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兒童> 兒童照顧> 媽媽在考試前一週,帶孩子出去玩,被朋友酸:「女兒成績很好嗎?」

媽媽在考試前一週,帶孩子出去玩,被朋友酸:「女兒成績很好嗎?」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比比皆是,父母當然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但成績真的能百分百定義一個孩子嗎?

    「我帶小孩出去玩錯了嗎?」一名媽媽在網路社團匿名公社APP上發出疑問。因為老公工作是三班制,需要輪班且難排假,配合孩子才藝班的時間,好不容易擠出時間帶孩子出去玩,但又剛好碰到孩子考試前一週,就被朋友不斷說「女兒成績很好嗎?」「你的心臟好大,考前一週內,都不擔心成績嗎?」「上課有聽懂嗎?要不要去安親班。」


     華人社會對於讓孩子玩,總是又愛又恨,時常保有孩子就應該乖乖念書,而非一天到晚想要玩的觀念,同為父母的朋友,會擔心孩子成績是很正常的事。不過面對這麼多的質疑,讓這位媽媽忍不住大喊:「我不是那種一直給孩子寫評量,只在乎成績的媽媽!」因為自己的孩子才國小低年級,自己平時也有盯功課,不認為考前帶孩子出去玩,順便放鬆一下有甚麼問題。

    看到她的發文網友們留言表示,「沒甚麼好強迫的,大人工作之餘,休假也會想出去玩,更何況是小孩子。」「小學基本來說問題不大,旁人的話聽聽就好。」

父母要相信看不見的那個能力,成績並不一定能百分百定義一個孩子

    填鴨的教育放式,似乎在亞洲社會,早就見怪不怪了。我們一直注重那個看得到的東西---分數、文憑,在學期間,總用考試成績排名,定義一個孩子的好壞。但進入社會之後,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能否在社會上生存、適應,需要的能力是無法用那些分數衡量的。

    許多父母都讓孩子補習、學才藝,而忘記學習的真正目的,多追求一時的成績,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可能無法真正幫助孩子提升競爭力。知名作家侯文詠曾在影片中分享,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美好的,人因為好奇、想要探索、學習,這些都是人的本能,基於本能,讓自己透過學習變得更好,累積自己的價值,這些才是教育、讀書所帶來的內在價值。

侯文詠:相信自己的孩子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侯文詠講述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他的孩子讀國中時,他完全沒有能力改變他,每天問題不斷、上課遲到、不交作業…等,即便如此,他表示自己不會因為他成績不好就不愛他,但他永遠相信一件事:「小孩會自己找到出路」。

(延伸閱讀:帶孩子瘋運動,有助成績和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Melody大女兒數學考差怕媽媽擔心留貼心紙條,網友讚:女兒有責任感,家庭教育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