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修訂幼兒園外語條款,孩子將如何學英語?

為配合行政院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教育部於去年十月預告修正《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草案,擬刪除現行條文「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語教學」的規定,引發幼教學者、民間團體極力反彈。反對者擔心,若刪除限制外語教學條文,恐使坊間全美語幼兒園就地合法,學前教育也將再掀起英語學習熱,而使得學前教育以英語為尊,犧牲其餘應在幼兒階段學習、發展之生活能力。
此修法延宕將近一年,直到近日教育部才拍板定案,公告《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修訂版,其中引起最大爭議的「不得採全日、半日或分科之外語教學」的規定確定刪除,改為「有進行外語教學之必要者,應以部分時間融入教保活動課程,並符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不得以全部時間為之,或以部分時間採非融入方式進行教保活動」。
在新法之下,幼兒園可以教英語嗎?
根據《幼兒教保及照顧服務實施準則》修訂版第十三條規定,幼兒園實施教保活動課程,應依下列規定為之:
1.以統整方式實施,建立活動間之連貫性,不得採分科方式進行。
2.以自行發展為原則,並應自幼兒生活經驗及在地生活環境中選材。
3.協助幼兒探索生活環境,認同本土、認識並欣賞社會多元文化及語言,並保障幼兒學習國家語言之機會。
4.有進行外語教學之必要者,應以部分時間融入教保活動課程,並符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不得以全部時間為之,或以部分時間採非融入方式進行教保活動。
5.落實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品德教育及性別平等教育。
6.訂定行事曆、作息計畫及課程計畫。
7.每學期至少召開一次全園性教保活動課程發展會議。
8.有選用輔助教材之必要時,其內容應符合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之精神。
9.不得進行以精熟為目的之讀、寫、算教學。
依據此法,幼兒園在保障幼兒學習國家語言之機會的前提下,並以統整不分科、融入式方式,用部分的上課時間帶孩子認識外語的情況下則可教授英文;坊間常見的主打全天候說英語的全美語幼兒園或雙語幼兒園等則明顯違法。
中華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退休副教授陳淑琴表示,針對新法修法方向雖不滿意,但可勉強接受,原因在於教育部法規明令了外語學習的時間與學習方式;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黃喬齡則仍有疑慮,她指出,教育部的修法立場最終還是鼓勵了幼兒學習外語這件事,等於是要讓學前教育的英語熱現狀合法化,此舉無疑增加家長的教養焦慮與教育經費。
為什麼要限制「全日學英語」?
陳淑琴教授指出,根據幼兒語言發展相關理論,母語具有引導幼兒產生文化認同的重要功能,語言和文化無法切割,因此有必要保障學齡前幼兒學習母語的機會,這也正是制定《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初衷。陳淑琴教授也認為在「No Chinese」或「English only」的教室裡,不僅會讓幼兒產生心理,也會讓幼兒學習到「語言有階級之分」,更會讓幼兒難以認同自己的文化。
此外,幼兒園教學現場的外語教學品質參差不齊,不僅有業者違法聘用外師,更有不少園所拿著補習班的執照在經營幼兒園,除了造成安全疑慮,偏重英語的課程更忽略幼兒階段最重要的情緒教育、品格教育與生活自理能力。
站在幼教學者的觀點來看,為了保障學齡前幼兒學習母語之機會,也為了發展幼兒階段其他的重要能力,不以英語為尊的課程、不得全日教授外語的規定有其必要。
「融入式英語教學」和傳統英語教學差在哪?
根據新法,幼兒園須以融入式的方式教授英語。所謂「融入式教學」,是指讓英語能夠自然的融入幼兒的生活作息的教學方式,其目的不在訓練幼兒流利的英語能力,而是提升對外語的興趣與好感度。
為什麼教育部會鼓勵融入式英語教學?陳淑琴教授引用國外學習外語的實證研究說明,幼兒階段的外國語言學習,以連結幼兒生活經驗的融入式教學較為合適,原因在於透過童謠、故事、遊戲或大肌肉活動等例行性的教保課程,可以讓孩子自然而然的接觸到英語,提升孩子對英語的好感。
融入式英語教學與以往傳統英語教學方式最大的差異在於其沒有固定的學習教材,也不是教字母、發音、拼音與語法,而是透過各式各樣的生活情境讓孩子可以接觸到英語,並由幼教老師根據自己英語程度和幼兒特性來決定使用什麼方式融入、何時融入。例如幼兒每天早上入園,老師會和學生說:「早安!Good Morning!」,集合的時候提醒孩子們「Line Up」,讓孩子知道單字與生活情境的連結是什麼。
要讓孩子提早學英語嗎?
學前階段掀起英語學習熱,與家長「不想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意識形態密切相關。但英文真的愈小學愈好嗎?
國外多份相關研究顯示,愈早學習外語的確存在一些優勢,但優勢維持的長期效果不大。陳淑琴教授舉例,若孩子的家庭沒有充足的外語沉浸環境,孩子自然不會有足夠動機使用、接觸外語,因此就算提早學習,學習成效也不一定較晚學習外語的孩子來得好。此外,晚學習外語的孩子,也有可能因認知發展能力相對成熟,因而迎頭趕上早學習外語的學生。
陳淑琴教授認為,左右語言能力的關鍵不在於早別人多少步開始學習,而是語言環境是否充足、認知能力是否具有相對優勢,「因此幼兒真的不用急著學英語,學了沒有地方使用,久了也會生疏,」她提醒家長。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學前動態》幼兒園教外語將鬆綁?|英語融入式教學 公幼預備起跑
.把英文變成好玩的遊戲!善用英文動畫、繪本、童謠等9種工具,讓小孩主動想接觸英文
.公幼開始教英語,私幼雙語、全美就地合法!托盟:幼兒學英文固然好,但不能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