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基本檢查,男女都有份! 一起就診,把握時間爭取「生」機
(借助生殖醫學幫忙而懷孕的夫妻越來越多。)
農曆年前,「台灣第一名模」林志玲宣布已為人母,令大家為她感到高興!以47歲的年紀懷孕生子,對不少還在求子路上奮鬥的夫妻頗具激勵作用,同時,卻也讓一些媳婦承受「催生」的壓力,因為正值過年,長輩這樣問:「林志玲都生了,你什麼時候才有消息?」
其實懷孕這件事,看似不難,但也很不簡單!
難以懷孕需要醫療協助.不孕門診越來越夯
不孕門診越來越夯,因為需要的人越來越多!台灣生殖醫學會祕書長暨禾馨生殖醫學中心兼任主治醫師何信頤表示,有的是因為結婚好幾年了,雖沒有消息卻也不以為意,但在長輩的壓力下,不得不到不孕門診求醫;也有不少人因對不孕的病識感越來越強,而願意主動就診。
何信頤祕書長觀察到,過去,常常是女生先來看,然後再約先生來檢查;如今,則是可見越來越多夫妻一起來求診!他解釋,「一般男性多不太願意承認自己有問題,其實男性要應有『性能力不等於生殖能力』的觀念!在不孕的狀況下,雖然男性有問題的機率不大,然而,一旦有問題卻較難解決。比起女性所要做的檢查,男性的檢查結果可說是一翻兩瞪眼,先排除問題是必要之舉!」
「不孕症」是指夫妻有規律性生活、未避孕,經過1年仍無法懷孕,這時,就需要醫療的協助,他提醒,「以女性年齡來看,小於35歲,以1年為期限;35~40歲,只要規律性生活達半年卻未懷孕,就要積極就醫;超過40歲,只要想生孩子,直接就醫」。
推薦閱讀:認識次發性不孕,求助專業拚二胎,讓遲遲不來的二寶早日來報到
看不孕門診未必等於馬上進入療程
不是去看了不孕門診,就代表要馬上進入療程!何信頤祕書長表示,透過問診,讓自己開始注意生理期的狀況、行房頻率,以及生活習慣,為了順利懷孕,多會調整原來的生活型態,例如:維持一定頻率的性生活(1週兩次),排卵期間應兩天1次,可增加受孕的機會。只是現代夫妻不少人分居兩地,難以維持一定頻率的性生活,可是想要懷孕的話,至少得從配合排卵期「做功課」,踏出努力的第一步。
不孕症基本檢查
何信頤祕書長建議,最好夫妻一起求診,同步進行檢查以節省時間。他說,男性檢查的方式很簡單,女性的檢查項目較多,但為了提供更多的方便給求診者,不少生殖機構會儘量將檢查安排在同一天進行,但仍要視該醫療機構的設備而定,如沒有子宮輸卵管X光攝影設備,就必須另外安排時間到外院檢查。
男性
相對於女性繁複的檢查項目,男性的檢查很簡單,第一步就是精液分析,只要取出精液送檢即可(通常在禁慾3至5天後,用自慰的方式將精液收集)。
何信頤祕書長表示,雖然不少生殖機構設有環境舒適的取精室,只是大部分男性覺得還是在家比較自在,也沒有時間壓力,所以,只要在完成精液收集後,保存室溫下於2小時內送達實驗室即可。
(男性的檢查很簡單,第一步就是精液分析,只要取出精液送檢即可。)
女性
何信頤祕書長指出,女性需要接受的檢查有抽血、超音波與子宮輸卵管攝影,說明如下:
1.抽血檢查:抽血主要是驗荷爾蒙的數值,依抽血時間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任何時間都可以抽血檢驗的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泌乳激素(PRL)與甲狀腺素(FT4 & TSH);一類則為求精準,必須在月經開始的第3天抽血,包括:雌激素(E2)、黃體刺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
