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生產> 生產> 治療產後憂鬱症,藥物、非藥物、自身調適與親友支持缺一不可

治療產後憂鬱症,藥物、非藥物、自身調適與親友支持缺一不可

產後憂鬱症不僅會影響媽媽的身心狀態,也會連帶影響寶寶與家庭功能運作,因此更需做好預防。若不幸罹患產後憂鬱症,必須積極治療與掌握自我調適方法,並配合家人、朋友的陪伴與支持,才能儘快擺脫疾病困擾,重拾健康身心。

  預防重於治療,若能提前做好相關準備,就能免於產後憂鬱症的侵擾,吳珮全醫師建議,想預防產後憂鬱症,懷孕後,孕媽咪可和伴侶一同參與各式衛教課程,增加對生產的認識,了解孕期可能面臨的不適狀況與注意事項,較能解除焦慮與不安情緒。另外,也可預先設想產後可能會面對的育兒問題,預做練習與準備,例如:學習母乳哺餵技巧、向泌乳顧問諮詢等,也可針對育兒理念與伴侶或長輩先行溝通,若長輩希望依循慣有的生產相關習俗時,則能詢問醫師是否有執行必要,避免造成自身過多壓力。

  在媽媽產後初期,配偶、同住家人也應給足心裡上的支持與生活上實質的幫忙,並多花時間陪伴產後媽媽、分擔育兒工作等,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也能請保母、月嫂等來協助。當長輩希望與產後媽媽分享自身經驗與想法時,也應適當表達,避免以指點式、恐嚇威脅的口吻來指導,以過來人分享經驗的方式和媽媽溝通討論、詢問需求等,來給予關心,如此都能讓孕媽咪或產後媽媽感受到足夠支持與陪伴,並有助於達到身心平衡狀態,降低日後出現產後憂鬱症的機率。

治療產後憂鬱症 

非藥物治療優先介入

  若不幸罹患產後憂鬱症,產後媽媽要理解,這並非出於自願,亦非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好,而是前文所介紹的各種可能原因所導致,因此,要能接納疾病並積極治療。吳珮全醫師指出,一般而言,產後憂鬱症的治療分為藥物與非藥物,臨床上皆以非藥物治療為優先介入,無明顯改善時,才使用藥物做為輔助治療。通常在非藥物治療方面,會使用以下5種方式來協助:

1.心理諮商

  由於產後憂鬱症並非僅由荷爾蒙的落差等生理因素引起,也與心理上的調適有關,心理諮商是普遍且重要的治療方式。臨床心理師曾心怡表示,通常產後憂鬱症的心理治療,以會談為主,過程中多探討產後媽媽的困擾並提供不同的想法與方法,以改善其憂鬱狀態,臨床上,會依據3個方向來給予協助:

.爬梳原因、了解問題脈絡:透過與媽媽會談,了解她何時開始出現產後憂鬱情形,生活中有哪些因子與產後憂鬱症相關,並協助釐清產後憂鬱症之成因。

.理解治療程序與方法:讓媽媽了解產後憂鬱症需藥物與非藥物共同協助,再加上身邊親朋好友的支持,才能儘快痊癒。

.改變經驗與想法:有些媽媽認為若自己沒有將寶寶照顧好,就是失職;有些則堅持親餵母乳,而過度要求自己,這些自責情緒都會影響其心理狀態,加劇產後憂鬱症狀。心理師透過會談,調整媽媽對於照顧者角色的信念,例如:了解「餵母乳與配方奶一樣好」等,以減少其身心壓力與自責感受。

  曾心怡臨床心理師指出,除了讓媽媽接收新概念,也會提出許多方法,使其能夠在生活中練習與實踐,待下次諮商時,再一同檢視這些練習是否為媽媽的心情與生活帶來正面改變與影響,例如:練習偶爾餵寶寶一餐配方奶,或將寶寶交給他人,自己稍做休息,媽媽內心壓力是否有減輕、心中較為舒坦、提升睡眠品質等,並藉由改變得到的正向反饋,促成良好循環,幫助媽媽漸漸走出原來高壓的環境與憂鬱情緒。

