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去白袍光環,從忙碌生活中找平衡!女醫師含淚告白:「我無法放棄任何一個人生角色」
大家對醫生的印象是什麼?嚴肅、不苟言笑、充滿威嚴?但這些既定的形象,在皮膚科王筱涵醫師身上,可是完全沾不上邊。也許,許多人會認為身在白色巨塔中的醫生,跟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但卻忘了:「醫生也是人,醫生也有可能同時是一位妻子,或是一位媽媽。」(推薦文章:「我也很想工作,但公幼名額這麼少,小孩誰照顧?」政府協助媽媽提升就業能力,脫離經濟困境)
隱藏在白袍底下的醫生,生活的樣貌真的跟我們想像中不一樣嗎 ?
從醫讓她學會了覺察與細膩
談起如何進入醫界,王筱涵的答案很單純:「從小就各科表現均優,毅力和執行力十足,再加上個性細心、喜歡與人相處,因而走上從醫這條路。」後來在選填科別時,她選擇了「皮膚科」──一個同時擁有內科細膩思考與外科操作精準的科別。在皮膚科裡,雖然很少有死亡的意外,但很多都是難以根治、需要長期控制的疾病,像是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甚至痘痘、酒糟都需要長時間的用心治療。
王筱涵說進入皮膚科後,她遇過形形色色的病人,每次看著他們深受皮膚病的「苦海」中,真的很想要幫助他們盡速康復,但這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取得病人的信任,給予正確診斷和治療之外,還要有足夠的說服力去改變病人多年的生活習慣,並確保回家後會「乖乖聽話」,按照醫囑正確保健。像是青春痘的病人除了精確用藥,還要協助患者調整飲食作息、藥妝品使用的習慣;疼痛凍甲的人,接受指甲矯正術痊癒後,仍要持續長期追蹤、建立保養習慣,才能避免復發。
在這些過程中,「覺察他人」的能力非常重要,必須先從問診和聆聽開始,再透過細心地溝通去知悉病人的需要、想法和習慣,達成共識後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決策。然而,不只在工作上,王筱涵也將「自我覺察」這個習慣帶入了自己的生活裡。
馬不停蹄的忙碌生活
如同所有的新手媽媽一樣,王筱涵在孩子誕生後也面臨工作和家庭間的平衡問題,且醫生的身分更加劇了抉擇的難度:「要不要辭職專心帶孩子?」、「過幾年醫師執照又不會消失,到時候再回來也不遲啊!」種種的聲音在腦子裡打轉,加上週遭親友紛亂的意見和聲音,頓時讓她感到壓力沉重如山。
幾經思考與先生溝通後,王筱涵再次決定抓取「中間值」。她放棄了一些門診的時間,用平均3 天半工作、3 天半顧孩子的緊密安排,來填滿每個星期,對她來說,陪伴孩子成長很重要,尤其孩子又是「磨娘精型」的高敏感、高需求寶寶,需要許多的耐心和引導,但完全照顧孩子又會失去太多自我,於取捨之間重新拿捏生活事務的重量。正當一切慢慢步上軌道後,一年前懷了第二胎,讓好不容易習慣的模式,又得再次調整。
懷第二胎時,剛好是王筱涵在研究所報告、論文最多的時期。有了第一胎手忙腳亂的經驗,她已經學會把時間切割得很細緻,每個 5 分鐘的片段都在思索安排不同的事情,腦袋無時無刻都在轉著、緊鑼密鼓地計畫著下一步(multi-tasking),比方何時要幫病人手術、何時要去擠母奶、何時要趕回家帶孩子去公園、空檔要準備研究所的報告……盡量有效率地將每件事處理得盡善盡美。當然,壓力一直都會在,重要的是要「覺察」自我與身邊家人的情緒,何時應該溝通、應該休息、自我調適,也是在不停的拉扯中學習來的。
每一個困境,都是一個成長突破的機會
王筱涵說,雖然慢慢學會了高效率地安排生活的大小事,但難免會遇到難解困境、陷入負面情緒。很難過時仍會大哭一場、適時地釋放情緒,接著回歸理性讓自己跳脫出來,重新審視分析自我。多年來也和先生培養出十足的默契,能夠很快察覺彼此的狀態 ,如工作壓力、育兒觀點等,互相幫對方釐清想法和情緒,一同成長。(推薦文章:職業倦怠會影響工作表現.認清自身需求評估是否該換工作了)
或許身為醫生與母親的角色衝突無法避免,很多輕重緩急仍要常常重新界定,但王筱涵想要「每一分、每一秒」都活在當下;在醫院時就專心為病人治療、回家後當個專心照顧孩子的媽媽、當另一半有壓力時就當個懂得聆聽的妻子,好好享受每一個當下。她感概地說:「人生的重要角色我無法放掉哪一個,只能盡力安排調整;在無法完美兼顧的情況下,我只求能為自己和家人,做到最重要的事。」
當然,每件事或許無法都做到最完美,也常常事與願違,但對王筱涵醫師來說,生活本就充滿著各種挑戰和不確定性,人生有各種階段,有時或許得暫時退一步,但莫忘初衷、持續準備好自己,時機到了就大步往前邁進。
延伸閱讀
.金智英:「我想回去工作。」全職媽媽返回職場看似容易其實很困難
.職場、家庭,蠟燭兩頭燒,同時扮演好公司營運長與家庭主婦的蔡妃喬:「女人啊,其實妳不必 2 選1 !」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
文/褪去白袍光環,從忙碌生活中找平衡!女醫師含淚告白:「我無法放棄任何一個人生角色」
更多文章請見女子學,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