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懷孕備孕> 適量補充維生素D,不只有助改善多種婦科疾病,也能給你全方位的健康!

適量補充維生素D,不只有助改善多種婦科疾病,也能給你全方位的健康!

市售營養補充品五花八門,對於健康的益處,各自吹捧。然而,維生素D卻不一樣!許多的研究報告,讓它的價值愈來愈受到重視!雖然獲得維生素D的途徑主要是曬太陽,但光靠曬太陽所獲得的量,並無法充分發揮其功用。從約6成國人血中維生素D濃度呈現缺乏狀態來看,其實有必要額外補充營養品,才能達到保護人體的功用。


 在琳瑯滿目的營養補充品中,維生素D可說是這些年來最夯的品項!最常被拿來當例子說明的,就是美國前總統川普在治療新冠肺炎時,處方藥單裡也有維生素D。不是藥,卻被列在藥單上,即可想見維生素D的「江湖地位」非同凡響!

 

大量研究支持治療效果提升價值

 到底維生素D為何變得如此夯?新竹馬偕醫院婦產科部婦科癌症學科主任張幸治醫師分析,「現代人對於自身不適症狀很有警覺性,在網路資訊傳遞快速下,很容易由關鍵字獲得資訊,再加上醫療人員(醫師、藥師或營養師)透過媒體推廣,讓愈來愈多的民眾開始意識到:維生素D的缺乏會重大影響人體的健康狀態。」

 再者,近幾年,對於維生素D的臨床醫學研究與統合分析的報告紛紛發表,更支持了大部分人存有血中維生素D缺乏、飲食中的維生素D攝取量不足的現象,以及補充維生素D對人體帶來的益處,因而讓維生素D變得熱門。

 張幸治醫師表示,「雖然市售維生素D商品大多屬於食品等級,但在許多具有藥物研究等級的佐證下,讓維生素D的價值不只限於保健食品或營養補充品,臨床上,已有不少疾病治療運用維生素D。」他補充,「與其沒有方向的亂吃各類保健品,不如吃具有相對較多研究的維生素D營養品,來得更有保障。」

 


6
成國人血中維生素D濃度缺乏
                   

 張幸治醫師表示,維生素D是一種可由人體自行合成的脂溶性維生素,在人體內有著調節鈣質吸收與作用。因此,與骨頭的健康有關。此外,也扮演著調節體內細胞生長、神經活性、肌肉作用與免疫力相關功能,以及減少發炎反應。他指出,「既然維生素D是人體所必需的,血中維生素D缺乏與過多都會為人體帶來一些全身性的影響,只是在某些器官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

 長久以來,大家總認為,只要每日在無擦防曬品的情況下,讓皮膚充分接受日曬,身體就會產生足夠量的維生素D。然而,依據2005-2008國健署調查研究卻指出,約有6成的國人血中維生素D濃度呈現缺乏狀態。他解釋,「血液中的25(OH)D (骨化二醇)濃度,能反應皮膚生成或膳食攝取維生素D的狀況。

 此研究以濃度高低分為4組,高於33 ng/mL定義為充足組,不足組是指在20~32 ng/mL範圍內,缺乏組則落在8~20 ng/mL,濃度在8 ng/mL以下則列為嚴重缺乏組。19歲以上國人平均數值為18.1 ng/mL是在缺乏的狀態下,在充足組 33~40 ng/mL以上的不多,只有1.97%,大多數的人介於8~20 ng/mL。」

 為何會出現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張幸治醫師解釋,「人體經皮膚或食物攝取的維生素D(非活性)後,需要經過轉化,主要是先到肝臟轉化為25(OH)D (骨化二醇),再到腎臟轉化成 1,25(OH)2D(骨化三醇)。這兩種物質都是『維生素D活性代謝物』,都會出現在血液中,主要是負責調節鈣離子的吸收與骨頭的密度。由於每個人的代謝率不同,加上轉化的酵素若有不足,轉化成這兩種活性物質的代謝率就不高」。簡單說,不是所有攝取的維生素D都能被完全吸收並轉化,而且,為了防曬而減少來自陽光對皮膚的照射量,也無法提供足夠的維生素D供人體吸收轉化。」

 近代國際上大致定義血中25(OH)D濃度是體內維生素D足夠與否的指標,狀況如下:


食用前要先抽血驗濃度嗎?

