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性緘默是害羞嗎?引導孩子說話的5個方法
語言治療師葉俊亞在臉書粉專《BaeGo培果教育》分享,在診間偶爾會遇到一些非常怕生,評估時完全不出聲音的孩子。這時,家長經常會著急地問:「老師,他在家不是這樣的,他是選擇性緘默嗎?」
在判斷孩子是否為選擇性緘默前,首先要先認識「何謂選擇性緘默?」
推薦閱讀:怕生寶寶怎麼帶?
何謂選擇性緘默?
選擇性緘默(Selective mutism)是一種社交焦慮症,患者有正常說話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說不出口,致使他們的學業、成就,或人際互動受到影響,且該情形持續長達一個月以上(剛入學第一個月不計)。選擇性緘默於兒童時期的盛行率約1/140,通常是開始上學後,會由老師發現。
(什麼是選擇性緘默?。圖/《BaeGo培果教育》)
(選擇性緘默不等於害羞。圖/《BaeGo培果教育》)
選擇性緘默的起因,通常是從被問問題、感到焦慮開始,造成其無法回答,需要由他人代替回答,讓焦慮得以紓解,並在幾次反覆過程中,加強不說話的循環。
(選擇性緘默的起因。圖/《BaeGo培果教育》)
想引導孩子說話,爸媽可以這樣做!
語言治療師葉俊亞也分享了5個引導孩子說話的方法,讓爸爸媽媽可以帶著孩子慢慢練習,先讓孩子從不害怕到慢慢習慣,在喜歡發聲後,便能更自在地說話。
1.熟悉環境慢慢增加溝通夥伴
讓孩子在感到自在的地方,由熟悉者陪同,慢慢加入其他溝通夥伴。可藉由一來一往的互動,如:傳接球、玩翹翹板,從非語言交流開始,讓孩子瞭解,溝通也是一個自然重複輪替的過程。
2.從口功能活動開始
嘗試做與口部有關,但還不需要發聲的活動,例如:吹哨子、吹泡泡、玩派對笛、吹蠟燭,慢慢降低開口的敏感度。
3.模糊陌生環境的界線
讓老師做家庭訪視、邀請同學來家裡玩,或是家長或兄弟姊妹入班陪讀,慢慢擴大孩子願意開口的安全區域。
4.間接溝通
透過間接互動方式講話,例如:講電話、錄音後播放,讓孩子在陌生場合熟悉自己的聲音,並認為聲音被大家聽到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情。
葉老師也建議,若是要在學校播放孩子說話的音檔,可以邀請所有同學都預先錄音,自然度較高,避免孩子認為自己「特別被關注」。同理,在播放孩子說話的聲音或影片時,可以先跟大家說好反應不要太激烈,讓孩子覺得聲音被聽到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5.降低開口難易度
數數、順口溜、念紙條上的字、朗讀、回答是非問題,或是非溝通的言語互動,如:比賽說悄悄話,誰說得比較小聲,或是模仿動物叫、對著電風扇講話等等,較不需要組織或思考說話內容的活動,比較適合做為開端。
另外,爸爸媽媽也可以利用一些手機APP遊戲,像是用音量控制人物行動、會學人講話的貓等等,讓孩子嘗試開口。
延伸閱讀
.孩子總是太害羞內向,社會化不足該怎麼辦?
.孩子遇見人太害羞,以微笑點頭代替開口叫人可行嗎?網友正反意見不同,引發教養討論
本文由【BaeGo培果教育】授權,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Facebook:BaeGo培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