2.曬太陽

  吳珮全醫師表示,研究證實,多曬太陽有助於增加血清素,對於身心健康有所幫助,能改善憂鬱情緒,建議出現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可多於白天外出走動、曬太陽,並持續規律運動,一週至少5天,每次運動持續30分鐘以上,且達到有喘的狀態。

3.食用高濃度單位魚油

  吳珮全醫師指出,近年來,有許多醫學報告研究指出,食用高濃度單位的魚油(EPA或EPA/DHA>2,其中EPA>1,000mg),有助於改善憂鬱情緒,因高濃度單位的魚油含豐富的Omega-3脂肪酸,其具有建造大腦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EPA與DHA,當Omega-3脂肪酸攝取不足時,會影響腦內調節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進而影響情緒。食用高濃度單位的魚油能補充Omega-3脂肪酸,進而達到改善憂鬱情緒的效果。目前國外已將高濃度單位的魚油列入憂鬱症治療的非藥物治療的選項之一,不過,仍建議經由精神科醫師評估後再使用。

4.針灸、按摩緩解痠痛

  媽媽疲於照顧寶寶,身體若出現肌肉、肩膀痠痛等問題,也會導致睡眠品質不佳,進而影響情緒,透過針灸、按摩等方式減輕酸痛,亦能幫助媽媽放鬆心情,也有助於睡眠品質的提升。

5.TMS經顱磁刺激治療

  若媽媽的產後憂鬱症狀較嚴重,且嘗試了非藥物治療方法以及藥物治療後,效果仍不佳或有使用藥物禁忌症等考量,則可考慮經顱磁刺激治療 (TMS),台灣目前已經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重度憂鬱症患者可於醫師評估後使用。

治療產後憂鬱症 

藥物治療.遵照醫師指示服用以達最佳療效

  吳珮全醫師表示,目前國內針對產後憂鬱症的藥物治療,多開立可增加血清素的藥物、褪黑激素機轉的藥物、正腎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國外則會補充人工荷爾蒙等方式,來協助媽媽度過荷爾蒙下降的轉換期。她說明,精神科醫師開立的藥物多數不會產生副作用,患有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可放心遵照醫師囑咐服用。

  她也呼籲患有產後憂鬱症的媽媽別抗拒藥物治療,將產後憂鬱症視為一場心靈感冒,雖然無法短時間內痊癒,但積極治療、按時服藥,就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治療產後憂鬱症運動 

4方法幫助自己調適心情

  除了依循醫師提供的治療方法,患上產後憂鬱症後,媽媽多半會出現負面情緒,看待許多事情似乎都自帶一層灰色濾鏡,提不起勁、憤怒、日日以淚洗面,當意識到這些心理狀態時,曾心怡心理師建議,媽媽可透過以下4個小撇步來調適心情:

1.改變心態

  當處於低落情緒時,媽媽可嘗試改變自己的心態,例如:有些媽媽會認為自己吃飽睡好、將自身的需求置於寶寶需求前,就不是一位好媽媽,這時可以告訴自己,其實將自己照顧好,才有力氣照顧寶寶,寶寶也才能得到有品質的照顧。

2.規律運動

  產後身體傷口、體力都亟需復原,適當運動不僅有助於恢復體能,在運動過程中,人體也會刺激腦內啡分泌,將能有效緩解焦慮、幫助擁有好心情。

3.留時間給自己

  當壓力大、感到快無法喘息時,媽媽可先向家人尋求協助,並安排時間做自己感興趣、能放鬆的事,來轉移長時間放在寶寶身上的注意力。

4.練習向他人訴說心情

  媽媽可向親近的家人或信任的朋友、已是媽媽的過來人訴說心情,千萬別將表達感受視為打擾他人或於事無補,在表達的過程,亦是嘗試釐清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同時也能藉由他人的反饋,感受到被接納與同理,此為情緒調節的過程,可幫助自己適時抒解情緒與壓力。

