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momself> 深夜me time> 同居人虐嬰至終身發展遲緩,無力反擊的嬰兒,只能靠我們幫他!

同居人虐嬰至終身發展遲緩,無力反擊的嬰兒,只能靠我們幫他!

虐兒事件頻傳,有得是花錢請的保母、幼師,有得則是睡在旁的枕邊人,而被施虐的孩子,通常都手無縛雞之力,更別提有些還是嗷嗷待哺的嬰兒。如何讓悲劇不再重複上演?身為街坊鄰居的我們,其實可以有更多作為。

    新竹市一名男子被同居女友委託照顧與前任生下的寶寶,卻以寶寶哭鬧不休,讓他情緒失控為藉口,多次對寶寶施暴,手段殘忍導致寶寶顱骨骨折腦出血,緊急送醫後雖然救回一命,但終生身將有運動功能發展遲緩、右側肢體機能減損的重大傷害。

推薦閱讀:除了關注虐童案,我們能做得還有這些 

受虐兒童
(受虐男童終身發展遲緩。圖/翻攝自網路)

受虐兒童人數、同居人施暴率,皆逐年增加!

    對年僅5個月大的寶寶,施以成人都難以抵擋的暴行,讓一個來不及長大的寶寶,終身都得躺在病床上,這樣的悲劇令人難過。衛生福利部分析過往兒童不當對待致死案件,其中近5成為未滿3歲的嬰幼兒,由於小小孩幾乎沒有表達能力,成為弱勢中的弱勢。再仔細查看衛福部歷年的受虐兒的相關統計數字,我們會發現更駭人的真相。

1.受虐兒童人數不斷攀升

    107年開始,從每年9,000多孩子,到109年的12,000多名(110年尚未統計出數字)受虐兒童並沒有隨著媒體的曝光報導,而獲得關注,反而不減反增。換句話說,18歲以下的孩子,每一年受虐的人數都比前一年更多!

2.受虐者身份:(養)父母、其他親屬、同居人為大宗

    施虐者的部分,養父母、同居人也都一年比一年更多,這不禁讓人想到,即便媒體報導,縱使網友肉搜,都無法達到嚇阻施虐者虐兒,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暴行始終無法下降,反而還越來越多?

受虐兒童
(對不尋常需有敏銳度。圖/shutterstock)

真正的人數,可能比檯面上的更多

    這些被統計出來的數字,絕對比社會裡真正的數字少,光想到有這麼多的孩子,可能正在被施虐,便覺得很想救他們於水火之中,要達到零兒虐的目標,絕不是只靠父母或照顧者努力、或政府的政策就能達成,與孩子素昧平生的我們,也可以替他們做點什麼!

1.別怕檢舉,保密資料不會讓你惹上麻煩

    在社區或大樓中的我們,若看到疑似需要幫助的家庭、小孩,都可致電向鄰近警察局通報或是113通報專線,且兒保通報屬於保密資料,通報者不須擔心身分曝光或被找麻煩。

2.對於「不尋常」有一定的敏銳度

    凡是某間住宅時常傳出打鬧聲、孩子哭泣聲等,都可以列為不尋常!全民都擁有「兒童保護意識」的概念,一起關注、避免漏網,親友鄰居或任何與孩子曾接觸的對象,都務必多一點留心。

    請一定要記得,對這些隱藏在社會角落的受虐孩子來說,我們一雙援手,都是他們黑暗中的一線曙光!


延伸閱讀
女童遭針刺、香燙、逼吃貓飼料,令人不忍!聽到孩子哭泣聲請你這樣做,你的熱心可能救了受虐兒一生
又是托嬰中心虐嬰!台中7月大女嬰疑似被拋擲、多處瘀青,居然還能被評鑑為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