抽血檢查荷爾蒙項目
(女性的抽血檢查主要是驗荷爾蒙的數值。)
2.陰道超音波:利用陰道超音波觀察女性子宮、卵巢及輸卵管構造,了解是否有病灶,如:息肉、巧克力囊腫、畸胎瘤、肌瘤、腺肌症等。同時,也可測量基礎濾泡數與子宮內膜厚度,「測量基礎濾泡數可評估卵巢卵子庫存,子宮內膜厚度則評估是否可順利懷孕」。
何信頤祕書長表示,為了方便患者安排到院檢查時間,初診可安排在月經開始的第3天,當天抽血,並預約在排卵期前後複診,在複診日做陰道超音波檢查,並且看抽血及超音波報告。
3.子宮輸卵管攝影:利用X光觀察輸卵管是否有病變或阻塞,以及子宮腔的體積、構造是否異常,如:子宮是否先天畸形、子宮腔是否有粘連與擠壓變形等。
何信頤祕書長指出,「檢查時間為生理期一乾淨即馬上做,最久不要超過10天」。檢查方式是將顯影劑從陰道注入子宮腔內,若輸卵管暢通,則顯影劑會經由子宮及輸卵管流入腹腔內,再照X光。此一檢查可同時確認輸卵管是否有水腫,若有積水可能影響胚胎著床。他補充,「未必每家生殖機構都有此設備,有時必須轉診至其他醫療院所檢查」。
4.其他:若有骨盆腔發炎病史,還需要自子宮頸採樣以進行披衣菌DNA檢測。因骨盆腔發炎病史對生殖系統可能造成慢性傷害,影響受孕能力與增加子宮外孕的機會。另外,懷疑子宮腔有問題時,如:子宮息肉、子宮肌瘤或子宮沾黏等,醫師多會建議患者接受子宮鏡檢查,利用管徑極小的內視鏡從陰道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腔內,觀察子宮環境,發現病灶及治療。
何信頤祕書長補充,「除了基本檢查外,需要視患者的狀況與意願安排相關檢查」。
醫學上無「精卵互斥」的診斷
可能不少人聽過「因為精卵互斥,所以無法受孕」的說法,但何信頤祕書長表示,「這樣的說法沒有科學根據,醫學上沒有精卵互斥的診斷!」當然,的確可從培養皿看到卵子無法受精的狀況,「在精蟲正常的狀況下,約有1~5%的機率無法進入卵子完成受精,此狀況歸類為發生率約15%的不明原因之不孕」。
他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式為洗精技術加上單一精子顯微注射術(ICSI),篩選出活動力最好的精子,再透過細針穿刺卵子,而使卵子成功受精,然後,將受精卵植回子宮,順利完成著床懷孕。
(若精蟲數太少或活動力偏差,進行試管嬰兒前,先採用單一精蟲顯微注射。)
視檢查結果進行處置
完成基本檢查後,如果夫妻雙方任一方有問題,當然就是先解決問題,再考慮後續的人工生殖療程;如沒問題,即「不明原因的不孕」也有對應的措施。何信頤祕書長說明如下:
夫妻雙方任一方有問題
不孕的責任,男女皆有份,根據統計,男女各占3成,男女同時有問題者約2成,剩下2成則是找不出原因。
關於女性的問題
.排卵障礙:如有泌乳激素過高的問題,就使用降低泌乳激素的藥物治療;也能依據狀況服用排卵藥以刺激排卵,並抓排卵期讓夫妻同房。
.輸卵管不通:以腹腔鏡手術疏通輸卵管,或進行試管嬰兒療程。
.子宮內膜異位:先以手術處理病灶,若1年內仍無法自然受孕,建議再嘗試試管嬰兒療程。
關於男性的問題
.精蟲數不足:藉由吃藥或打針方式改善,若數目仍無法達到應有標準,建議使用人工授精方式。若精蟲數太少或活動力偏差,進行試管嬰兒前,先採用單一精蟲顯微注射。
.輸精管阻塞:接通輸精管或睪丸細針取精,進行試管嬰兒療程。
.精索靜脈曲張:手術治療。
.無精症:若因輸精管阻塞所致,只要睪丸具有製造精子的能力,也可直接自睪丸或副睪取精;如屬於非阻塞性,則進行睪丸顯微取精。
找不到原因
