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解析4種親子依附關係成因,從依附關係建立正向親子關係須知

解析4種親子依附關係成因,從依附關係建立正向親子關係須知

許多研究指出,幼兒時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將影響到孩子長大後的人格型塑,例如待人處世的態度或是情感模式等等,父母需要在孩子小時候就建立親子間正向穩定的依附關係。至於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依附關係,首先需要釐清4種依附關係的種類,了解孩子所需,父母才能給予適當的回應。

文章目錄

親子依附關係


許多研究指出,幼兒時親子間的依附關係將影響到孩子長大後的人格型塑,例如待人處世的態度或是情感模式等等,父母需要在孩子小時候就建立親子間正向穩定的依附關係。

至於如何培養良好的親子依附關係,首先需要釐清4種依附關係的種類,了解孩子所需,父母才能給予適當的回應。

MindDuo 替各位爸爸媽媽整理了親子依附關係的定義、發展、依附關係類型的介紹與如何建立正向的依附關係建議,讓爸爸媽媽不再為了親子間的關係而苦惱!

親子依附關係是什麼? 它如何影響親子間的關係?

「親子依附關係」的定義為:孩子在幼兒階段,會對照顧者(一般為父母)產生依賴、眷戀的情緒,更準確地來說,也就是發展出所謂的「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由依附理論發展而成,最早由英國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提出:當每一次孩子以哭、行為或是片段語句表達自己的需求時,照顧者的回應和照顧,會影響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或是被拒絕,經驗累積下便會發展出他對於自己、他人以及環境的想法,轉換為他思考和行動的模式,並持續影響孩子未來人格發展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舉例而言,當孩子哭鬧時,若父母表現出忽視、責罵,或是以錯誤的方式回應他的需求,孩子就會感受到被拒絕,並根據這樣的情緒發展出他與父母之間的依附關係。

透過適當的互動培養孩子正確的情緒認知,可以從共讀繪本開始做起,「彩色怪獸」就是一本非常適合孩子認識自己情緒的繪本。透過怪獸七彩繽紛的世界把各種情緒用顏色借代,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

依附關係類型介紹與意涵

依附關係(圖/MindDuo親子共讀提供)

根據瑪麗.安沃斯(Mary Ainsworth)的研究,依附關係總共有三種類型,他邀數名媽媽攜帶自己嬰兒期的孩子,到陌生的環境,並讓媽媽暫時離開,由陌生人照顧孩子幾分鐘,再讓媽媽出現,觀察嬰兒的反應。

1.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安全型依附的嬰兒,約有50%到60%的孩子是屬於這個類型,當媽媽離開時,嬰兒會表現出適當的哭泣,但當媽媽回來後,嬰兒受到媽媽安撫後能快速平復情緒並且繼續探索環境。

安全型依附的嬰兒即使是遇到陌生人,只要媽媽在身旁,都不容易對外來者感到緊張害怕。

安全型依附型嬰兒的父母通常會積極與孩子互動,理解孩子想傳達的訊息、回應孩子並適當鼓勵他們。帶孩子認識不同的情緒,其實有許多繪本都有介紹不同的情緒,傷心、生氣、感謝、緊張等,都可以在情緒繪本書單裡面找到。

2.非安全型依附-焦慮型依附(Resistant Attachment)

焦慮型依附的嬰兒則是當媽媽離開後,會表現出強烈的負面情緒,並且十分焦慮。這類型的孩子又稱抗拒型或矛盾型依附,大概佔了整體的10%。

焦慮型依附的嬰兒就算在媽媽回來後,仍無法停止負面情緒,甚至會對媽媽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

焦慮型依附型嬰兒的父母雖然也願意積極與孩子互動,但容易誤解孩子想表達的情緒或是訊息,無法與孩子產生共鳴,比較是依照家長的情緒來回應孩子,讓孩子會有不知所措的反應。

3.非安全型依附-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逃避型依附嬰兒則是當媽媽離開時,會積極地尋找媽媽,但當媽媽回來後,嬰兒會表現出對媽媽的擁抱冷漠、逃避的態度。這類型的孩子人數大約占整體的15%。

逃避型依附嬰兒的父母一般來說會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家長對於孩子過於沒耐心,忽略孩子的反應或是訊息;另一種則是過多的關注,給與孩子超出他需求的回應或是刺激。

過度保護有時又稱為直升機父母,什麼樣的行為又被稱為直升機父母呢?來檢查看看是否有類似的行為吧!