 張幸治醫師表示,「理論上,還沒補充維生素D之前,應該抽血檢驗血中25(OH)D濃度,以評估可以補充多少劑量。服用一段時間後,再驗一次,了解狀況。」

 但一定要先抽血檢驗濃度,再來補充維生素D嗎?他說,「現實狀況,檢測需要自費,一次約800元,不免令一些人卻步;且依市售商品價格來看,即使價格較高的滴劑商品,800元的檢驗費差不多已能買半瓶,吃上好一段時間了。維生素D缺乏是國人普遍狀況,想吃就先吃了吧。」


 

從婦科常見疾病看維生素D功能            

 以往,大家認為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維持血中鈣、磷的平衡及骨骼健康,可是隨著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就功能性來看,可將維生素D視為體內重要的「荷爾蒙」之一。張幸治醫師解釋,「荷爾蒙是一種蛋白分子,可進入血液中影響器官運作」。維生素D正是具有多功能性的荷爾蒙,可作用於人體的每一個器官,不只骨骼,還包括心、腦、肺、肝、腎、胃、腸與皮膚等。他表示,「近幾年,有不少統合性的醫學研究在探究維生素D在人體內濃度高低與特定疾病的關係,也有探討日常飲食中維生素D攝取量或額外補充維生素D商品與是否有益於改善疾病狀況的統合性研究。」

 他以婦科常見疾病提出說明:

與不孕症相關研究

 2018年的統合分析研究指出,母體血中25(OH)D濃度充足與人工生殖(包括試管嬰兒、單精子顯微注射與冷凍胚胎)的懷孕率與活產率有相關性。最新2020年的統合分析結果卻指出,母體血中25(OH)D濃度與試管嬰兒懷孕率、活產率或流產率無相關性。這兩個大型統合分析研究的結果截然不同,主要的因素是:對於維生素D應用在不孕症時,母體血中25(OH)D濃度需要達到多少,才稱作「體內維生素D足夠」呢?

 維生素D也與男性生殖能力有關。不孕男性的血中25(OH)D濃度相對較低,且血中25(OH)D濃度與精蟲活動力有著明顯的關聯性。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

 針對PCOS女性的統合性分析研究指出,每日補充適當劑量的維生素D可改善生理指數:

 .PCOS女性的卵巢功能指數──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指數呈現過高狀態,適量補充維生素D對PCOS女性可有效提高血中25(OH)D濃度與降低AMH指數至接近正常值。

 .每日適量補充維生素D有效降低PCOS女性血液中與脂肪相關的指數,包括:三酸甘油脂(TG)、 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等指數。

 .每日不多於1,000 IU的補充,可顯著調整PCOS女性的部分荷爾蒙、氧化壓力與發炎相關指數,包括:總睪固酮濃度(total testosterone , TT)、發炎指標-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 總抗氧化能力 (TAC)、人體氧化性傷害指標 -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


妊娠性糖尿病(GDM

 .在妊娠期的女性,血中25(OH)D濃度愈低,罹患妊娠性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的可能性愈高。

 .患有GDM的患者,適量補充維生素D可有效地調節胰島素阻抗性(HOMA-IR)與減低空腹血糖數值、糖化血色素(HbA1c)與血中胰島素數值、血中新陳代謝相關指數TC、LDL-C、HDL-C、hs-CRP,以及新生兒黃疸相關的高膽紅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

孕期相關問題              

 .母體血中25(OH)D濃度缺乏(低於20 ng/mL)之孕婦有較高罹患子癇前症的風險。

 .懷孕期間,媽媽只要每日適量補充2,000~4,000 IU(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也有不少益處,例如 : 可減低胎兒小於妊娠年齡 (胎兒體重比該有的懷孕週數胎兒體重小)的風險,並可降低胎兒或新生兒死亡、先天性異常、與嬰兒生長相關的風險。新生兒出生時的血中25(OH)D濃度較高,則出生時及週歲時的體重也都會較重。

 另外,也有回溯性分析研究指出:患有自閉症的孩童,在出生時,母親或是新生兒的血中25(OH)D濃度都相對較低;而母親或新生兒的血中25(OH)D濃度缺乏之孩童,則罹患自閉症的機率相對較高。

