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囤積症」嗎?無法整理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近日(2020/11/22)台北市立法委員─高嘉瑜委員在個人facebook粉絲專頁上,分享了自己住處的照片,是在地板上堆成一座座小山的衣物,並提到「因為囤物症,租屋處東西堆積如山像資源回收廠而無法搬家」引發網路熱烈討論。

先講結論:
1. 囤積症是精神疾病
2. 囤積症和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關
3. 囤積症和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有關
4. 囤積症和完美主義性格有關
5. 囤積症和OCD(強迫症)有關
6. 高嘉瑜委員並沒有囤積症!!!
●囤積症是精神疾病

囤積症(hoarding disorder, 溜め込み症) 在2013年已被美國精神醫學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正式定義為精神疾病。若身邊有親友家中囤積大量明顯是垃圾的物品,需要交由專業心理專家評估並接受幫助。
1. 不論物品價值,對於丟棄、放手持有物品有持續性困難。
2. 想保存物品,覺得丟東西非常痛苦是無法丟棄的主因。
3. 因為無法丟棄的物品散落生活空間,造成空間無法發揮原本應有的功能甚至造成危險。必須透過第三方(例如家人與清潔業者、政府機關等)介入才能維持。
4. 囤積症除了臨床意義的痛苦,也會導致社會性、工作,與其他層面的障礙。
5. 囤積症非其他醫學疾病(如腦部損傷、腦血管疾病)導致。
6. 囤積症難以透過其他精神疾病的症狀解釋。
另外,囤積症伴隨「過度收集物品」的行為,且本人不一定有病識感。
●囤積症也和這些因素有關
① 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患者因注意力不穩定,容易轉移原先集中焦點,無法保持注意力。無法處理日常生活的基本課題為ADHD的基本症狀之一。此外,ADHD患者空間認知能力較弱,對於什麼東西應該放在哪裡沒有頭緒,難以維持空間與物品的整齊。使用完的物品無法復位、容易散亂在生活空間裡。*註1
② 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提倡斷捨離的山下英子老師,在其著作《父母家的斷捨離─囤積狂與斷捨離主義者的對決》中描述父母的囤物狀況:「父母那一代經歷過時代劇變,走過物資極度缺乏的戰亂時期,留下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我認為這就是他們最後變成囤積狂的原因。」
因為曾遭逢重大事件,記憶中還保留當時的困難與痛苦,為了不想「再次發生」而時常對未來感到憂心、防範,所以在人生中曾有匱乏體驗的人較容易導致囤物行為。
日本節目「跟拍到你家(家、ついて行っていいですか)」,也跟拍到一名38 歲女性的家中。一踏進門口,工作人員都嚇壞了,因為印入眼簾的竟是一間垃圾屋。*註2

③ 完美主義性格
④ OCD(強迫症)
●找到無法整理的原因
我不是心理學與腦醫學專家,能夠和大家分享的只有囤積症與疾病的關聯性與專家們的說法。如果是上述因素而懷疑為囤積症,建議各位直接尋求精神科或腦科的協助。一般情形,若沒有明顯是垃圾的物品大量囤積的話,可能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而無法整理。那麼如何找到癥結點呢?

因此我也留言給高委員,建議她可以朝這些方向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