何信頤祕書長表示,找不到不孕的原因時,醫師多會建議循序漸進,從吃排卵藥、抓排卵周期開始,「如果平日生理週期不規則的話,透過這樣的方式多有不錯的效果。一般會試上3~6個月,約有80%的人在6個月內會懷孕」。如果沒有懷孕,通常建議再試上2~3次人工授精,然後,就進入試管療程。
他指出,「試管嬰兒的療程效率最高,只要願意積極面對,不少人可在1年內開花結果」,不過,費用也相對較高,通常是問題多、精子數少到連人工授精都不足,或是精子無法進入卵子的狀況,同時又有輸卵管阻塞的問題,才會直接進入試管療程。
何信頤祕書長補充,「就年齡來說,40歲以上,建議直接進入試管嬰兒療程;38〜40歲則先做1到2次人工授精。若不成功,進入試管嬰兒療程。還有AMH小於1時,已婚者想生孩子,也是建議直接做試管;未婚者,先凍卵保存『生』機」。
自己設立停損點
對於自己遲遲未能懷孕這件事,一開始,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因此,總有部分人想要去試試偏方或找中醫調理,何信頤祕書長指出,這些做法都無可厚非,但請記住:生育與年齡有很大的關係,時間拖越久,問題越複雜,建議有時間壓力的備孕夫妻,請事先設立停損點,若經過半年還沒有懷孕,還是回到生殖醫學的懷抱。
(完成基本檢查後,如果夫妻雙方任一方有問題,當然就是先解決問題,再考慮後續的人工生殖療程。)
關於試管嬰兒五四三
衛生福利部自110年7月1日起實施「擴大不孕症治療(試管嬰兒)補助方案」,著實讓不少在「試管嬰兒」療程前猶豫再三的備孕夫妻受惠甚多。參與方案制定的何信頤祕書長,針對民眾常有的疑問提出以下說明:
Q1.高齡就能申請補助嗎?
不孕,不是只有年齡的問題,必須經過醫師診斷,有排卵異常、精蟲不足或輸卵管阻塞等問題,評估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及妻年齡未滿45歲者,可至全臺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
Q2.小於(含)39歲,每胎補助上限為6次,為何超過40歲只補助3次?
有人認為這是「年齡歧視」,但年齡正是生育的門檻,依照衛福部統計,台灣平均試管嬰兒懷孕率如下:小於35歲冷凍胚胎的懷孕率是60.2%、35~37歲是54.1%、38歲~40歲為45.8%,超過40歲則是28.5%,即使補助多次,成功率也不會變,提醒女性,想生孩子要趁早,把握時間、把握每胎補助上限6次的機會,就請在40歲來臨前,積極求助不孕症醫師。
Q3.試管嬰兒成功率高,一次就會成功嗎?
不孕醫療終究要面對的是機率問題,試管嬰兒的成功率高,是因為將許多變因做有效的控制,但能否一次成功,還是與胚胎狀況、植入時的子宮內膜穩定與否、醫師經驗與判斷等有關,只能說努力增加成功機率,並無法提供保證。
Q4.為何一次只能植入一顆胚胎?
與植入單胚胎相比,一次植入多胚胎有多胞胎的風險,且從懷孕到生產,所要面臨的併發症風險無處不在。根據107年統計國內試管嬰兒的多胞胎比例高達24%,因此,透過補助,以國家力量降低植入胚胎數,一次植入一顆,降低母胎風險。
Q5.一次不成功就要換醫師?
若一次不成功,就要更換醫師的話,治療主軸也會隨之改變,對於想要早日懷孕的備孕夫妻而言,未必是好事。即使換了成功率高的醫師,依舊要面臨失敗的機率,不如在治療前,慎選適合自己的合格施術醫師,然後抱著長期奮鬥的耐心,配合醫囑進行療程,相信成功就在不遠處!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