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懷孕> 孕期百科> 4W告別孕期焦慮,過來人:每個都有效

4W告別孕期焦慮,過來人:每個都有效

焦慮症患者對於事情的緊張程度大於一般人,需經過精神科診斷超過標準值,或其焦慮程度已經影響生活,才會被判定為焦慮症患者。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雖然知道自己緊張,但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忍受、控制及調節自己的焦慮。孕媽咪可使用心情溫度計〈簡式健康量表〉來初步檢視自己是否有焦慮的症狀,若超過10分以上,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

    幾乎所有孕媽咪都會遇到讓自己焦慮的事情,尤其是第一胎、高齡或人工受孕的媽咪,因擔心經驗不足、胎兒不健康、流產等,若孕媽咪處於焦慮、情緒不穩或心情不佳,照超音波時會發現胎兒活動力較大,嚴重時媽咪也會感到胎動頻繁。

    因為壓力會造成血管壁收縮,所以孕媽咪的子宮血流量減少,胎兒的體重也會減輕。根據研究發現,孕媽咪因焦慮而備感壓力,其神經傳導物質會經由血液進入到胎盤影響胎兒,可能導致胎兒生長遲滯、提高過敏體質的機率,甚至出生後容易愛哭或躁動不安。

推薦閱讀:孕期常感到低落、焦慮?4指標自我檢測身心狀態,練習和憂鬱情緒相處

懷孕憂鬱|孕期憂鬱
(面對懷孕,女性往往會因未知,而擔心太多導致憂鬱。圖/shutterstock)

孕期焦慮的治療

    懷孕期間除了少喝含咖啡因的飲品外,也儘量不要私下服用藥物,若焦慮症狀嚴重,可能導致胎兒不健康,需就醫評估及治療。

    一般焦慮症使用的藥物為DIAZEPAM(二氮平),但此藥已被美國藥物管理局歸類為D級藥物,表示已有足夠證據及數據顯示此藥物會對胎兒產生危險性。

    此藥物若在懷孕初期使用,胎兒容易出現兔唇或智力缺損,在懷孕後期使用,會造成胎兒出生後有戒斷反應,因為孕期用藥的副作用多,且大多很難預測及復原,所以如果能以情緒上進行支持控制,就可避免使用藥物,至醫院就診時也務必告知醫師自己懷孕及胎兒週數,並依照醫囑按時按量服藥。

改善孕期焦慮4方法

1.自我暗示

    孕媽咪若自覺有焦慮症狀,可閉上眼睛告訴自己,放鬆雙手、肚子、腳,讓全身都嘗試放鬆後,暗示自己現在不焦慮了,可配合腹式呼吸,若真的無法腹式呼吸,就改用深呼吸的方式,一方面讓身體放鬆,另一方面,也能轉移注意力到呼吸上,讓想法回到自身,而不是讓自己焦慮的事情。

2.正常作息

    建議維持本來的正常作息,包含飲食習慣或運動,無論是伸展操、瑜伽或散步都可以。另外,若因為懷孕而無法繼續做有興趣的事,找一些可取代的方式,不要把壞情緒加諸於懷孕這件事上,因此,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很重要。

3.認識情緒

    懷孕時情緒起伏較大,所以要從認識自己的情緒開始,並接受自己當下的情緒,或找出引發這些感覺的真正原因,例如跟朋友約見面,因為朋友遲到所以生氣,這是第一個層面的情緒,第二個層面是不被尊重,找出自己生氣的原因後,第三個層面就回到「我」本身,告訴朋友「我」希望你先電話通知我會晚到,以「我」開頭的訊息讓對方了解。

    因為一個人在承擔這些情緒的時候,也需要旁人的協助,所以給予對方明確的訊息,能避免負面情緒累積,並適時調整自己的期待值,有彈性地接納不確定性。

4.旁人支持

    當孕媽咪覺得生氣或鬱悶的時候,找旁人聊聊天是很能舒緩焦慮的方法,所以家庭的支持系統很重要,切記不要告訴孕媽咪「妳想太多了」,家人可以給予陪伴或聽她說話,適時詢問孕媽咪需要什麼協助。若身邊有類似經驗的朋友或相關社群網站,也可以多和有相關經驗的人互動,就能體會到認同感。



延伸閱讀
因懷孕、疫情感到焦慮?練習「孕期冥想」,學會與身體溝通、穩定母胎情緒!給冥想新手的入門指南
「老婆懷孕了!」即將成為準爸爸的隊友不只開心,其實也會跟孕媽咪一樣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