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例20多歲女確診6天後過世!感染人數暴增,疫調緩慢,即日PCR陽性就可利用健保快易通填寫疫調資料
今天單日新增77例中重症,創下新高,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今年累積本土病例14萬4708人,14萬7427人為輕症,輕症比例9.7%,中重症累積377例,分別為329人中症、48人重症,而重症個案中,28死。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該20多歲女性死亡個案於4月26日發燒、腹瀉,家用快篩為陽性,當晚至醫院急診採檢PCR,隔天陽性確診,採居家照護。
4月29日腹瀉未改善,且合併腹痛、嘔吐,119送急診發現血壓不穩,診斷敗血症,收治加護病房,隔天病情變化,氧氣需求高,插管接呼吸器,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轉送醫學中心加護病房,5月1日因心室顫動,急救無效過世。死因為新冠肺炎敗血性休克併多重器官衰竭,羅一鈞表示,該個案從發病到死亡僅6天,病程急速惡化,院方曾懷疑合併細菌感染,但血液細菌培養結果陰性,此為首例國內20多歲死亡首例。
今天新增個案以新北市最多,人數多達1萬0151例,其餘超過千例的縣市,依次為台北市5538例、桃園市4814例、台中市1680例、高雄市1021例、基隆市1003例等。
根據教育部昨最新資料,大專院校新增確診生788名、高中448名、國中335名,國小新增染疫人數,達1073名,及幼兒園648名,累計2萬698人確診。
推薦閱讀:當心快篩無效!小兒醫師:避免3動作
2000劑兒童疫苗今抵台
在疫苗方面,陳時中宣布,2000劑兒童劑型BNT疫苗今晨抵台,供實驗之用。至於已經採購77萬劑BNT兒童疫苗,將於7月到貨,屆時再公布兒童疫苗接種規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5月2日起6至11歲兒童接種疫苗,截至昨日共667人接種。除了以全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進行監測外,另加入「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追蹤小於18歲兒童及青少年。父母可從手機在疾管家介面申請加入,代為填寫接種後健康回報。
另據統計,全台約5.2萬人居家照護中,羅一鈞表示,明天起將陸續配送口服抗病毒藥到全台57家核心藥局,指揮中心將於明天說明送藥到府流程。
莊人祥表示,全台共5萬2493人在居家照護,輝瑞口服藥則開出887人份,還剩34.9萬份。默沙東口服藥使用378人份、還剩約4600份,最近將針對應變醫院、居家照護完成布點。
感染後出現「腦霧症狀」?專家:需6個月以上才可評估
至於感染Omicron後的腦霧症狀,羅一鈞表示,國外研究發現,疑似出現過腦霧症狀,大多為染疫期間的短期記憶在變得遲鈍,所幸屬於短期影響。指揮中心專家將會持續追蹤國內健保庫中的染疫康復者門診資料,至少需6個月以上,才能評估染疫後是否帶來中長期影響。
近日疾管署發出公文,重點為醫院若收受輕症確診者住院,將不給付健保,院方自行吸收,但有醫師抱怨,中央不該將責任推給醫院。
對此,陳時中說,輕重症分流非常重要,也不可能臨時建醫院,希望大家配合,這些都是原則,「但若有特殊情況也可被諒解。」
羅一鈞說,無症狀、輕症的確診者如果住院,應符合分流收治年齡,如為無症狀者,不希望留在醫院太久,以住院五天為限。若讓太多無症狀、輕症、且不屬於高風險年齡的個案住院,勢必衝擊醫療量能。
感染人數暴增,疫調緩慢!即日PCR陽性可直接利用健保快易通APP填寫疫調
感染人數暴增,無法有效疫調,指揮中心採取自主疫調系統,由民眾自行填寫接觸史,但許多確診者抱怨,資料上傳之後,遲遲沒能收到染疫簡訊通知,徬徨無助。對此,陳時中宣布,即日起PCR陽性民眾可直接利用健保快易通APP填寫疫調資料。
為此,健保署於PCR查詢頁面中新增回報按鈕,確診民眾可 直接點選按鈕,連結至疾管署「COVID-19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填寫相關疫調資料,簡化作業流程。
但提醒,民眾接受PCR檢驗時,需寫下正確的手機號碼,以便後續連繫;另外,PCR結果上傳至健康存摺後,還需3小時到6小時才會傳送到疾管署系統,如無法立刻填寫疫調訊息,建議幾小時後再上網填寫。
指揮中心已經取消簡訊實聯制,放寬居家隔離為「3+4」,但實施已久的電子圍籬卻需3才能啟動,容易形成防疫破口,對此,陳時中表示,將讓電子圍籬退場,週5下午將邀請各地方衛生局,開會討論細節。
陳時中說,目前居家隔離天數縮短為3天,但確診者拿到隔離通知,等到啟動電子圍籬,就需花上3天,地方政府啟動又要關掉,時間短成本高,警政耗費也很大,「要求民眾自主配合自主隔離,不是靠政府。」
簡訊實聯制退場後,指揮中心改推行「社交距離App」,但成效備受質疑,就有網友收到接觸通知,但卻是11天前的事,更有人14天後收到通知,與確診者接觸5分鐘。
對此,陳時中表示,在2公尺內接觸超過2分鐘,就會收到通知,但接觸時間很短,常想不到曾跟誰接觸或有親密動作,「我就不太會理它」。除非身體出現症狀,才會做快篩試劑檢測。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多次預言國內新冠疫情走向,結果精準,部分網友封他為預言家。對此,陳時中則不以為然,他說,預測就是讓大家參考,「今天早上看到有印度神童,都不錯」。但重要的是實踐者跟工作者,而推測部分就是用來規劃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