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四種花式哭泣,父母該如何接招?
孩子的各種哭泣
當孩子剛買的冰淇淋,一口都還沒吃到,就不小心整球掉到地上…他放聲大哭。
當你不讓孩子買玩具,他便賴在地上,各種任性耍賴…他哭天喊地、尖叫嘶吼。
當孩子玩得太激動,沒注意櫃子而腳去撞到,他邊痛邊哭邊拿櫃子出氣。
當孩子不小心睡過頭,可能來不及看到自己喜歡的卡通節目,而開始跳腳哀號。
這些經驗裡,都有著哭泣與眼淚。但孩子感受到的,卻不只是傷心。
哭聲中,可能還包含了許多複雜的心情。
有一種哭聲,是受傷,它其實是傷心加生氣的綜合體,經常包含了一種控訴和究責。除了傷心,它還在訴說:「都是你,都是你害我受傷的,是你的錯、你很壞、你不可以這樣對我!」
有一種哭聲,是埋怨或抱怨,它是傷心、挫折、不滿、無助混在一起的情緒,埋怨的哭聲後經常有命令的意味,它在說的是:「這很爛、這很討厭、這很難,我不會、我做不到、我不想做,你給我搞定、你要負責讓事情變好、你給我想辦法!」孩子沒有行動力為自己負責。
還有一種哭聲,是著急,它的基底是緊張和擔心,混和了孩子「假設」你會拒絕或約束他而產生的傷心。它的出現,代表孩子經常還沒有想清楚現在是什麼狀況,只是出於以前的經驗、出於自動化的反應,在一種壞事可能要發生的恐懼感裡,直接進入情緒激動的跳腳和大哭。
很有意思吧?情緒這玩意兒。它很像顏色和音符,不外乎就基本的那幾個,卻可以千變萬化。
推薦閱讀:壓力也會出現在寶寶身上!尖叫、哭鬧都是壓力宣洩,需靠爸媽的耐心及同理
學習情緒的表達,知道為何哭泣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們練習在孩子哭的時候,辨識得更細緻一點!並運用「辨識情緒+指出情緒刺激源+提供自我或他人調節」來安撫孩子,必要時再搭配「設限」與「問題解決」來協助孩子。
面對單純傷心的哭:「你很傷心,因為冰淇淋掉了吃不到,對嗎?要不要媽媽陪你哭一下?抱抱好嗎?還是你想要媽媽陪你再去買一支?」(同理+指出刺激源+提供調節+問題解決)
面對受傷的哭:「媽媽沒等你,你很難過,我聽懂了。那媽媽等你一下。」(同理+提供調節)「你可以生氣一下,也可以告訴我你生氣什麼,但不可以亂打媽媽。」(設限)
面對抱怨的哭:「你是不是很挫折因為鞋帶綁不好?媽媽沒有幫忙,你很難過,而且你覺得自己不會弄,就不敢/不想再試了?」(同理+指出刺激源+提供調節)。「你可以不會做,也可以做不好,但媽媽不喜歡你只有抱怨。你可以告訴我你需要什麼,我來一起幫忙。」(設限+問題解決)
面對著急的哭:「因為沒看到卡通,所以你很著急,對嗎?讓媽媽抱抱你。我們一起來想辦法,好嗎?」(同理+指出刺激源+提供調節+問題解決)
我們可以在孩子有情緒的當下,習慣地說:「不怪別人,我聽聽看。」、「不抱怨,我來看看怎麼了」、「不著急,我來幫忙。」
透過我們的協助與身教,孩子會學習到,傷心可以說出來和被安慰,生氣可以表達但是不能攻擊和破壞,而害怕的事情,大人會願意一起幫忙和想辦法。也會慢慢了解,情緒要如何表達,比較會在關係中獲得關注的、溫暖的、正向的理解與回應,並明白哪些表達會在關係中激起對方的反感、造成更糟的局面,像是指責、控訴、推卸責任、命令,都會得到對方更負面的反應。
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勇敢而真實地流露感受,也可以幫助他們,從放肆地控訴命令、或是推卸責任中移開。能學習到這個,在任何人際關係中都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
.你讀得懂寶寶哭聲嗎?護理長解碼哭聲需求,Qbear助各位爸媽一臂之力!
.男生不能哭,女生要溫柔乖巧,社會下的框架限制孩子的成長,孩子只是孩子,不分男女!
一位專長於伴侶治療的心理師,對於陪伴育兒中的伴侶去面對新生兒帶來的水深火熱和親密關係的走鐘,有高度的熱忱。孩子應該是愛的拓展和祝福,不應該是愛情的墳墓。
專長:婚姻/伴侶諮商,情緒議題,性別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