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專欄> 名人部落客> 不只「小心陌生人」!預防兒童誘拐的8招

不只「小心陌生人」!預防兒童誘拐的8招

根據警政署統計,近3年來,未滿18歲離家出走的人數,達到1.2萬人,平均每年有4000名孩童離家出走。因此,預防走失、誘拐、防治性暴力的教育刻不容緩,告訴孩子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並時常與孩子演練如何保護自己。

文章目錄

兒童誘拐

不嫌囉嗦!自我保護意識的重要

  近日傳出高雄一名少女遭誘拐事件,事件雖然平安落幕,但卻引發家長擔心兒少的安全問題。桃園大園先前也有一名女學生在放學時遭陌生男子持刀強押上車,意圖載往偏僻公園,幸好少女機警地應對,先假意配合以免激怒歹徒,並趁著機會逃到附近民宅求援,她在脫逃時也大力揮手吸引路人注意,讓路人提供行車記錄器幫助警方迅速破案。根據警政署統計,近3年來,未滿18歲離家出走的人數,達到1.2萬人,平均每年有4000名孩童離家出走。因此,預防走失、誘拐、防治性暴力的教育刻不容緩,告訴孩子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壞人,並時常與孩子演練如何保護自己。

  縱使,性暴力和誘拐的起因不是受害者,而是加害者。也沒有辦法藉由小心自己的行為,來阻止性暴力的發生,這必須要依靠社會安全網的建置。然而,從事件根源減少加害人犯案固然重要,但此有賴於政府的政策執行,不是普通的家長所能做到。因此,身為家長,能做什麼防止誘拐事件再度發生呢?就從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危險、懂得求救開始吧!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平常保持警覺心,才能讓孩子遇到緊急情況時,懂得如何處置。

如何教幼兒避免被誘拐

避免誘拐(圖/MindDuo親子共讀提供)

爸媽們可以向孩子進行事前教育,對於未來會發生的事情加以預告,可協助累積孩子的經驗,幫助判斷未來會發生的情況。若只是告訴孩子其實是不夠的,還得配合演練,讓孩子練習如何處置。

1.我是誰

  熟記自己與爸媽的姓名、聯絡資訊,但爸媽不要在孩子的衣服或包包標記姓名,以免被有心人士拐騙。

2.不要鬆開手

  爸媽不要讓孩子單獨在家,出門時也應注意孩子不要離開自己的視線,教孩子緊握大人的手,發現爸媽不見,要站在原地、不要亂跑。

3.如何求助

  找服務台或是「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往便利商店或人多的地方求助

4.「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不要和陌生人走」

  有心人士可能會利用孩子善良的本性,請孩子吃東西或是向孩子求助。當有人向孩子求助時,請他直接詢問大人。與不認識的人說話,要距離3步以上;若是對方在車內,不要太靠近車窗;也不要在陰暗處談話。

5.明確告訴爸媽

  在什麼時間、場合做什麼事、去哪裡,都要經過爸媽同意。和孩子表達:「無論如何,爸媽都愛你,這社會有好人也有壞人,所有的事情請都和爸媽說。」

6.重要!預防熟人性暴力

  3歲左右,爸媽就應該教導孩子認識身體部位,讓孩子知道自己身體的界線,明白胸部、生殖器官絕對不可以被碰觸,只要有人碰觸自己不喜歡、不舒服的地方,就要勇於拒絕。然而,經過統計,約有7成的性侵及拐騙都是來自於熟人,這是由於多數孩子不敢表達遭受熟人騷擾的緣故,而且熟人比起陌生人更難防治。爸媽應該與孩子約定,只要遇到任何不舒服的感覺,都要讓爸媽知道,才能及時處理。

  平時也可以透過繪本的方式,例如共讀《蝴蝶朵朵》,讓孩子培養出身體自主的敏銳度,而不只是提防「陌生人」。教孩子即便是關係親密的人,只要做出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舉動,都要提高警覺,明確拒絕對方,並且和爸媽說。不要避諱跟孩子談性、談愛情,不要以為性侵犯不會對小小孩子下手。也要灌輸孩子,如果被欺負,錯的絕對不是孩子,而是欺負孩子的那個人。

7.演練預防受害,依照情況判斷如何保護自己

  在演練時,可以多跟孩子討論不同狀況下的防護措施,例如什麼時候可以趕快逃跑?什麼時候要先假裝配合、避免危險?逃跑之後要去哪裡?等實際狀況。讓孩子知道,必須依照現況判斷最恰當的自我保護措施。

避免誘拐防治
(圖/MindDuo親子共讀提供)

8.網路交友不可不慎

  根據熟悉青少年網路交友模式的國高中社會科老師表示,針對年齡較大的孩子,家長可以注意以下4點,來掌握孩子的網路交友行為:

1.洗澡時間有沒有意外的變長(拍照常常在廁所)
2.有沒有添購攝影器材
3.手機有沒有裝新的通訊app
4.有沒有常常藉故跟同學出門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

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蝴蝶朵朵》揭露台灣驚人兒少性侵數據,隋棠用繪本防治
我的身體真有趣!3本【2021最佳身體繪本】,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預防孩子被性侵,家長可以怎麼做?諮商師:家長做的每一個選擇都可能帶來痛苦與改變,預防、停止二度傷害全靠5步驟,自己的孩子自己保護!

 

👌本文由【MindDuo親子共讀】授權
 文/不只「小心陌生人」!預防兒童誘拐的8招
 更多文章請見 MindDuo親子共讀,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看更多MindDuo親子共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