 綜合而言,血中25(OH)D濃度相對較低,則媽媽與新生兒都有相對較高的風險,適量地補充維生素D對媽媽與嬰兒都有益處。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血中25(OH)D濃度相對較低,且血中25(OH)D濃度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嚴重程度呈現負相關,意即血中25(OH)D濃度愈低,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程度愈嚴重。

日常飲食與罹患卵巢癌風險

 在2020年有一篇關於日常飲食與罹患卵巢癌風險的統合分析研究,結論指出:飲食中維生素D的攝取量與罹患卵巢癌風險呈現負相關性。換句話說,飲食中的維生素D攝取量愈足夠,在未來罹患卵巢癌的相對風險愈低!

 光是從婦科疾病與維生素D的統合分析研究來看,就能感受到維生素D的強大功能。張幸治醫師強調,「疾病仍需以藥物治療為主,但可以把維生素D視為強化治療疾病效果的健康食品。」

 

認識「 統合分析」

 張幸治醫師指出,「醫學領域中的研究分析有很多種類,不同研究的證據力等級有強有弱,結論也可能各自不同。20多年前,興起一種研究方法,就是對於相同主題的不同研究,整體性地分析所有相關研究的結果,然後給予一個量化結論,此方法稱為統合分析。由於是將許多的研究結果彙整出一個總結,所以,這種研究的結果被定義為『分析中的分析』,證據等級最高。」

 

維生素D可預防新冠肺炎?                     

 已被廣為認知的維生素D功效,包括調控免疫力與減少發炎反應。自從新冠肺炎來襲,不少人好奇 : 每日適量地補充維生素D,是否會有預防新冠肺炎感染的功效?

 張幸治醫師指出,「雖然這個議題已經有許多統合分析的證實,但仍需各國政府明訂出維生素D補充的劑量及注意事項。2020年11月,英格蘭政府實行免費提供2.5百萬老人及弱勢族群補充維生素D3,連續4個月。在封城期間,蘇格蘭、威爾士政府、北愛爾蘭公共衛生局也發布了類似的建議。

 2020年12月,超過100多位著名的科學家、醫師、權威機構,共同呼籲 : 民眾應該立即大量增加維生素D的補充量,以對抗新冠病毒。建議如下:

  1. 血中25(OH)D濃度超過30 ng/mL。
  2. 未能檢測血中25(OH)D濃度時,成人每日攝取4,000 IU或至少2,000 IU。每日4,000 IU被廣泛地認為是安全。
  3. 會增加維生素D缺乏風險的成人(例如 : 體重過重、皮膚暗色、住在安養中心),則需要更多補充量,例如2倍上述的補充量。
  4. 未曾攝取上述建議補充量的成人,則需每日補充10,000IU,連續2~3週或直到血中25(OH)D濃度達到30 ng/mL,之後轉為上述補充量。這種補充方式也被廣泛地認為是安全的。
  5. 所有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應檢測血中25(OH)D濃度,並以維生素D3治療維生素D不足(<30ng/mL) 。」

 


建議每日適量補充.治療處方應諮詢醫師
           

 張幸治醫師指出,「適量補充維生素D有益人體健康,只是效果明顯與否,因人而異。」因為每人每日攝取不同含量的維生素D食物、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維生素D商品有不同的人體吸收程度、相同量的維生素D轉化為血中25(OH)D濃度更是有所差異。他強調,「非常建議每日適量補充維生素D。」

 至於輔助治療疾病,以維生素D做為營養治療已有多年歷史,自1930年代起,就開始用於維生素D缺乏症的治療,例如:佝僂症、骨軟化症、新生兒低血鈣症。之後,使用於第二型糖尿病治療及肺炎患者的應用,以及各國醫學會將維生素D列入治療指南:應用於新生兒或兒童的維生素D缺乏症、輔助治療骨質疏鬆症、男性與女性的更年期補充、不孕症患者的補充、孕婦與哺乳媽媽的日常補充。

 張幸治醫師提醒,「維生素D治療處方需因人而異,建議先諮詢醫師後,再依據醫囑使用。」身為婦產科醫師,他曾建議孕婦、哺乳媽媽、有婦科疾病病史或經常反覆罹患婦科發炎疾病的患者、婦科癌症患者或婦科腫瘤治療後患者、明顯免疫力不佳的患者等,應可以補充適量維生素D。他強調,「雖然補充維生素D的效果因人而異,但仍有許多患者感到病況有所改善,而給予正向回饋。」

