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問良醫> 醫生專欄區> 【烏烏醫師專欄】孕期飲食重點應擺在「媽媽」而非養胎

【烏烏醫師專欄】孕期飲食重點應擺在「媽媽」而非養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養胎不養肉 」已經變成一句流行語。坊間也流傳著無數只胖胎兒的菜單、秘方,但真的可能嗎?

    很多孕婦擔心,一回家就會被長輩說肚子太小,到時出生體重不到3,000g該怎辦,導致就算胃口不好,還得勉強自己硬吞牛肉。相反的,胎兒到後期感覺長很快,很多孕婦又會因此不敢多吃,深怕胎兒超過3,000g會需要剖腹。

推薦閱讀:孕期營養不知怎麼補?國健署推出孕婦飲食手冊,正確攝取迎接新生命到來!

孕期飲食|養胎 
(孕期飲食重點應擺在「媽媽」而非養胎。圖/shutterstock)

關於胎兒體重,胎盤功能才是關鍵

    除了父母基因以外,胎盤功能也是影響新生兒體重的關鍵。胎盤是附著在子宮上,吸收母體養分給胎兒的重要器官,也就是說胎盤功能如果持續很好,孕婦沒刻意多吃,寶寶體重仍可能偏大 。反之,胎盤功能退化不佳時,孕婦再怎麼吃,胎兒體重可能很難增加。

    這幾年各大院所在推廣的子癲前症篩檢,其實就是在靠檢測子宮血流、胎盤生長因子及孕期血壓,預測孕期胎盤功能。如果是高風險,就表示到懷孕後期胎盤功能可能會提前退化,無法跟上胎兒所需。醫師就會建議孕婦開始服用阿斯匹靈,規律運動,改善子宮血流,提升胎盤功能。

 

養胎不養肉的菜單並不存在

    目前也沒有研究顯示,改變食物種類,就可改變熱量分配給媽媽或寶寶的比例。所以養胎不養肉的神奇菜單並不存在。新生兒出生體重本來就有個體差異,又豈是大人多吃幾客牛排,少吃幾次麻辣鍋就能輕易改變得了的呢?

    肚子的大小和胎兒體重也未必呈正相關,還會被媽媽身高、身型與是否有脹氣影響。胎兒大部分的體重也是最後兩個月才長出來(七個月時約1,200g),因此很多女性直到最後兩個月才被發現懷孕。

    正因如此,許多女生都會被嫌肚子太小,被催著多吃,後期又面臨肚子大太快又被警告不能吃太多的窘境。其實如果用心去理解胎兒生長曲線,就會知道孕婦這樣的身形變化實屬正常,更何況,短期少吃多吃,只會讓媽媽肚子餓、腸胃不適,哪可能立即影響胎兒。

 

孕期飲食重心在母體

    講了這麼多,當然不是說孕期飲食不重要。而是要再次澄清,即使孕婦很努力了,也不可能精準控制胎兒體重。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好比不吃菜、高油、高鹽、高糖,仍會讓媽媽累積更多體脂肪、更容易水腫,對長期健康當也會有影響。

    孕期刻意製造熱量赤字減脂減肥,也可能讓胎兒生長遲滯,不檢測不控制血糖也容易讓胎兒變成巨嬰。因此我的理念一直是,希望女性能趁著孕期接受血糖篩檢、營養衛教,盡可能吸收健康飲食的觀念,將這些好習慣一起帶入生命下一階段。也就是說孕期飲食應該是為了媽媽健康,而不是為了控制胎兒體重。


延伸閱讀
孕期飲食避免重口味飲食習慣.不讓高油高鹽增加懷孕生產風險
怎麼「養胎不養肉」?把握3孕期飲食要點


烏烏醫師
烏恩慈
一個長的像運動員的婦產科醫師,陶醉於新生兒爽朗的哭聲,被胎兒3D的臉龐療癒,熱愛重訓跑步,偶爾做做健康大於美味的餐點,懷抱著無限夢想,努力前進著!

臉書/烏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