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太快再懷孕!哺乳期的避孕4方法
前一胎為自然產或剖腹產,兩胎建議相隔時間稍有不同。上一胎若採用自然產,醫師建議相隔1~5年為理想狀態。由於1歲前的寶寶,還處在極度依賴媽媽的階段,且飲食(夜奶或副食品)及睡眠尚未規律,若這時再懷孕,媽媽的身心狀態、經濟都可能承受著極大壓力。
而若上一胎為剖腹產,研究指出間隔時間約為1年半至2年,可減少子宮破裂的風險,讓剖腹產傷口癒合較佳。另外,下一胎預計自然產的媽媽,也可藉由這段時間,讓傷口有時間癒合,避免生產過程中因宮縮頻繁而被撐破。
推薦閱讀:想拼第二胎,隔多久生才好?
(剛生產完,建議給子宮一段休息的時間,再懷孕對媽媽會比較好。圖/shutterstock)
兩胎相隔時間,太近太遠都不好
不論兩胎相隔太近或太遠,對於胎兒及母體都可能有危險性。若隔半年又懷孕,易引發胎兒畸形、早產、死產、體重過輕等併發症,而孕婦早期破水、子癇前症的機率也會提升。
研究指出,若少於8個月懷上第二胎,又想採用自然產,子宮破裂的機率則會增加3倍。另外,母體因懷孕所流失的鐵質、鈣質、葉酸等營養素,須一段時間才能補回,若同時又在哺餵母奶,對於媽媽本身可說是一大負擔。
對於兩胎相隔多久時間才算太遠,各有不同定義,若想緩一緩生子計畫,需留意高齡懷孕可能帶來的負擔。對於高齡產婦來說,每晚一年懷孕,引發子癇前症的機率就增加約10%左右,不可輕忽。而對於職業媽媽,也需因此改變生涯規劃,是否要暫緩回歸職場的時間,都要深思熟慮。
哺乳期能使用的避孕方法
通常婦產科醫師會建議,產後約6周就可恢復性行為,多數媽咪認為,因還在哺乳,再度懷孕的機會不大,即使哺乳期月經週期不穩定,但不代表體內沒排卵,不能完全排除懷孕的可能性,建議可採用以下4種避孕方法:
1. 泌乳停經法
前一胎為6個月以內的寶寶,採用全母奶餵食,且白天至少4小時餵一次、晚上6小時餵一次,每次需持續15分鐘。若符合以上所有條件,才能達到約98%的成功率,若未達到此哺乳頻率,建議加上其他避孕方式為宜。
2. 保險套
不僅能達到避孕效果,也能降低子宮頸受傷、感染等可能性,為最簡單的避孕方法。
3. 避孕器
因子宮約產後6~8週才會恢復至原本大小,等到這時再加裝較為妥當,避免造成避孕器移位、掉落、插入子宮肌肉等危險。
4. 避孕藥
大部分避孕藥含有黃體素及雌激素,進入乳汁中的濃度很低,對於胎兒及媽媽影響不大。若沒在哺乳,產後3周即可開始服用;若有在哺乳,建議等到產後4~6個月,寶寶開始添加副食品時再使用,但可能伴隨著些微出血的副作用,須多加留意。
延伸閱讀
.許孟哲與趙孟姿喜迎第二胎!初期出血吃安胎藥,如今狀態穩定,女兒「叫著叫著真的要當姐姐了!」
.認識次發性不孕,求助專業拚二胎,讓遲遲不來的二寶早日來報到