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孩「轉大人」變得彆扭、難搞怎麼辦? 答案在大人身上

Q:我的五歲女兒好像在「轉大人」一樣,讓我束手無策。她變得很固執或愛生氣,我不知道要怎麼跟她溝通,以前管用的作法、說法都不被她接受了。以前只要抱抱她,跟她說我了解她正在經歷的掙扎有多困難,了解她為什麼生氣,她就會平靜下來。但現在她一氣起來,碰都不讓人家碰一下,也不說到底發生什麼事,愈來愈難安撫。
推薦文章:5歲前是長高關鍵期,避免孩子成「哈比族」!醫:不是吃補就能長高,避免熬夜也很重要!
這是在《華盛頓郵報》的線上教養問答活動中,一名媽媽問駐站教養專家雷希(Meghan Leahy)的問題。她想要知道可以怎麼讓情勢降溫,又能冷靜得尊重孩子不想被碰、被抱抱、被安撫?她懷疑自己是不是錯過或做錯什麼?面對這麼固執的孩子有什麼策略?可以怎麼教孩子生氣的時候也要尊重人?
面對一長串問題,令人驚訝的是,雷希回答,這位媽媽不用對女兒做什麼,而是要改變自己想要弄清楚、幫助、改變、停止女兒生氣的心。因為當我們想要改變別人的感覺、希望別人不要覺得生氣時,只會讓那個感覺更強烈、更明顯,是不會成功的。人們都不想被控制,尤其是5歲的小孩。
孩子在5歲前後、從幼兒園要準備上小學的這一段,的確是人生蠻大的轉折。根據兒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的人生八階段分析,這正是從學齡前兒童期跨向學齡兒童期的關鍵時刻,孩子正在探索自主、主動與退縮愧疚,不想要再被控制的成長階段。他們很敏感,也急於長大,想要自主決定很多事,有時也缺少自我價值感,因此情緒與行為都常常在進進退退的矛盾中。
推薦文章:就怕孩子長不高!醫生建議用「兩多兩少,一減一加」增高策略
接受五歲孩子「轉大人」
就像我們接受青少年的蛻變,也會調整跟他們互動的模式,盡量貼近他們的心情、了解他們的想法,對於5歲的孩子,也要改變對他們的認識。
所以雷希指出,這位媽媽的第一個功課,就是要停止想要對女兒「說對的話」或「做對的事」。不用想如過去一般事事教導、詳細影響孩子的一舉一動,也別急著對他們曉以大義或急於安撫。
這時只要在旁邊靜靜陪伴、無聲得同情,看著她、等待孩子的情緒風暴過去就好了。當然,如果孩子有自殘、暴力行為,就要制止與避免。
另一方面,父母也要觀察,如果不主動對孩子說或做些什麼,她的情緒大概多久會過去,並且記下過程中,有沒有哪些因素會引爆她更進一步的怒氣、有沒有變成常見的模式、有什麼可以不讓她愈來愈氣的契機?之後也可以討論,要在何時打破這個模式與避免進一步的爆發。
雷希還提醒,孩子在這樣「轉大人」時,大人也很辛苦,很需要支持。所以大人除了想幫助孩子,也要懂得適時為自己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