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婚專法三週年:同性家庭用愛,教養出更懂愛的孩子
手中揮舞著象徵生命、療癒、陽光、自然、和平和精神的六色彩虹旗幟,有人開心的與身邊人互相擁抱,也有人激動的流下開心的淚水,對同志伴侶來說,三年前的今天,對他們來說真的等了太久。
推薦閱讀:看見媽媽的淚,才懂她的累!邊笑邊跳腳的育兒場景,爸爸帶小孩不是傷就是痛!
(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常。圖/圍爸提供)
女兒愛得直接
「我女兒是全世界最棒的孩子!」談起女兒,圍爸口氣盡是寵愛與驕傲。從不吝嗇對女兒說愛的圍爸與喵爸,也讓女兒在耳濡目染下,對愛的表達大方又直接。「女兒會時不時抱著我們說『爸爸我愛你』。」面對女兒如此撒嬌,圍爸整顆心都快融化。甜蜜的親子互動,也打破老一輩的觀念,同志婚姻教養出的孩子,更懂「愛是什麼」。
同性家庭育兒日常
身為台灣第一個無血緣的同志家庭,圍爸、喵爸與女兒一家三口的日常是什麼樣子呢?圍爸先是大笑後,不假思索地回答:「很崩潰呀!」,基本上,異性戀家庭會遇到的難題,他們全都遇到過。
從新手家長的手忙腳亂換尿布、副食品準備、洗澡、挑選幼兒園、分工家事⋯⋯等,甚至到WFH分身乏術的感覺,都在他們家中發生過。「沒有人生下來就是家長,大家都是在做中學。不要時刻要求完美,家長也需要休息時間。」哪怕是只有10分鐘的放空時間,也是無比珍貴。
(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常。圖/圍爸提供)
深知親密關係的衝突,會影響家庭的運作,秉持著快樂的家庭氛圍,才能給予孩子最棒的成長環境,圍爸和喵爸有固定去做伴侶諮商的習慣,透過專業的諮商師,幫助他們在互動中聽到彼此的需要,有效地回到關係中照顧彼此內在的感受,再次拉近一家人的距離。
教養原則:時常自省
與伴侶的溝通技巧,可以透過諮商師慢慢進步,但與孩子的溝通,可就沒那麼「順利」。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也讓教養方式千變萬化,由於女兒目前處在「自我中心」的歲段,時常在一件事物上非常固執,圍爸溝通數次無果後,開始意識到,也許是自己用錯方法。於是,他開始用「孩子的語言」與女兒溝通。
當家長一直苦惱於孩子怎麼都教不會的時候,其實通常是因為並沒有發現自己的教養盲點,舉例來說,你要求孩子將玩具收好,卻發現回頭看還是亂糟糟,這時多數家長會開始出現小情緒,但可能問題不是出在孩子不聽話,而是他們已經做了,只是對「收好」的定義與你不同。
由於同性家庭仍算少數,一個校園可能不到10個,更別說在同一個班級裡。因此,圍爸與喵爸會定期與其他同志家庭聚餐,讓女兒與其他孩子們玩耍,把「特別」變成「平常」。
期待男性,投入更多心力到育兒
談到男性育兒,也許你腦中會有許多畫面,一個爸爸推著嬰兒車,就會被歌頌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新好男人」,然而同樣的畫面換成媽媽,卻不過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
疫情前,時常帶女兒去公園玩的圍爸和喵爸,常常被路人問「媽媽呢?」,但同為同志家庭,兩個媽媽帶孩子出門,卻不曾聽聞有被問過「爸爸呢?」有時甚至也會聽到路人說「我要回去跟我老公講,人家爸爸帶孩子到公園都不會滑手機。」可見爸爸育兒在現在的社會中,仍是不算多數。
(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常。圖/圍爸提供)
圍爸更舉例:捷運站、百貨公司的尿布台,也多設置在哺乳室或是女性廁所,這也在無形中替爸爸育兒增添難度,於是他們一直不間斷的在建議各地,一定要廣設尿布台,免得讓爸爸參與育兒,僅是一句口號。
同性收養孩子都是做足準備
不同於異性戀會有的「意外小生命」,同志家庭一定是做足功課,才會用一顆準備好的心,去迎接孩子的加入。三年前的5月,台灣立法院三讀通過,同志伴侶可以互許終身,用法律保障他們的婚姻,賦予他們行使伴侶在法律上權利。但依照目前法律的規定,只有單身同志才可以收養孩子;若同志伴侶要結婚,養子女無法被同性「配偶」收養。
意味著同志即便可以結婚,若想要孩子,卻又會卡在「收養孩子」的問題,也讓我們看到現今法律仍存在漏洞。圍爸和喵爸至今仍在為推動法案的修訂努力,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同性伴侶收養孩子後,另一半都可以享有完整的親權。
(一家三口的幸福日常。圖/圍爸提供)
「在我們家裡有兩個父親,一個是爸爸、一個是Daddy。如果需要,我們也可以是母親。」
圍爸、喵爸和女兒一家三口持續用愛,替平凡的日子,塗上名為「幸福」的色彩。
加入媽媽寶寶LINE@好友
孕產育兒新知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