎等感染,以及併發症、產後出血的風險。

2.不良產科病史

  先前曾有早產、胎死腹中,或胎兒異常情況,下一胎懷孕也會是妊娠高危險群。

3.母體疾病史

  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

4.子宮環境

  包含子宮及胎盤構造,像是子宮頸閉鎖不全、前置胎盤等。

5.胎兒狀況

  多胞胎、胎兒生長遲滯、染色體異常等,皆可能增加懷孕及生產時的危險。

6.懷孕併發症

  特別是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為常見併發症。

  茂盛醫院婦產科主任廖敬慈表示,孕婦狀況若屬於高危險妊娠,產檢次數可能須視情況增加;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自體免疫疾病等的孕媽咪,還需配合心臟科、內分泌科及免疫科醫師做進一步追蹤。

  在生活習慣方面,其實與一般妊娠沒有太大差異,如:均衡飲食、適當運動、避免抽菸及喝酒,以及控制咖啡因攝取,都有助讓孕程更順利。

先天性心臟病

  懷孕後,母體為了同時供給胎兒足夠的血液和養分,血液量會增加,心跳速率也增加了10~20%,整體來說,心臟的輸出功率將提升50%左右,對於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婦女來說,更是一大負擔。

心血管疾病的妊娠風險分級

  廖敬慈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將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孕婦,依據風險分為四級,第一級為低風險,危險性及產生併發症的機率都較低;第二級至第三級,懷孕前最好經心臟科醫師評估及監測,透過心臟超音波、心電圖,必要時,再加入影像診斷來確認症狀的嚴重程度,並且在孕期、分娩及產後密切監測心臟狀態。

  被評估為第四級的婦女,例如患有肺動脈高壓、心臟收縮功能異常及二尖瓣、主動脈狹窄等心臟疾病,因為懷孕或分娩期間,死亡率或產生嚴重併發症風險高,建議避免懷孕,若決定繼續懷孕,就必須轉診到醫學中心,由心臟科及產科團隊共同追蹤、照護。

治療與否.面臨風險差距大

  大多先天性心臟病都屬不明原因,遺傳機率也根據疾病種類而有所不同,舉例來說,中隔缺損的遺傳機率落在5~9%,法洛氏四重症則約為2.5~4%,但遺傳因素只佔一小部分,即便寶寶患有先天性心臟病,也毋需怪罪夫妻任何一方,或懷疑是因孕期做錯什麼而導致。

  輕微的心臟病能夠透過手術、藥物予以改善,廖敬慈醫師建議,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媽咪,先解決心臟問題再懷孕會較為適合,也會大幅降低母胎危險,如:中隔缺損在未修補的情況下,屬於第二級風險,經手術修復後將會降至第一級,而心律不整可選擇以藥物改善。在風險判定時,「治療與否」是十分重要的依據。

心臟病也可能懷孕後才發現

  有部分媽咪可能是在懷孕過程中,才發現自己患有心臟病。廖敬慈醫師分享,例如:在年輕婦女中常見的二尖瓣脫垂,因平時的症狀輕微,甚至沒有症狀,到了懷孕後,因心臟負荷提高,開始出現氣喘、頭暈、心悸、胸悶等情況,就醫檢查才確診。

  因此,媽咪懷孕後,若感覺到胸悶、心悸或容易喘,都應提高警覺,並主動告知產檢醫師,以進行血壓、心電圖等基本檢查,無法查明原因的話,還需轉介至心臟科做更詳細評估。

延伸閱讀:先天性心臟病.需與心臟科醫師聯手作戰

延伸閱讀:高齡懷孕註定承受高風險?統計上的確如此,但提早認清危險,適時介入治療,將讓結果變得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