 

用於平日保養的補充方式         

 國人的體內維生素D普遍不足或缺乏。依據2005~2008年,國民健康署針對19歲以上國人的維生素D營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超過65%的國人血中25(OH)D濃度處於缺乏或嚴重缺乏狀態,不到2%國人為充足。將近七成女性處於缺乏,尤其是19~44歲女性的平均值僅有16.1 ng/mL,是整體平均濃度最低的族群。張幸治醫師指出,「國人女性普遍重視防曬,是造成維生素D缺乏的因素之一。而且我們是黃種人,皮膚的黑色素會阻隔陽光對皮膚產生維生素D的作用,也就是說,皮膚愈暗色,愈無法從日曬獲得天然的維生素D。」

 衛福部最新發布國人膳食營養的維生素D攝取量建議:12個月內嬰兒,每日建議攝取量是400 IU,最高建議攝取量是1,000 IU;1歲以上兒童、49歲以下成人、孕婦及哺乳婦女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400 IU,最高建議攝取量是2,000 IU;針對50歲以上族群的每日建議攝取量是600 IU,最高建議攝取量是2,000 IU。

 張幸治醫師說明,「維生素D的食物攝取量及營養品的補充量會因地域、生活飲食習慣、疾病的嚴重程度,而有所差異。衛福部建議維生素D的膳食營養攝取量是指攝取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但是,食物的維生素D含量非常少,例如50顆雞蛋黃、25公斤的豬肉、2公斤豬肝、2公升強化配方牛奶或1,100顆的曬乾香菇,才大約含有1,000 IU的維生素D。此外,衛福部從未建議補充維生素D商品的每日補充量及最高補充量。」

 若以統合分析研究來建議維生素D營養品的補充量以達到血中25(OH)D濃度為30 ng/mL以上,則兒童與孕婦的建議維生素D補充量為每日1,340 IU與2,250 IU。對亞洲人的建議補充量則是每日2,026 IU。因此,建議12個月內嬰兒的每日補充量為1,000 IU,1歲以上兒童與成人都每日補充足2,000 IU。

 但張幸治醫師強調,「適量地補充維生素D營養品,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及維持人體生理的正常運作。以上建議的維生素D營養品補充量適用於無特殊疾病之台灣民眾,而且可能需要補充好幾個月才可能達到血中25(OH)D濃度為30 ng/mL以上。

 此外,在這幾個月內,非洗腎患者需要每日補充2~3公升水分,以降低補充維生素D可能引起高血鈣併發症的風險。至於有特殊疾病之族群,則建議諮詢自己的醫師,檢測自己血中25(OH)D濃度,才能評估需要補充多少劑量的維生素D,以快速地輔助治療疾病。」


 

補充維生素D3為主           

 市售維生素D商品有多種劑型與劑量。若需要長期補充,則建議選擇品質較佳的商品。張幸治醫師建議,「市售維生素D商品大多含維生素D3。但是維生素D3的原料可為化學合成,或是萃取自綿羊油。相較於化學合成的維生素D3,萃取自綿羊油的維生素D3比較安全。」

 維生素D3是脂溶性,需要溶在油脂內,才能更有效地被吸收。因此,若無特殊考量,建議選用以油脂做為溶劑的液態維生素D3商品,做為平日補充的來源。張幸治醫師表示,「由於維生素D3的原料來源及萃取方法、與其搭配的溶劑等因素,都會影響到商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進口商品的運送與儲存環境也會影響商品的效能及安全性。所以,建議選購多家醫學中心院內已經正式採購的品牌,才能安心食用。」

 此外,建議嬰兒、兒童及年長者使用易吞服的滴劑。同時,需注意每滴的劑量,如果商品的每滴劑量高達2,000 IU,則不適合嬰兒用於每日補充。如果全家人都服用同一瓶,則建議選購每滴含有低劑量的維生素D3商品,例如:每滴400~800 IU。張幸治醫師提醒,「買回家後,商品的儲存環境也須遵守商品的建議,避免高溫、日曬或潮濕環境,才能避免商品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