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網路霸凌:讓孩子體會傷人的力量,練習把惡意留言大聲讀出來
對許多青少年來說,社群媒體幾乎是他們的生命線。有時候,社群媒體卻會要了他們的命——因為不堪網路上的酸言酸語。兒少心理學家鼓勵家長共同來保護我們的孩子,從教育自己的孩子在網路上同理他人做起。
近日,兩個最新研究對青少年的社群媒體習慣提出警訊: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指出,玩太多手機造成的抑鬱症狀多與網路霸凌有關。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研究報告則指出,2016學年度有20%的9到12年級生曾經被網路或手機簡訊霸凌。
兒少心理治療師凱蒂·赫利(Katie Hurley)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霸凌本身就是一種缺乏同理心的行為。她用3種方法,引導孩子在網路世界裡發揮同理心:
1.背對真人,讀出留言
赫利邀請孩子與她背對背坐著,想像對方是自己留言的對象,然後輪流拿著手機,把惡意簡訊或網路留言一條條大聲讀出來。一開始有些孩子會大笑,有些孩子對她翻白眼。但是讀了幾條簡訊以後,氣氛就會有所改變。孩子們聽到一些充滿仇恨、憤怒、悲傷、嫉妒的句子,被自己的聲音,真正地唸出來。他們感覺到當中的情緒,留言罵人不再那樣不痛不癢。
當他們拿著手機,在小小的螢幕上打字時,他們的情緒沒有真正連結到這些句子,他們可以打出傷人的話而一點也不感到自己正在傷害別人。但是當他們跟一個真正的人背對背而坐,他們感受到情緒,感受到負面字眼的力量。「很多孩子到最後都念不下去,」赫利寫道:「他們終於明白了不經思考的言論有多麽傷人。」
2.發送前先寫下草稿
我們都說熟能生巧;我們以為當代兒少天天在「練習」寫簡訊和推特,他們應該對此非常擅長,但他們沒有真正去練習如何用簡短的句子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同時對螢幕另一邊的人表現出同理與同情;他們只是隨意打出當下想講的話,甚至把苛薄當幽默,然後按下「送出」鍵。沒有人想到一旦按下那個鍵,這些句子便是覆水難收,會傷害到別人。孩子們需要練習真正用健康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意思。
赫利鼓勵青少年,先用記事本應用程式打出自己想講的話,看過一遍,覺得妥當之後再發送到社群媒體上。經過這種練習,孩子可以停下來、好好讀一遍自己寫下的文字、去感受即將看到這條簡訊或貼文的人的感受,並學習對自己在網路上發表的文字更小心。
3.大人準備好同理傾聽
當青少年遇到網路社交危機時,他們都會向父母求助——如果他們相信父母會傾聽而非論斷他們。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夠信任,他們就會把這些複雜的問題、焦慮或沮喪的情緒帶到朋友面前,往往也是透過簡訊或社群媒體。
臨床心理醫師強尼·達菲(Johnny Duffy)認為這種情形並不理想:「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要為另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負責。家長應該要負起責任,與孩子討論當鍵盤俠的後果,堅持孩子在遇到網路社交危機時,向成人諮詢,並且保證不因為網路社交麻煩而處罰孩子。」
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同理心傾聽孩子的訴說。讓你的孩子盡情傾訴,直到他們把想講的話都講完為止,然後問他們認為自己需要什麼幫助。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延伸閱讀
.兒盟:兩成兒少曾遭網路霸凌,六成在意收到多少讚數
.《三十而已》兒子被欺負,優雅媽媽痛打家長回擊!當孩子遇到霸凌,爸媽應對方式會影響親子關係
.社群假象......臉書5千好友,班上卻是邊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