叮嚀:網路社團尋求認同.加入前多觀察

  現代網路發達,許多媽媽會加入各式社團,找尋有共同話題且相近經歷的媽媽來傾吐苦水,這不失為另一種方法與管道,不過,曾心怡心理師建議,患有產後憂鬱症的媽媽,需特別篩選合適自己的社團,才能對身心調適有所幫助,建議先觀察社團屬性與自身需求是否類似,才不致出現加入後想退出卻難以退出的窘境。

治療產後憂鬱症親友陪伴 

家人、朋友陪伴.掌握支持5法則

  面對產後出現情緒憂鬱的媽媽,家人與朋友支持與陪伴能發揮重要作用,特別是同住的家人、朋友等重要他人和媽媽的互動,對於媽媽而言有極大影響,曾心怡心理師分享以下5法則,讓產後憂鬱症媽媽的陪伴者參考:

1.正確認識疾病

  產後憂鬱症有些症狀會影響媽媽的生活自理功能,包含注意力變差、提不起勁來執行母職等,並主觀認為自己能力變差而出現低落情緒,建議配偶、親友陪伴時,都須先正確的認識產後憂鬱疾病的成因與症狀,並能夠接納產後媽媽的現狀或行為。

2.避免下指導棋

  和產後憂鬱症的媽媽相處時,建議避免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看待她必須面對的事情或指導她該怎麼做,「你就想開一點」、「這又沒什麼」等以第三人角度出發的話語,會讓產後憂鬱症的媽媽極度不舒服。

3.具有同理心的話語

  身為家人、朋友,不一定得努力為產後憂鬱症媽媽想辦法,以一顆具有同理的心,設身處地地站在其角度思考,說出她內心可能出現的感覺,並表達自己有用心聆聽,是很重要的陪伴方法。建議可告訴她:「我知道你很辛苦,要是我應該也會很難過」,以「若我是妳,我也會……」等這樣的句子來回應,對產後憂鬱症的媽媽而言,特別受用。

4.家務、勞務支持

  若不善於以言語來表達關心,也可給予勞務方面的支持,例如:配偶共同分擔家務、幫忙照顧寶寶等,對於產後憂鬱的媽媽而言,心裡也會感到窩心、有被體恤的感受。

5.適度讚美

  有時一、兩次的肯定與讚美,患有產後憂鬱症的媽媽不一定會接受,但身邊的家人、朋友也別氣餒,滴水穿石,經過多次表達,即使媽媽並未從這些肯定而有所改變,卻也會漸漸接受,並將他人的肯定內化為對自身的肯定。

  由於現今社會對於憂鬱等精神疾病有過多負面標籤,致使面對產後憂鬱症,許多媽媽會抗拒就醫或求助,吳珮全醫師提醒,可將罹患產後憂鬱症視為心理得了一場感冒,需要及早發現與積極治療,若未能妥善處理,可能會衍生出其他精神相關疾病,例如:持續出現幻聽、妄想,並出現思覺失調的情形,甚至影響自身、寶寶與家人之生命安全。

  因此,產後憂鬱症的治療、調適以及家人、朋友的陪伴至關重要,當產後媽媽提出想看精神科醫師時,身邊的家人也應能夠給予支持,並陪同就醫,唯有共同正視此一疾病,並依照醫師囑咐,才能早日找回健康身心。


延伸閱讀
一次了解產後憂鬱,做好心理支持及預防之道,遠離blue情緒!
婆媳關係難解!好婆婆幫忙做月子、家事做到手破皮,媳婦卻產後憂鬱大爆發!以愛為名的壓力更難逃脫
2歲兒遭媽媽「塑膠袋套頭」悶死,產後憂鬱症釀悲劇4個陪伴要點,人人都能溫柔呵護產後媽媽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