除了上述由瑪莉.安沃斯提出的三種類型外,還有大約15%的孩子表現出以上三種類型無法分類的行為,後續的研究與文獻將這些孩子歸類為第四型的依附關係:

4.混亂型依附(Disorganized-disoriented Attachment)

混亂型依附的嬰兒之所難以替他們分類,是因為他們在與媽媽分開重聚後所表現出來的情緒行為差異顯著,有些孩子完全不會理會媽媽的回歸,有些孩子則是一下似乎在尋求媽媽的安撫,一下又抗拒媽媽的接近,對媽媽的情緒飄忽不定。

混亂型依附嬰兒的父母自己可能經歷心理上的創傷,導致在面對孩子時,因為想要保護或是緊張的想法而無意間傷害了孩子,有時不敢面對孩子,有時則過度保護孩子的互動關係造上孩子的混亂型依附。

4種親子依附關係(圖/MindDuo親子共讀提供)

親子依附關係的年齡,依附關係的發展階段

依附關係不是在單次的互動,或是短時間內建立的,它會貫穿孩子年幼的時期,逐漸累積,在心理學的理論中,根據沙弗爾(H.R. Schaffer)與愛默生(P.E. Emerson)的研究,依附關係的建立主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0~6週.前依附期(無社會性階段)

前依附期(Asocial stage)是指在最剛開始時,嬰兒會對身邊的一切嶄露興趣,到4-6週後,嬰兒發展出視覺、聽覺,開始能區分照顧者與他人的不同,便會開始將注意力集中於照顧者身上。

6週~6、7個月.依附建立期(無區別性的依附關係階段)

依附建立期(Indiscriminate Attachments stage)是指嬰兒開始與主要照顧者之間形成特殊的關係,比如嬰兒會格外願意對照顧者認出微笑與聲音,但仍保持能夠接受陌生人的互動。

6、7個月~9個月.真依附期(特殊依附關係階段)

真依附期(Specific Attachments stage)是指嬰兒開始能夠將照顧者的樣貌記在腦海中,當照顧者不在身邊時,嬰兒仍能記得他的存在,另一方面,嬰兒開始學會透過哭泣和初步的語言表達自己,與主要照顧者分離時,嬰兒可能會產生哭泣的情況,此時會引發不同的行為,一種是分離時,嬰兒會試圖找到照顧者,另一種情況是,分離會引起嬰兒的抗議、絕望或是冷漠,諸多焦慮的負面情緒。

10~18個月後.交互關係期(多重依附關係階段)

交互關係期(Multiple Attachments stage)是最後一個階段,嬰兒的認知、社會與情緒行為發展的更加成熟,嬰兒會開始嘗試影響照顧者的反應,比如當嬰兒被迫與照顧者分離時,他會抗議的哭泣,並抓住照顧者,因為他猜想這樣的行為可能使照顧者改變心意。

如何建立正向的依附關係?

在孩子年幼時與他建立有品質的依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僅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格發展,也會影響親子之間的互動關係。

要建立有品質的依附關係,需要注意以下三件事:

  .不要經常更換主要照顧者。若是頻繁更換主要照顧嬰兒的對象,會使嬰兒需要頻繁適應不同的對象,無法針對特定人產生依附關係,便無法建立安全感。

  .尊重孩子的個別差異。因氣質而施教,每個孩子先天的個性不同,對事物的忍耐程度也會不同,當孩子表現出哭泣等負面情緒時,照顧者需要展現出同理心、包容,不要過度的責罵。

  .經常鼓勵孩子。常常對嬰兒期的孩子表達語言的鼓勵以及肢體上的擁抱、接觸,與寶寶產生互動與連結,讓他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與關懷。

親子共讀竟能進一步改善依附關係?

最新研究發現,經常唸故事書給學步兒聽的父母親,越不容易成為高壓管教的家長,且孩子越少有過動或者暴衝的行為!

儘早開始親子共讀所帶來的各種好處,包括促進語言發展,增加詞彙量,以及親子情感連結等,早已為許多家長所知悉。但是,還不只如此,因為根據最新的研究,親子共讀還可以減少過度管教的情況,提升親職教養能力!

過去已有學者透過親職教養課程的介入發現,引導家庭功能不彰的家長進行親子共讀,除了孩童能得到閱讀的好處之外,還發現能提高家長對孩子身理與心理需求的敏感度,這是很重要的額外收穫。因為家長敏感度提高,較能及早發現孩子的情況,減少孩子因需求沒有被照顧到而發脾氣吵鬧的機會。

例如:若觀察到孩子開始吸手指可能表示累了,家長可以主動結束正在進行的活動,不需要等孩子太疲倦無法配合指令時再來進行管教。如此,也能增進家長親職教養的能力。也有研究觀察到嬰兒和家長的依附關係越好,親子共讀的品質也越高。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如何用薩提爾的冰山理論,化解與孩子之間的隔閡
幼兒分離焦慮怎麼辦,10個辦法緩減分離焦慮
相愛容易相處難?4種依附關係類型找出最適合彼此的相處模式

 

👌本文由【MindDuo親子共讀】授權
 文/解析4種親子依附關係成因,從依附關係建立正向親子關係須知
 更多文章請見 MindDuo親子共讀,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MindDuo親子共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