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我的小孩讓我很抓狂怎麼辦!焦慮的媽媽很難沒有焦慮的孩子,不要讓他共振了你的焦慮

我的小孩讓我很抓狂怎麼辦!焦慮的媽媽很難沒有焦慮的孩子,不要讓他共振了你的焦慮

病人:在面對小孩的時候,我很焦慮!我有三個小孩,姊姊和哥哥都有些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面對他們時我很容易抓狂。

焦慮抓狂的情緒,只會讓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醫師:你越抓狂他們越糟糕,當我們處在焦慮的情緒裡,我們很難真正看到孩子。你不需要「處理」孩子們,不去要求孩子的行為要符合你的期待或標準,而是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問自己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反應?而且為什麼是在此時此刻發生?你需要做的是跟孩子們連結,而想跟孩子們連結,我們得要用「心」看,而不是用「眼睛」看。帶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去覺察、去了解他們。你很努力的去「調整」孩子們,但這其實是背道而馳的做法,你越想調整,他們就越焦慮也越想遠離你。

  病人:真的,他們會離我越遠,這跟我的心意是違背的!

練習觀察放慢呼吸,讓焦慮降下來

  醫師:所以,你需要做的不是調整孩子,而是用「心」觀察和了解孩子。你很焦慮,焦慮的媽媽只會看到表層,看到孩子正在做的行為,但是看不到他們行為背後的動力、情緒、想法和他們的心。

  靜下來,不要把他當作是你的小孩,把他當作隔壁鄰居的孩子,帶著好奇心去了解這孩子到底怎麼了,然後你可以對他說出你的感受。例如:你現在很生氣是嗎? 或很緊張擔心是嗎?一旦你說出他正確的感受時,他的情緒就會很快冷卻安定下來。

  焦慮的媽媽很難會沒有焦慮的孩子,因為他靠近你就共振了你的焦慮,所以讓自己的焦慮降下來。練習觀察和放慢呼吸,人一急就會焦慮,然後心亂了就看不清,在你還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先靜下來、觀看、探索、察覺。

  當媽媽在觀察孩子時,孩子也比較不會逃避。就像有人在背後看你時,你也會莫名其妙的想轉過頭來,那就像有一個能量傳過來在跟你連結,你就會自然的回應。所以你只要專心和專注的觀察孩子,他們就會轉過來看看你,如果你能量是舒服的(安定和放鬆),他們就會想要靠過來。起碼你會吸引到他們回頭了,而且孩子被父母的心看到的時候會比較安定,畢竟有時候他們只是想引起父母的關注。

  病人:當客人來訪時,或孩子剛換老師,老師會跟我說我孩子的狀況,我發現我的焦慮更大。我希望他們做好,結果反而,我知道自己應該當孩子的堡壘,可是我却會跟著他人一起指責孩子,我的焦慮常來自別人怎麼看我的孩子。

當好媽媽前,要先認同自己確實是個好媽媽

醫師:你想要當個好媽媽,你得先認同你自己的確是個好媽媽。即使孩子好動或不聽話,你也是個好媽媽。媽媽的責任不是把孩子管控乖乖的、聽話、安靜不動。

病人:我做媽媽十年了,但我却越來越迷失了!

醫師:你越想做個好媽媽,就會給自己越大的壓力和焦慮去管控,而孩子就會承受這些壓力,這等於是個惡性循環。所以認可自己是一個努力和認真的好媽媽,而不是在乎別人是否有看到或認可你是好媽媽。

病人:我先練習帶著好奇去探索

帶著好奇的心去探索孩子的行為和反應

醫師:是的,不急著要求孩子在別人面前要表現良好,而是帶著好奇去探索孩子的行為和反應,去了解他,去跟他互動。當你可以找到方法快速讓自己安定、讓孩子安定,你就不會擔心他們在別人面前表現不好。

病人:所以當他們在別人面前表現不好時,我也可以探索他們為什麼會這樣?

醫師:是,你先安定下來。因為有時客人來,孩子的確會不安,因為每個人帶進不同的能量場,是他們不熟悉的。

病人:我們看不到,可是孩子是敏感的,他們會不舒服。

醫師:他們會發現有一個陌生的改變,你也可以認可我孩子就是高敏感,有客人、有環境變化,他們就會不穩定。 可以提醒客人:「我的孩子比較敏感,請大家不要把過多專注力投注在孩子身上,這樣孩子會比較舒服」。你也可以跟孩子說,若在客廳不舒服你可以進去自己的房間,或準備一些他們可以玩的東西,去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親人對於孩子眼光的投射,演變成夫妻感情危機和婆媳問題

病人:去年就是這個問題,家族大聚會,親人都會把眼光投射在小孩身上,那天我就爆炸了,我和先生吵,吵完就變成婆媳爭吵。 那次我就覺得我不適合這個婚姻,已經想到要離婚了,那次我離家出走,老大老二都跟著我,那次離家出走反而我們三個都很穩定。

醫師:媽媽穩定孩子就會穩定。你可以發個訊息給家族的人,跟他們說明你的孩子是高敏感度的孩子,可以送他們關於高敏感度孩子的書給他們看,讓家人們知道,他們的眼神、心念、行為等帶進來的能量都會影響到孩子。高敏感度的孩子,面對環境的變化會需要時間適應,對我們來說一點點的刺激或變化,對他們來說卻是很大的刺激和變化。

醫生的諮詢,為當了10年,越來越迷失的媽媽生活帶來轉變

  上次看診後,我的焦慮狀態改善很多,從假期帶老公與小孩回娘家,到現在中間焦慮症狀減少好多。這次回娘家,我媽媽跟我回饋說:她很久沒能跟我好好坐著聊天,因為覺得跟我聊天壓力很大,講沒幾句我就會生氣。小孩也說我變得比較有耐心,比較包容與溫暖,謝謝許醫師那天幫助我很多!


(延伸閱讀:全職媽媽育兒焦慮導致流鼻血、心悸,暖心網友:目光不是放在孩子身上,而是自己與孩子一起往前邁步!
(延伸閱讀:面對母職,夠好就好,不必執著做到最好!更不要當神力女超人,身心快樂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